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消息尽管仁武帝早已知晓,可再次听到还是忍不住的气血翻涌,心头震怒。
如此重要的事情,竟然隐瞒了两年!
若这一切到此为止便也罢了,偏偏薛晋接下来的话更让人胆寒。
“若只是如此,便也只是西北那边情况比较糟糕,可臣和郭将军刚赶到山谷关不过半个月,西夷那边的几个异族便集合到了一起来犯,还有人趁乱对蒙喆、潘明善等人动手,郭将军怀疑是军营中有人内外勾结,这才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当初山谷关·····”
薛晋言简意赅,将山谷关年后发生的战事详细的说了。
和王学洲的个人角度不同,薛晋是从当初有人趁机想要杀了蒙喆和潘明善等重要人犯说起,听上去事情又严重了不少。
薛晋这次带回来的人中,除了犯人,还有郭威的亲信入京向朝中报告此次战事的战况。
薛晋说完提了一嘴,仁武帝便派人去传唤郭威的亲信上朝,亲自询问战事。
同样的一件事,从三个人的嘴里说出来,完全就是三个角度。
郭威的亲信自然是亲自上了战场参与过战斗的,他完全是从军事的角度分析,将当初的局势,以及诸位将士的应对和命令仔细说了一遍。
但三人无一例外,说的都是山谷关百姓的惨状,战争的冷酷,以及伤亡。
郭威的亲信不知道是不是得了吩咐,直言不讳的强调:“如果不是王大人巧思妙想,想出了水泥弹来反击,即使这次大战最后赢了,也会是惨胜!要不是王大人力挽狂澜局势反转的太快,让人猝不及防,让叛徒铤而走险,准备大开城门放敌人入关,也不会这么快暴露出来。”
“抓到人的时候,就连我们将军都后怕,如果一旦被人得逞,后果不堪设想!”
王学洲又出了一把风头。
一群文武百官的眼神全都放在了他的身上,上首的仁武帝也看向了他。
王学洲顶着所有人的眼神,眼观鼻鼻观心,出列:“请陛下恕罪!当初臣身在山谷关,便是那里的一份子,自当尽心协力!可恨臣一介文臣,不能上马杀敌,只能身处大后方,将自己擅长的东西学以致用。”
“臣回京后并不是故意隐瞒陛下战况,而是因为臣在后方,对战场上的事情也不甚清楚,这才只说了一些细枝末节。”
仁武帝沉声道:“王爱卿不矜不伐,谦虚待人,何罪之有?!朕应当欣慰!朝堂之上还有爱卿这等忠君爱国,不畏生死,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人,而不全部都是数典忘祖、利欲熏心的二臣贼子!”
说到最后,仁武帝控制不住怒气,一把掀了龙案:“如此居心叵测之徒,九族当诛!”
文武百官一起跪地惊呼:“陛下息怒!”
“息怒?这一桩桩一件件,让朕如何息怒?!简直狗胆包天!你们眼中还有没有朕这位皇帝,还有没有黎民百姓?一个个皆受百姓供养,结果现在为了自己手中的那一点权力,竟然通敌叛国!置黎民百姓于不顾!”
看着一个个垂着的脑袋,仁武帝的眼神在崔家和太子身上掠过,眼眸黑沉。
“陛下息怒!眼下要紧的是搞清楚是谁上下勾结!牵连者都有何人,背后之人又是谁,将事情查个水落石出,做下这滔天祸事,陛下就是诛了他们的九族臣等只有拍手称快的道理,请陛下将此事交由三司会审!彻查!”
顶着压力,方阁老语气沉静的开口。
“山谷关异变、钦差被刺杀、官船失火等三个案件,全部交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共同审理,锦衣卫、监察司从旁协助,一个月!朕一个月就要知道结果!不计代价、不计结果,一步一步,从山谷关到京城这一路上任何跟此事有牵连的,全都给朕抓了!”
“敢有从中作梗,浑水摸鱼者,朕允许锦衣卫先斩后奏!杀无赦!”
仁武帝的声音森冷,可见是真的动了怒气。
崔侍郎和崔太保对视了一眼,飞快离开,脸上平静。
被点到的几个负责人,立马站出来应是。
下了朝,往常还会窃窃私语闲聊的朝臣,今日全都脚步匆匆的离开往自己的衙门去。
想说的话全都憋在肚子里,等遇到交好的人,偷偷找个说话的地儿再聊。
王学洲原本也想走的,但是被高祥叫住了。
王学洲随着高祥去了弘德殿,仁武帝刚在里面发完脾气,一群内侍正神经紧绷弓着腰轻手轻脚的在收拾残局。
高祥温声道:“王大人,陛下在里面等着您,请进吧。”
他不想进啊!
可在高祥温和却又不容拒绝的眼神中,王学洲硬着头皮走了进去。
仁武帝的脸色虽然难看,但看到他倒也没有特别为难。
“王爱卿此次立了大功,可有什么想要的?”
水泥坊的官职刚升了两级,翰林院只是挂名的都升了一级,风头太盛对年轻人不好,仁武帝这次打算换成别的赏赐。
有什么想要的?
这可真是个好问题。
王学洲悄悄睨了一眼仁武帝,表情有些猥琐:“什么都行?”
仁武帝看到他这个表情,莫名的有种见到了王承志的感觉,他心中一紧:“只要你敢说。”
这话说的……
那有些话自然是不能说了。
王学洲秒变正经:“臣恳请陛下,赏赐水泥坊!这近一年的时间,水泥坊已经扭亏损转盈利,离不开大家的功劳,就连此次去山谷关,也是一群人努力的结果,最后这好处却让臣一人拿了,微臣心中难安。”
他这个要求让仁武帝有些诧异。
沉思了片刻:“既如此,等年底统计一下盈利情况,你交上一份名单给朕,到时再论功行赏。”
“谢陛下隆恩!”
仁武帝将他扶了起来,和颜悦色的问道:“朕听闻王爱卿目前在大本堂轮值?”
“回陛下,正是!每隔三日就是微臣。”
“那依爱卿之见,朕这几位皇子如何?”
实话自然不能说的,王学洲一张脸上满是高兴:“回陛下!几位皇子各有千秋,都是钟灵毓秀之人,微臣看着就替陛下高兴!”
仁武帝不语,只看着他。
沉默的气氛在殿内流转,陛下的眼神极具压迫,让人压力倍增。
在这样极度的沉默中,王学洲挠了挠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