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去倭国意义非凡,但万里迢迢,凶险难料,你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宇文衍熟练地泡茶,一边说起此行之事。

“回陛下,就算是刀山火海我们也不怕。”

张须陀喝着小皇帝亲手泡的茶水,激动地把胸脯拍得梆梆响。

随后。

宇文衍把他们此行的目的,以及他对倭国的设想陈述了一遍。

“钱粮和女人交由龟田搞定,你只管负责军事,屯田,以及吸收当地阿伊努人为我所用……”

“北海道的土着首领已经归附大周,届时你可与其取得联系。”

“还有釜山港的秦统领,朕已去诏令,你经过那里时和他好好商议一番……”

宇文衍让墨言把一幅地图展开悬挂起来,不紧不慢地交代相关事宜。

张须陀有疑问及时提出来,王鹰也不时插句嘴。

君臣三人长谈了近两个时辰。

“封游击将军,御赐天元弯刀,由你全权负责一应事务!”

“明天你们便出发去扬州,让王将军代朕送行。”

“到地方安定下来后,第一时间传消息回来……”

如同前往釜山港的军士一样,小皇帝给到他们清一水的精良装备。

除了常规军备,战马,天元陌刀,天元刀,神臂驽,明光铠,震天雷等先进武备一一安排上。

除此之外,还有天眼组织饲养的十二只青鸟,三十六只信鸽。

宇文衍准备尝试下,看看万余里的遥远路途,它们还能否找到回家的路。

“遵命!”

“谢陛下封赏!”

仁勇校尉是正九品上的武散官,游击将军是从五品下,连升数级。

张须陀神色感动,起身拱手领命谢恩。

王鹰和张须陀一道出宫,离京前复查一遍队伍,看看是否有遗漏之处。

那幅地图是小皇帝绘制的,标注了倭国及周边概况。

这样的舆图,放当下那是相当震撼人眼球的事物。

一并交给了张须陀,让其对倭国地理,方位有个基本认知。

翌日清晨。

热身后,宇文衍和小李靖来了一番马战对练。

策马飞扬,枪影重重,叮当直响,两人战得难分难解。

等到二人畅快淋漓地罢战,王鹰也来了。

“出发了?”

“是的陛下,臣往东送出五里地。”

小皇帝点了点头,迎着晨光,望了一眼东方的天空,嘴角微扬,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

历史上,倭国文明质变始于其全方位学习唐朝,实行所谓的“大化改新”之后。

按当前的时间线,那得是五六十年后的事情。

“陛下,两千精锐足以把倭国灭了吧?”

李药师手持沥泉枪,枪尖指地,有些疑惑地问道。

墨言,宇文衎,宇文术听罢,也看向小皇帝。

显然,在他们眼里,倭国就是一个尚未开化的岛国,实力肯定极为弱小。

“倭国虽小,却也有近四十万户人口,不比高句丽弱,不容小觑。”

两百万上下的人口,这是小皇帝估算的一个数字。

就连物部龟田这个大家族子弟,都不清楚倭国的确切人口数量。

“能匹敌高句丽,那也算可以了。”

“据传当年始皇帝派徐福携三千童男童女东渡,寻找长生不老药,就是去到了倭国,最后在那立国了……”

……

几人纷纷讨论起来。

小皇帝没想到,这时的人也认为徐福东渡是去到倭国了,看来并非空穴来风啊。

且不论徐福是不是真的去了倭国。

但毋庸置疑,倭国相当一部分人是从神州大地过去的。

当下这个时间段,也就是历史上的隋朝。

本来拥有打造伟大王朝的绝佳外部环境。

却被急功近利的隋炀帝玩崩了。

当时外部最大的威胁突厥被一分为二,可随意拿捏。

吐蕃还没兴起,西方大食国(阿拉伯)也还处于创业阶段。

若是能够平稳延续下去,免除隋末动乱造成的破坏。

相当于比唐朝多三十四年的发展时间,而且底子殷实千百倍。

这样一个中原王朝,要是能维系两百年,那将是何其的强大!

可就是这么一手好牌,在好大喜功的杨广手里打得稀烂。

短期内征调百万民夫开凿京杭大运河,三征高句丽,一下子把家底给掏空了。

不得不说,杨广胸怀雄心壮志,眼光也不赖。

要是把他心中的愿景交由三代君王去实现,或许真能缔造一个比唐朝更强大的王朝。

然而,历史没有假设。

……

三月初五。

清明。

作为大周的法定节假日,这一天,各衙门官员休沐。

人们在这天祭祖,踏青,吃寒食……

小皇帝也领着在京的皇室子弟到太庙上香祭祀。

这样的活动每年都会举行。

宇文衍以实际行动推广华夏传统节日,增强大周百姓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陛下,为何清明前后雨水就多起来了?”

返回上善殿。

墨言收起油纸伞,甩了甩上面的水珠,问道。

“冬去春来,冷暖空气交汇,形成降雨,这时南方更是阴雨绵绵……”

宇文衍接过梅梅递来的湿锦帕擦了擦脸,随口说道。

墨言不知道陛下为什么懂得这些,眸中尽是崇拜之色。

“花花,把那首清明诗吟来……”

小皇帝坐下泡茶,对着落在屏风上整理羽毛的鹦鹉轻抬下巴道。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只鸟儿确实极品。

不仅能学说话,唱歌,还会吟诗。

唐诗三百首。

其中的很多经典诗句都被小皇帝借用了。

朝中官员文学素养都不低,听后赞叹不已。

甚至有一些流传到了国子监,引得众多读书人追捧,直呼真“帝诗”也!

“不错嘛花花,赏二两蛋蛋……”

宇文衍品了口茶,对于它的“才情智商”很是满意。

鹦鹉轻抖羽翅,露出傲娇的小表情,悠哉地啄食着竹竹送上的羊蛋。

清明前后。

正是春耕、春种的农忙时节,田间地头到处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连续几年的丰收,使得自耕农们干劲十足。

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朝廷大力推广棉花种植,棉纺行业蓬勃发展。

当下的棉花主要供应棉制品工坊,民间使用还在少数。

棉被,棉服等物,作为边塞军需用品,暂时由朝廷统一分配。

当然。

等到棉花产量上来,棉制品也能在民间普及。

这也是宇文衍希望看到的结果!

吃饱,穿暖。

就是当下老百姓梦寐以求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