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同意这一观点。

有人质疑现有基础上再加装翼刀是否明智,因为这可能会影响飞机的整体性能,包括升力和失速特性。

还有人提议尝试将现有的多组小翼刀合并成一个较大的翼刀,类似于歼6的研发,但此建议被认为不适合歼8-3这样的大型战机。

经过半小时激烈的讨论后,大家仍未达成一致意见。

这时,有人转向一直沉默着阅读资料的许宁,希望他能够提供一种更优解。

整个房间瞬间安静下来,等待着他的回应。

许宁缓缓站起,走向那块挂满研发图纸和测试数据的黑板旁。

“我有个好消息要宣布。”他转向团队,眼中闪烁着兴奋。

“经过这几天的不懈努力,我们成功地完成了歼8-3原型机气动与结构研发的参数化建模工作。这意味着未来调整研发方案将变得更快捷。”

这成就非同小可。要知道,为了优化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性能,通常需要不断尝试多种研发,直至找到最佳方案。

但有了参数化模型的帮助,只需简单调整几个关键参数就能快速生成新的研发方案,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这个曾困扰林欧华团队一年半之久的问题,在许宁加入后短短数日内便迎刃而解。

尽管他本人对此轻描淡写,但大家都清楚,这背后是他卓越才能的体现。

掌声再次响起,许宁谦虚地挥手让大家安静下来:“关于机翼改进,我还有一些初步想法想要分享。”

他拿起一根铅笔,在图纸上轻轻描绘起来。

“增加额外的翼刀确实能提高性能,但我的分析显示,机翼后部才是气流最为集中的地方。

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将现有的副翼铰链盖板改造成翼刀形状,这样既减少了额外重量又保持了美观。”

“此外。”他继续补充道。

“我们还可以探索在机翼前端添加如前缘襟翼或缝翼这样的设备。

这样做不仅能补偿因使用翼刀而可能影响的升力特性,还能显着提升飞机在低速状态下的操控性。”

大家都知道,歼8系列战机在低空低速条件下的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

部分原因是早期研发受限于技术条件,采用了较为基础的机翼配置。而现在,通过引入先进的前缘装置,有望彻底改变这一局面。

然而,选择哪种具体形式还需要进一步考量;

前缘缝翼虽然提供了更好的升力增强效果,但也伴随着更复杂的构造及更高的噪音水平;相比之下,前缘襟翼则相对简单一些。

总之,每种方案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与挑战,关键在于如何平衡这些因素以达到最优解。

当许宁提出将副翼铰链整流罩改为后缘翼刀的想法时,大家都觉得耳目一新。但说到前缘增升装置时,却有人显得犹豫起来。

柳明打破了沉默:“许宁提出的翼刀概念非常出色。”

接着,他转向了前缘增升的话题。

“其实,在83工程初期,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曾与法国达索公司联手开发过一种前缘缝翼,目的是为了升级歼8-2型战斗机。”

这个信息让许宁感到惊讶,因为他从未听说过这件事。

杨知书补充道:“那时,我们的总研发师认为如果歼8能配备有效的前缘缝翼,那么它的整体性能可能可以媲美法国的幻影2000战斗机。

那段时间,中法两国在航空领域的合作十分密切,这项工作几乎与‘和平典范’项目同期展开。”

提到“和平典范”,整个房间仿佛笼罩上了一层阴影。

该项目被外界错误地标榜为华夏航空现代化的开端,但实际上它是一段令人遗憾的历史——耗费巨资却毫无成果,甚至两架原型机还被无理扣留多年。

“那么,当年的研发进展如何呢?”许宁问道。

杨知书坦诚地说:“成果并不理想。虽然我们与法国团队合作了两年之久,但最终研发未能满足最初的性能目标。

结构过于复杂,加上缺乏先进的研发软件,在风洞测试中,前缘缝翼与后缘襟翼之间出现了相互干扰,导致整体增升效率降低。”

尽管技术成果有限,但这次合作让华夏学习到了许多国际标准,这对后来建立自己的军事航空标准体系起到了关键作用。

不过,真正成功的技术转移案例并不多见,比如直9直升机和响尾蛇导弹等少数几个例子。

而像阿格斯塔90b潜艇这样的合作产品,则远未达到预期效果。

100毫米舰炮曾被视为统一各型水面战舰主炮的理想选择,但结果却事与愿违。

它仅在少数舰船上短暂停留后便被弃用,取而代之的是130毫米和76毫米两种更为成熟的口径。

法国人并非有意制造麻烦,他们自己也曾走过类似的弯路。因此,当一款前沿缝翼研发不尽如人意时,人们并没有感到太大的惊讶。

尽管如此,达索公司在大三角翼研发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

从幻影3到幻影2000,一系列经典无尾三角翼战机均出自创始人马塞尔·达索之手。这使得许宁对达索的研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杨总,您知道达索公司过去的研发文档是否还保存着吗?”许宁问道。

“你是打算改良他们的缝翼研发吗?”杨知书一边转动手中的钢笔一边问。

“不一定非得是改良。”许宁摇了摇头。

“也许我们需要彻底重新研发,不过参考一下法国的经验总归是有益的。”

“缝翼在提升升力方面优于传统的前缘襟翼。而且,随着技术进步,十年前难以克服的难题如今可能已不成问题。”

如果是在许宁初来乍到之时,一个年轻人声称要完成法国专家未能实现的缝翼研发,大家或许会一笑置之。

但现在,鉴于他先前展现出来的才能,许多人认为这项任务或许真的能够成功!

约莫一个小时后,久未开启的前缘缝翼研发档案终于被搬出了601所的资料室,呈现在会议桌上。

这不仅仅是几张图纸那么简单,而是满满两大箱详细的计算和解释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