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样乳头癌(派杰氏病)
[病案]冯某,一位30岁的女性,在1972年7月26日初次就诊。一年前,她发现右乳头的部位开始出现瘙痒、灼痛感,且有紫黑色的血性分泌物溢出。大约半年后,她的乳房开始变形,出现一个长形的肿块,并且逐渐增大。在乳晕部位,还出现了大小不一的新生病变,乳头内陷、萎缩,并伴有裂隙。最近,肿块增大明显,她的身体也出现了明显的消瘦和衰弱现象。
在某医院接受检查后,医生发现血性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红细胞、少数中性白细胞和派杰氏细胞,诊断为“湿疹样乳头癌(派杰氏病)”。由于冯某畏惧手术,她要求接受中医治疗。
在就诊时,冯某表现出精神萎靡、消瘦、乏力、身困等症状,但饮食和二便尚能保持正常。她的舌头呈现出淡白色,没有舌苔,脉搏细弱无力。
检查发现,她的右乳下垂,乳腺肿块约为21x6x5.5厘米,质地坚硬,不光滑,但仍具有活动性。乳房皮肤呈现出类似橘皮的色泽。乳头内陷、萎缩,并伴有裂隙,在裂隙内可以看到红色肉芽面。乳晕部位微微隆起,并可见大小不一的新生病灶。轻轻挤压乳头时,可以观察到紫黑色的血性分泌物溢出。
[治则]益气活血,开郁软坚。
[方药]生黄芪30克,金银花30克,全当归30克,全瓜蒌50克,柴胡20克,炮山甲9克,青皮9克,陈皮9克,粉甘草9克。5剂,每日1剂,煎3次,空腹服下。局部治疗:大蟾蜍1只,捣泥敷贴患处,用纱布包扎1天,因易变臭,应注意及时更换,隔1~2天,继用此法外敷。服10剂药后精神佳,面色红润,脉缓而有力,舌质淡红无苔,食量大增,乳晕部病灶消失,刺痒,灼痛消失,乳头血性分泌物不再溢出,肿块变软,未见明显缩小。处方:生黄芪60克,全当归30克,金银花30克,全瓜蒌50克,生牡蛎45克,甲珠15克,青皮12克,粉甘草9克。5剂,隔日1剂,并用药同前。10天后复查,乳内肿块消去大半,乳头裂隙愈合,脉、舌无异常。上方去全瓜蒌,再服5剂,外用药同前。乳腺肿块消失,乳房基本复原,未见新生病灶,挤压乳头部不见紫黑色血性分泌物溢出。以后服五味异功散3剂,以善其后。追踪观察至1979年,未见复发。
[评析]乳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它的发生与气血郁结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乳癌时,我们应该采取益气活血、开郁软坚的方法。此外,还可以使用蟾蜍等外用药物来清热解毒、消炎软坚。通过内外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乳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女性乳房部位。在中医理论中,乳癌的发生与气血不畅、气滞血瘀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乳癌时,我们应该注重调理气血,促进血液循环,以达到软坚散结的目的。
在中医治疗乳癌的方法中,益气活血、开郁软坚是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使用一些中草药,如当归、川芎、红花等,可以有效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气血郁结,从而达到软坚散结的效果。同时,还可以使用一些外用药膏,如蟾蜍膏等,来清热解毒、消炎软坚。
除了中药治疗外,现代医学也提供了许多治疗乳癌的方法。例如,手术、放疗、化疗等都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是,这些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因此,我们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总之,乳癌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内外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以降低乳癌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