八月廿一,柴米这两天忙着施肥没去镇上,瓜也没给回味楼送,所以今天得送一些瓜到镇上。
柴米打算将瓜都摘了,先送到镇上宅子里,反正可以放好长时间,也不怕会坏了,这样留到初一大集的时候卖,也不用担心临时找不到车。
柴大伯家的活儿也算是差不多了,剩下的几个人扫尾就行,今天柴米要送很多瓜,柴锅一个半大小子抬不动那么重的,还是他亲自送一趟,顺带去铺子上看看。
昨天晚上吃完饭柴米就请大伯帮忙去问好牛车了,算是包了牛车,但也是越早越好,天一早,柴米简单的吃了早饭,就带着弟弟妹妹开始摘瓜。
柴老大过来喊人,没人应声就知道几个小的小荒山来了,连忙过来帮忙。
这瓜半个多月能长一批,柴米放了两个瓜种,所以一直都在长藤,加上施肥及时,看着应该还能再收几批。
一个麻袋能放二十斤左右,两个瓜估计得有一斤,四十个瓜一口袋,这还是柴米没挑大小,只是将歪瓜裂枣和坏了的挑出来,就这样,还是摘了十一只麻袋的佛手瓜。
歪瓜裂枣的背回家,坏了的就扔鸡圈里,让它们自己啄。
也不是柴米浪费,实在是剩下的也有些多,大伯都背了三趟,两背篓背去柴大伯家,剩下一背篓留着自己家吃。
柴爷爷还没下地,看摘的瓜有些多,就先过来帮忙挑到树下,他们挑了几趟才挑完,柴米自己小孩帮不上忙,就背着背篓等着。
请奶奶看好柴醋柴茶,这次柴米不打算带他们去,不是大集没什么好玩的,柴米自己也是去一会就回来了,所以就不带他们了。
柴米卖瓜也有一阵子了,要么自己送,要么就是大伯或者柴锅大哥帮忙送,村里也早就知道柴米家种了一些瓜,能卖四个铜板一斤,大家都挺羡慕,但也没闹到柴米跟前。
这让柴米很舒服,既然大家都是懂事的,那等最后一波,分一家一个种子也不是不行。
只是分出去明年就应该卖不上价了。
算了,反正也不一定要靠着瓜挣钱。
坐着牛车晃悠晃悠的来到镇上,先去了回味楼后门。
卸下两袋佛手瓜,一称还不够五十斤,又从其他袋子里抓了几个才够,掌柜的不在,伙计给了两百个铜板,柴米转手就到了李顺叔手里。
柴老大原本是想去还钱的,钱都带来了,放在身上沉甸甸的,有些不安心,但张掌柜不在,没办法,只能先送佛手瓜到临街铺子。
为什么将瓜放在铺子?
柴米和大伯商量过了,宅子那边暂时先不暴露,就得等明年柴醋他们来念书,况且铺子这边方便运输,大伯大伯母都同意了,那不放白不放。
反正现在只有九只麻袋了,屋子里现下没住人,也空得很,放这些不在话下。
等所有东西都卸下,柴米自己说想去逛会儿街,柴老大同意了,但让她早点回来,一会儿得赶着回家。
柴米其实是想买匹布,为了做成四件套,柴米打算直接买两匹,多余的看能不能做成睡衣。
但这个得看看价格贵不贵,今天出门也才带了五两银子,家里的钱也是越来越少,现在是出的多进的少。
大笔进账得等到那些辣椒成熟了。
出门就直奔布庄,因为上次问了的价格太贵,没买成,但这次柴米要的急,没办法,家里做被子得有尺寸,要是做大了或者小了,那床单被罩那些就更麻烦些,还不如一开始就计划好。
看到好看的成衣,柴米也想买,但现在暂时没必要,上次柴米买回去的布,大伯母和奶奶给柴米姐弟三个一人做了一身衣服,还有鞋子。
家里的衣服鞋子暂时不缺穿的,只不过没有成衣那么好看,有排名罢了。
柴米想等下次几个小孩上街,或者柴醋念书的时候,再都买一套好看的衣服。
因为对尺寸不熟悉,上次买回家都是大伯母她们操心,所以柴米特地问了问,才知道古代一匹布的长度是13.2米。
