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嗯,没坐过这样的。”许宁回答得有些模糊。实际上,在他重生前,乘飞机对他而言已是家常便饭,不过这架图-154m却是全新的体验。

“我研究飞行器研发七年了,但这可是我第一次真正坐飞机呢。”姚美玲分享着自己的心情。

姚美玲贴近舷窗,望着下方逐渐缩小的城市和道路,问道:“从北京飞往沈阳,大概要多久?”

“大概一个半小时吧。”许宁答道。他是这条航线的常客,无论是从北京到沈阳还是成都,飞机的速度变化不大,答案脱口而出。

随着飞机达到平稳的高度,云层遮挡了视线,地面的景色变得模糊不清。

“昨天我还以为我们会乘火车,查了一下,竟然要十个小时。”姚美玲说道。

“杜教导和杨总肯定不会同意的,”许宁摇头,“火车太拥挤,安全系数也不如飞机。”

九十年代的火车环境复杂,乘车前必须做足准备,比如将现金缝进内衣,甚至带上棉被来隐藏贵重物品。

考虑到他们的身份,这种冒险显然是不可取的。

“确实,飞机更快。”

姚美玲目光空洞地凝视前方,语气中带着一丝遗憾,随后转头看向许宁,“真希望有一天我们国家也能造出像这样的客机。”

事实上,在许宁重生前不久的2023年,华夏首架自主研发的c919客机开始商用。而在1980年,与波音707相当的运10已完成了首次飞行。

但仅仅让飞机飞起来并不够,民航客机还需要极高的可靠性和耐用性等高标准。

“一步步来吧,”许宁鼓励地说,“这也可以成为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姚美玲笑了,“说得也是。”

飞机降落在沈阳桃仙机场后,一辆白色的212吉普车已经在等待,载着两人前往目的地。

杨知书提前回到了单位,亲自在门口迎接新来的同事。

“两位,你们的住宿已经安排好了,每人一间宿舍,不过卫生间是公用的,没有独立厨房。”

他继续说:“今天中午,你们可以先去熟悉下食堂、宿舍和办公区的位置,下午好好休息一下。

明天晚上我们有个项目进展的研讨会,如果感兴趣的话,欢迎参加。”

听完这番话,许宁心中只有满腔热情:终于可以接触到歼8-3了!

由于许宁和姚美玲都还年轻力壮,飞行时间也不长,因此并不觉得累。

在来这里的路上,两人就已决定一到研究所就要迅速投入工作。

姚美玲渴望尽快适应新环境,而许宁则急切地想要证明自己团队的价值。“杨总,我们在飞机上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希望能立刻开始工作。”

姚美玲直接提出了请求,谢绝了杨知书的好意建议。

杨知书考虑了一下:“我原本计划让你们参加明天的研讨会,先了解项目详情。毕竟在学院做研究与实际工程项目有很大不同,你们可能对整体飞机研发还不太熟悉。”

看到两人的积极态度,杨知书改变了主意:“好吧,既然如此,午餐后我就带你们去见见数字化研发小组的同事们。”

随后,他们来到了一个标有“计算中心”的大楼前——这里是专门为推进数字化研发而设立的地方。

尽管该小组的重要性得到了认可,但进展却一直不尽如人意。

当杨知书带着两人走进大楼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没过多久,一位戴眼镜、大约三十多岁的工程师匆匆赶来。“杨总,您怎么来了?”

杨知书微微笑着说道“林工别担心,我不是来检查工作的。”接着指着身旁的年轻人:“我来介绍一下,这两位都是我们新加入的成员,这位是许宁,那位是姚美玲,。”

然后指着刚刚那位工程师介绍道:“这位是林欧华工程师,是601所数字化研发小组的负责人。”

听了杨知书的介绍林欧华才发现另外两个年轻人。

“这两位都是来自京航大学数字化研发与计算流体力学的专家,这位是姚美玲博士,这位是许宁,他也很快会成为博士生。”

虽然许宁目前仍是本科生,但他直接进入博士研究几乎是确定的事了。

姚美玲谦逊地回应:“别称我们为专家了,直接叫名字就好。我们都是同行,在数字化飞机研发方面,我们都还在探索阶段,大家一起学习进步吧。”

她的话语既表现出了谦虚,也巧妙地缓解了现场可能存在的紧张气氛。从林欧华之前的态度可以看出,他的团队遇到了一些挑战,士气有些低落。

姚美玲的话恰如其分地安抚了大家的心情。

经过简单的握手问候后,林欧华显得比初次见面时放松了许多。

“真的很感激杨总对我们小组的支持,能够邀请到两位专家来协助我们真是太荣幸了。”林欧华说道。

“林工,你可以先带他们了解一下项目的概况。如果有什么需求或问题,随时找我。”杨知书交代完便离开了,因为作为总工程师,他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事务要处理。

“姚博士,常博士,请跟我来。”林欧华领着两人开始了参观。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林欧华向他们展示了机房里的设备,并详细介绍了小组至今的工作进展。

其实,这个数字化研发小组成立于1995年初,到现在还不满两年。

成立之初,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传统的纸质图纸转换成电子化的三维模型,这听起来简单,但实际上耗时长久,至今还未彻底完成。

因此,林欧华希望能得到帮助,找出问题所在。

幸运的是,许宁对此颇有见解。在他原本的时间线中,毕业后恰好经历了华夏航空业由传统转向数字化研发的关键时期。

他清楚地知道林欧华面临的难题所在——数字化研发不仅仅是用计算机替代手工绘制,它代表着一套全新的研发理念和技术体系。

就在许宁正准备发言之际,身旁的姚美玲抢先开了口:“关于这个问题,我知道该怎么处理。”

许宁惊讶地转向她,而林欧华和其他几位工程师则交换着眼神,既感到意外又带着几分疑虑。

毕竟,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他们一年半之久,甚至成了他们在单位食堂里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