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Z001航母全体官兵注意……”

指挥官的声音通过通讯系统传遍了整个舰艇,随之而来是一系列明确的指令。

在团队紧密无间的协作下,这艘巨舰缓缓地离开了建造它的船坞,沿着预定航道平稳驶向浩瀚的大洋。

这一幕通过现场直播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引发了全民一阵自发的欢呼与喝彩。

指挥中心内也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首长一边鼓掌一边称赞道:“小许确实是个可靠的同志。”

虽然普通民众对Z001的具体能力并不了解,但首长却深知这艘舰艇的实力,并因此感到由衷的自豪。

为了展示国家的力量,几架直升机被安排全程跟拍,记录下每一个珍贵瞬间。

随着舰艇各系统的状态报告一一传来——从航行到武器再到动力,一切均显示正常,所有人的紧张心情也随之放松。

当Z001进入深海区时,观众们惊讶地发现它开始缓慢下沉,一时间人心惶惶,担心是否发生了意外。

“小许啊,这样做真的没问题吗?要知道舰上有上千名官兵的生命安全。”

首长担忧地问道。

“请首长放心,我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测试和模拟演练,材料的安全性得到了验证,而且刚才您也听到了,能量护盾已经启动,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

技术负责人林凡回答得坚定而自信。

“但愿如此。”首长点头表示理解,但仍难掩心中的顾虑。

接着,广播里传来“Z001号航母下潜至10米深度!”的消息,随后是继续下潜的命令。

此时,屏幕前的观众们变得焦急起来,不明白为什么试航会变成这样。

但是,很快大屏幕上出现了海底世界的景象——游动的鱼群、摇曳的海藻,展现了一个神秘而又美丽的水下世界,让所有人松了一口气并为之惊叹。

“报告,Z001号航母已下潜至382米!”

“继续下潜!”指令再次下达。

现场的观众满脸疑惑——航母不是应该浮在水面上的吗?怎么还能下潜?

这简直闻所未闻。然而,对于在场的记者们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新闻。

他们迅速拿起相机,记录下这一历史性时刻,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这个惊人的消息分享给全世界。

一艘长达432米、宽94米的庞然大物,现在竟然像鱼雷一样潜入水中,这样的奇景前所未见。

记者们兴奋不已,争分夺秒地联系编辑部,确保自家报纸能抢到头条位置。

“林凡,看样子你成功了!”一位首长微笑着对林凡说。

“首长,我们已经验证了水下航行能力,但还未测试其战斗性能。等到装备齐全后,我们将进行火力测试,让世界看看我们航母的实力。”

林凡自信满满地说。

首长鼓励道:“有什么需要尽管说。”

林凡略作思考,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但他也知道不能随意开口。最终,他提出了一个看似合理的要求:

“首长,我们的基地空间有限,随着航母和战机的加入,我们需要更多的地方来开展下一步的重要工作。能否考虑扩大我们的驻地呢?”

林凡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请求,同时观察着首长的反应。

首长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并示意会考虑林凡的需求。

林凡深思熟虑后,觉得此时若不提出建议,反而显得不够真诚。

但他也知道,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是不明智的。

最终,他提出的方案不仅实际可行,而且惠及大众,赢得了大家的好感。

首长对这个想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哦?说来听听。”

“首长,现在还不是时候,等试航结束后我再详细汇报。”林凡笑着回答,故意吊起了首长的胃口。

“好吧,那我就等你两个钟头。”首长笑着点头同意了。

随着Z001号航母成功完成试航,全球军事专家都陷入了思考:如何应对这种新型水下威胁?

各国领导人迅速召集团队讨论对策,而林凡则与首长们进入会议室,准备展开他的真正计划。

“各位首长,请看这里——这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

林凡指着投影屏幕上显示的地图说道:“如果我们能在这里建造两条大河,增加水域面积,是否可以改善这里的气候条件呢?”

“再比如,如果我们种植大量植被,能否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

他继续阐述着自己的设想。

“小许同志,你说得没错,但我们都知道实施起来有多难。”

首长抽着烟,眉头紧锁:“我们也想改变这里的状况,但现实问题很多。”

林凡知道首长们的忧虑,这片土地上的恶劣环境让居民生活艰难,这正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我们愿意尝试。”

林凡坚定地说:“人和科技这些年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人民的努力,所以我们决定迎难而上,为改善这片土地贡献力量。”

林凡站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心中勾画着未来的蓝图。

他和团队立志在数年内将这片土地改造成一个内陆的花园城市,让居民们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当被首长询问计划时,林凡简明扼要地解释道:“我们将引入大量植被,增加水源,创建一个人工生态系统。

我们的研究显示,这里可以支持一个自我维持的内循环系统,从而实现绿化。”

事实上,林凡手中握有两个来自奥特曼世界的环境控制器,这给了他改造这片土地的信心。

他设想利用这些设备制造台风,带来降雨,并依靠控制器让植物茁壮成长。

尽管雪山上的水汽不足以长期支撑这一计划,但深绿的力量却能确保任何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我们已经开始准备了。”

面对首长的进一步询问,林凡回答说:“虽然进展缓慢,但我们预计三到五年内可以完成这个项目。”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林凡和他的伙伴们已经破解了大部分环境控制器的数据,只差最后的核心数据和材料问题未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