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既然要辩书,那一时半会自然是没个结果,王学洲随手捞了来两把椅子,做出‘请’的动作。

风度气节皆有。

周徽仲和谢瞻山神色复杂,也回以一礼坐下,王学洲随手又捞出一把椅子,三人心平气和的相对而坐。

“《荀子·不苟》中说:君子修身,莫善于诚。《左转》中又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家诫》中言:‘孝敬仁义,百行之首,行之而立,身之本也’《列国志》云:‘士之立身,忠信为本’。”

“《素书》中也说,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此五件正是教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也是立身、成名之根本。”

“由此可见,道、德、仁、义、礼,才是立身之本,王兄何以言‘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谈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周徽仲说话间已恢复了镇定和从容,从旁佐证,来质疑王学洲的那句‘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旁边的谢瞻山和何慎也恢复了镇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对待这场辩书。

听到这个观点,周围的人也觉得是该如此。

不管是哪本书,讲的立身之本都离不开‘道、德、仁、义、礼’,‘敬’字之言,细品之下只能算是‘修身’,不能算是‘立身’。

王学洲不紧不慢的开口:

“我所言的‘敬’,非浅尝辄止的礼数,乃是内心的敬畏,行事之准则。”

何慎拧眉看着他,正要开口反驳,就听王学洲又说:

“诚如周兄所言,‘诚’以待人,‘德’以修身,‘孝’以奉亲,‘忠’以侍君,而‘道德仁义礼’,更是立身之基石。”

“道者,天地正理,万物之根本;德者人心之平,行为之准;仁者,爱人之意,万物一体;义者,事之宜也,行为之正;礼者,序也,尊卑有序,和谐共生;”

“然,这些诸般品质,若无‘敬’字贯之,恐难以持久而笃行。”

“敬者,敬天地,敬鬼神,敬君上,敬师长,敬亲友,乃至敬己之心,心存敬畏,则行事必谨;行事谨严,则诸事可整。‘敬’字在修身治家齐国平天下中,也有枢纽之用。”

“‘敬人者,人恒敬之’此乃诚之体现;敬事者,必以德行之,此即‘德’之彰显;敬老者,孝之至也;敬君者,忠之至也;”

“敬之一字虽然简单,但却包罗万象,贯通诸德。所以我言‘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周徽仲浑身一震。

以‘敬’字贯之?

这个论点他还是第一次听到,一时人竟忍不住品了起来,竟然忘记了场合。

谢瞻山和何慎两人也听得若有所思,但他们理智尚存,还没忘记此时在做什么。

敬字之言确实有些道理·····

谢瞻山眉峰一动:“既然你认为敬之一字可贯通诸德,那么《论语·子路》有云: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但如果父犯下的乃是大错,如···安王这般,那么作为子,以敬行事,贯通诸德,敬君还是敬父?”

当今圣上,还算开明,允许读书人畅所欲言,谢瞻山索性拿安王举例。

父亲为儿子遮掩,儿子为父亲遮掩,正直就在其中了。

但是如果是造反呢?

隐瞒,就违背了‘忠’之道。

不隐瞒,就违背了‘孝’之道。

这个角度,实在是刁钻。

“自古忠孝两难全,谢兄这问题···怕是大儒来,今日也难以辩出结果来。”

楼上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谢瞻山和王学洲全都抬头看了过去。

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人,只是二楼栏杆处有一群年轻男子格外的明显。

不是因为相貌,而是因为他们全都穿着国子监的冠服。

王学洲有些意外的看着顾而行,没想到他竟然在其中。

不过出声的却不是他。

“《后汉书》言:诚以忠孝之节,道不两立。东汉大儒桓荣之后桓温,也曾感叹‘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列国志》中更是叹息‘忠孝岂能两全’?先人都为难,如今能辩出个结果来?我们国子监就剩下今日这一天休沐了,看不到结果回去岂不是让我们难受?”

“谢兄行行好,换个论点来驳吧!”

一位吊儿郎当的少年笑嘻嘻的说着,一点也没有打扰到别人的不好意思。

谢瞻山淡然:“那只能说是不凑巧了。”

他转头看向王学洲拱手:“请王兄赐教。”

王学洲拱手回礼:“赐教不敢当。”

这个问题确实棘手。

王学洲思虑了一会儿才开口:“这个问题先放在一边,今日,我就你提出的问题,有一丝疑虑,如有说的不当之处,还望海涵。”

胎穿多年,王学洲也没想到他也被四书五经腌入味了。

说着说着他竟然也多了些书生意气,觉得输赢好像也不重要了,重点在于‘论’。

谢瞻山伸手:“愿闻其详。”

“谢兄问我之言中,有一句: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里面的‘隐’,或许不是隐,而是‘檃’(yin)只是发音相同,这才成了‘隐’。而‘檃’本就有矫正之意,或许把‘父子互隐’读为‘父子互檃(矫正)’,才是圣人本意呢?”

周围一片哗然。

不少人差点没忍住,斥责的话就要脱口而出,可想到王学洲之前的表现,硬生生忍了下来,瞪着他。

这番话不仅大胆,还十分不符合当下的价值观。

不少人都默认‘亲亲相隐不为罪’的说法,‘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是血脉亲情的自然体现,可现在竟然有人说这句话说的意思不是隐瞒,而是纠正?

谢瞻山无视周围渐起的聒噪声,没有嘲笑,反而皱眉看着他:“你有何论点?”

没有论点支撑,这话就纯粹是胡说八道。

王学洲自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他能这样想完全是来自于读书时的疑惑。

不是因为他比别人厉害,而是他能跳出周围的环境,能站在后世的角度看问题。

“如今的《论语》一书,是后世之人整理的,有所遗失或者夹带私货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