在古代,“匹”是一种计量单位,用于衡量织物,特别是布匹。根据古代的度量标准,1匹布等于4丈,换算成现代长度单位即为13.2米。古人常用这个单位来计量布料,尤其是用来制作衣物的布料。此外,布匹的宽度也根据不同的制法有所差异,但通常一匹布的宽度大约在1.4米左右。
拿一匹布做成长两米,宽一米四的被罩,可以做三个,剩下的还能做成枕套,再买一匹就做成床单。
这样就算家里分开一人一间屋子,也不用担心不够用,得重新做了。
布匹是真的贵,绫罗绸缎不敢想,柴米只能往低了看。
丝绸是高档纺织品,布庄里也没几匹,柴米就没看到,店家说有,但应该很珍贵,所以一般不拿出来,怕被不识相的人弄坏了。
柴米据说常见的有绢、缎、绸、罗等。其中,绢为纺织品的最基础形式,其细密度高,手感柔软舒适;缎则以其光滑柔软、光泽度高而着名;绸则是丝绸中最常见的一种,其质地柔软细腻,透气性好;罗则是一种薄透而有质感的丝绸面料,常用于制作高档的礼服。
可这些要价都是几十两甚至更多的,现在柴米的储蓄想都不敢想。
麻布则常见的品种有麻布、麻扇、麻帽等。其特点是透气性强,凉爽舒适,常用于夏季的日常生活和装扮。
但现在的人手艺没有现代人那么成熟,所以麻布穿着很不舒服,看上去和麻袋差不多,虽然便宜,但要不是实在穷,也没必要受那罪。
柴老二家虽然穷,但也没给几个孩子穿麻布衣服,都是棉布做的,只不过补丁多了些,也比麻布好穿多了。
棉布则柔软舒适、透气性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制作日常服饰和床品。其代表性品种有布匹、布袋、棉被、棉衣等。
柴米上次买的也是棉布,但薄一些,颜色也是最常见的青色,加上有大人帮忙所以价格就低了些,这次柴米想看看其他的意思。
赤、黄、青、黑、白,五色是布庄里面最多的,还夹杂着些红色粉色,还有带花样的。
柴米想了想,还是买了黑色的布匹,两个孩子现在还小,还不太会爱惜,黑色的料子又耐看又耐脏,等再大一点的,或者明年银子宽裕点的时候,再买他们喜欢的颜色。
想好之后,柴米就挑了软一些,又不是太贵的一匹布开始讲价,店家非要一两半银子一匹,柴米怎么可能同意,最后一顿口水输出,甚至柴米都决定不要了,店家才让价。
最后一两银子一匹,柴米要了两匹棉布。
其实这价格柴米占了点便宜,店家可能赚的不多,但一下子买两匹布的人很少,他少赚点也是可以的,这才卖给了柴米。
想到要做棉被,线肯定费得很,十五那天也买了些,但又要做床单被罩,肯定还需要,柴米又买了二十个铜板的一轧线,应该足够了。
柴米想到那些布庄应该有那种染坏的布料,性价比很高,问了店家,结果店家说前面是有的,但十五那天卖出去了。
问碎布头有没有,店家也说卖完了,布庄暂时没货。
没办法,今天运气不太好,柴米只能等下次再来看看。
背篓里两匹布已经过重了,而且太长背不了,柴米只能先寄在店里,待会再来拿。
出门买了二十个肉包,十个菜包,花了五十个铜板。
柴米打算分李顺叔十个肉包,直接分开装好了,这几次用李顺叔家的牛车,他都一直帮忙抬上抬下的,而且都很客气,十个包子就算还些人情。
没什么要买的,柴米就背着包子往铺子走,到了铺子发现只有李顺叔和牛车在,李顺叔说大伯出门好一会儿了。
柴米知道大伯是去回味楼还钱去了,这是今天的主要事情,去了好久没回来,应该是有啥事耽搁了。
还真被柴米猜到了,柴老大到回味楼时张掌柜不在,等了好一会儿他才回来。
