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结束,大家带着明确的任务和一颗定心丸,迅速投入到后续工作中。
132厂随即启动了“质量文化月”活动,而611所的排查速度超乎许宁的预期。
第三天早晨,许宁刚到办公室就接到了杨未的电话:“我们找到了进气道和机体内腔连接的问题所在。”
几分钟后,许宁来到一间设计室,看到杨未正埋头于图纸中。
由于十号工程的设计始于90年代初,那时还没采用数字化设计,所以他们只能依靠纸质图纸进行排查。
“许工。”
杨未解释道:“经过反复确认,我发现歼10的进气道与其它部分没有直接物理连接,理论上不可能吸入这些部位的异物。
今天早上,我换了思路,你看这里。”
杨未指着图纸上的几个点说:“二元三波系可调进气道内有几个球面单向活门,它们在制造完成后是不可拆解的。
厂家告诉我,他们过去用煤油冲洗来清理这些部件,但这种方法无法有效去除所有残留物。
如果活门轴承被卡住,无法正常关闭,在发动机工作的负压作用下,内部可能存在的金属碎片就会被吸出。”
许宁查看了几张设计图后,突然想起了什么。
“等一下,这类结构不应该配备专用清洁芯轴吗?”
“专用清洁芯轴?”杨未重复着,显然对此并不了解。
杨未愣了一下,回答说:“他们没有提过这回事,说是直接用高压流体冲洗的。”
许宁若有所思。他突然想起前世见过的一个清洁工具,那是歼10两次试车失败后,为了解决问题而发明出来的。
幸运的是,这个工具结构简单,他可以很快地逆向设计出图纸。
“你这儿有带绘图软件的电脑吗?”
“隔壁就有,我带你去。”
当天中午,许宁就交给了杨未一份新鲜出炉的图纸。
“这个装置的工作原理就像图2所示,清洗前用图3的芯轴插入,推开活门10,再利用反向压力冲洗……”许宁解释着,杨未则听得目瞪口呆。
过了好一会儿,杨未才接过图纸,感叹道:“我一直以为自己在工程上还算有点水平,现在看来,还有很多要学啊。”
确定了问题所在后,配套厂商迅速收到了改进工艺流程的通知,以及许宁绘制的图纸。
因为不需要对零件本身做任何改动,所以只用了三天时间,几个新的球面单向活门就被送到了正在拆解飞机进行全面检查的132厂手中。
尽管已经知道发动机的问题不在机体内部,但这次全面检查的结果还是让人吃惊不小。
新型检测设备发现了许多隐藏在深孔和狭小空间里的异物,如断头铆钉、螺栓螺帽和金属屑等。
虽然这些问题不会立即威胁飞行安全,但也绝对不容忽视。
考虑到所有航空制造厂都遵循同样的老旧标准,其他工厂可能也存在类似问题。
老一代飞机的要求较低,问题或许不那么严重,但新一代作战和辅助飞机的生产已经迫在眉睫,不能再拖延。
于是,132厂发起的“质量文化月”活动很快扩展到了整个航空工业系统,以提高整体的质量意识。
对于十号工程项目组而言,当务之急是重新启动之前暂停的发动机测试工作。
1001号原型机再次从总装车间被拉出,送往试飞站准备新一轮的测试。
工位没变,准备流程也依旧如昔。
尽管许宁入职不久,但他参与的项目数量已经与资深同事宋闻聪旗鼓相当。
对这些步骤,他早已驾轻就熟。除了某些需要611所审批的环节,其他事务他几乎可以独当一面。
更重要的是,在上次试车中的出色表现后,不论是132厂还是试飞站的团队都更加重视他的意见,甚至主动寻求他的帮助,就像他在盛京时一样。
威信是靠时间积累的,而他已经赢得了不错的起点。
“这次用的是同一台发动机吗?”
许宁透过厚玻璃注视着正在进行最后固定的1001号原型机,问身边的杨未。
“没错。”
杨未答道:“上次你的喘振监测系统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在发动机转速达到70%前成功控制住了情况。
因此,只有少量金属碎片影响了前两级压气机,但没有造成结构性损伤,所以这台发动机还能继续使用。”
杨未回忆起那次经历,仍心有余悸:“真是后怕啊!
AL31FN的叶片对异物的耐受性其实不错,但若没有你的系统,即使地面测试完成,发动机可能已受损却不自知。如果飞机带着这样的隐患升空……”
这种认知上的盲点是在技术跨越中常见的问题——从螺旋桨到喷气式、亚音速到超音速、机械操控到电传操控等进步带来的不仅仅是量变;
更涉及未曾涉足的新领域,出现小失误或付出代价也是难以避免。
原本的时间线上,这个问题是由林晖发现并以两台发动机报废为代价解决的。
然而,有了许宁的帮助,十号工程避免了重大损失,不仅节省了两台发动机,还可能将首飞提前至少半年。
“那就好,这样1003号机的进度也不会受影响,首飞后进展就能加速了。”
就在他们交谈之际,1001号机的发动机再次启动,稳定地运行在怠速状态。
随着指挥员周自全的指令,发动机转速逐步提升,很快又接近上次的临界点——60%。
尽管理智上知道问题已被解决,但到达这个节点时,大家心里还是有些紧张。
此时的环境闷热,控制室内没有空调,穿着长袖工作服的人们额头上满是汗水。
转速表指针攀升至70%,周自全的指令声中听不出一丝紧张。
作为测试的领头人,他深知自己的镇定对团队的重要性。
屏幕上,发动机转速稳定在了预定值,没有异常警报响起,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尽管此刻还不是庆祝的时候,但操作员们的脸上已难掩笑意。
随着一声令下:“转速提升,100%!”发动机达到了它的极限功率,并稳定运行了几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