两家人都拿出了二两银子做谢礼,张掌柜不收,柴老大硬给,两人就一直没商量好。
最后张掌柜看柴老大态度坚定,没办法,就一家收了一两银子,还放言道:“再多给他就生气了。”
柴老大这才作罢。
后面又聊了会儿,知道今天柴老大们是来送佛手瓜的,还知道现在铺子里有一百多斤,但没说什么准话。
柴老大也没多嘴,只说是先运到街上,等初一大集的时候卖。
至于府城那边还要不要瓜,柴老大和柴米已经商量过了,既然张掌柜没主动开口,那应该是没有要瓜的消息,老柴家就不能再厚着脸皮问了。
再给张掌柜添麻烦不好,于是两人决定不提再卖府城的事,如果有消息张掌柜肯定会告诉他们的。
告别张掌柜,柴老大往铺子走,回去就发现柴米已经回来了。
趁着李顺出门的空档,将剩下的一两银子递给柴米,和柴米说了事情经过。
柴米只能想着到时候等辣椒出来,多给张掌柜送些了。
人家比老柴家有钱,送钱是态度,但辣椒也是好东西,多送些,多赚些钱,张掌柜应该会喜欢的。
柴米告诉大伯自己买了布匹和包子,柴老大知道侄女儿会花钱,但一下子花去二两银子,还是倒吸一口凉气。
三人看也没什么事情要做,就打道回府,锁门,到布庄取了布料,然后回家。
到村里,柴米将给李顺叔家的包子递给他,他硬是推辞不要,最后还是柴米直接放在牛车上走了。
后面传来李顺叔不好意思又感谢的声音。
其实李顺叔家的情况比村里大多数人家都好,但没办法,家里有个读书人花费大,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要花笔银子,所以都是省着些用,肉包子虽然常见,但他家里也不常吃。
而且柴米一给就是二十个,有些多了不好意思拿,要是一两个留给家里小孩,他就没那么客气了。
今天因为去得迟,回到家就快正午了,好在天阴,太阳不是很大,柴米去一趟镇上回来也没有很累。
柴老大将柴米和布匹送到家,然后再回家换了身干活的衣服,就到地里去了。
包子柴米自己家留了六个,三个肉包三个菜包,剩下的都给大伯带回去,买的时候就是一人一个肉包一个菜包的配置。
家里柴醋柴茶也不在,柴米算了算今天带去五两银子,带回来三两银子九百八十个铜板。
家里现在还剩二百八十两银子三百六个个铜板。
盖房子不知道八十两够不够,留着二百两银子当做家底,至于明年柴醋念书的话花费,就看今年的辣椒能卖多少钱了。
将银子都妥善放好,柴米觉得地里也没啥事,就将家里都打扫打扫,这段时间总是有些忙,家里都没怎么顾得上。
想到十五那天在街上没买糖,几个孩子也没闹,应该是糖吃多了不太稀罕了。
但柴米做大菜时就喜欢放些糖调味,现在家里的糖稀快用完了,柴米又发了一小簸箕麦芽,等过几天再熬一次麦芽糖。
时间还早,柴米将上次带回来的猪肺收拾了,那天因为时间来不及,就只抹了些盐,让大伯帮忙挂在厨房火塘边。
今天有时间,柴米就用热水泡着,洗干净外面的盐,再泡一些时间,等晚上直接煮就行了。
煮夏枯草大家都有些吃腻了,但柴米不知道其他能一起煮的东西,所以只能还是煮夏枯草,看到有车前草,又拔了些车前草。
其实和猪肺一起煮的东西,最好的是理肺散,理肺散有消炎,续骨的功效,主治肺炎,支气管炎,口腔炎,肺结核,骨折。
可柴米就没注意过什么地方有,现在去找也浪费时间。
野生的车前草一点都不粗壮,小棵小棵了,洗的时候废了柴米好大力气。
当然,晚上吃的时候,全家人都给予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