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来自两部委的支持以及科学院的重量级联名推荐,尤其是名单上那些举足轻重的名字,王宇忠意识到拒绝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在一次关键的会面中,王宇忠面对来自科学院和工程院的强大压力。
这两院院士共有35位,而对方直接请出了五位重量级人物参与讨论,这无疑给王宇忠带来了巨大的谈判压力。
“老丁,别再为难我了,不如我们这样考虑。”
经过深思熟虑后,王宇忠提出了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
“成立新的国有企业确实面临重重困难,特别是现在多头管理的局面下,即便我想帮忙,整个过程也可能需要一到两年,甚至更久。”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因此,我的建议是从地方国企中寻找一家与你们需求相近的企业进行改制,待其清算完成后交给科学院接管。
初期可以作为集体所有制企业运作,等时机成熟,再升级为央企。这样一来,23岁的负责人可以直接上任,只需报备即可。”
王宇忠又补充道:“为了支持过渡期间的工作,我们可以从经贸委的技术进步与装备司拨款300万元用于软件开发。
虽然这个部门平时业务不多,但权限还在,能够以产学研联合的名义提供资金支持。”
“按照这个计划,新企业最晚明年初就能定下来。而开发团队则可以通过课题组或项目组的形式持续工作,确保项目的无缝对接。”
听到这里,丁志恒意识到这是对方能给出的最大让步。谈判就是妥协的艺术,既然王宇忠已经做出了巨大让步,他也应该适时接受。
“那这笔拨款什么时候能到位呢?”
丁志恒站起身来准备告辞,却又转过身问道。
王宇忠明白自己可能松口太快,但他还是决定兑现承诺:“我会加急处理审批,争取一个月内到账。”
带着三百万项目的好消息,丁志恒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一言为定!”两人几乎同时说道,但语气中却带着一丝沉重。
王宇忠苦笑,看着对方离去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
他深吸一口气,瘫坐在椅子上:“这主任真不好当啊。”
接下来的两周对许宁来说,过得颇为轻松。
除了正式成为973项目专家组成员和精工计划的总顾问——两个重要的职务外,最让他欣慰的是,与刘远博合作编写的教材终于完成了校对,即将付印。
对于这份报告,许宁有两个重点:
一是要同步启动涡扇10“太行”发动机的总体设计工作;二是配合歼10和歼11战斗机的进展,确保国产第三代战机不再依赖进口动力系统。
涡扇10的研发起步较晚,虽然历经多次设计尝试,但始终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不过,随着涡喷14改进工作的推进,606所积累了宝贵的数据和技术,加上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许宁个人能力的提升,现在终于到了可以放手一搏的时候了。
与此同时,歼10已完成地面测试,预计下半年首飞;
而两架歼11的组装进度也快于预期,有望提前数月完成。
尽管目前AL-31F\/FN发动机供应稳定,但技术转让遥遥无期,发展国产发动机迫在眉睫。
在报告结尾,许宁列出了几个关键技术挑战,如三维数字化设计、新型冷却技术和先进材料等。
面对这些难题,他深知每一步都不容易,但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就只能迎难而上了。
许宁不必事事亲为,他只需抓住关键问题深入思考。
今天上午收到的一封征求意见函让他联想到航空产业改革的问题。
“虽然现在军用和民用航空分开管理比以前合理一些,但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许宁心想。在他看来,最直接的办法是提前分离出专门的航空发动机集团,专注于研发和制造航空动力系统。
这是他在前世所熟悉的模式,也是国际上通用的做法。
毕竟,飞机设计和发动机设计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他能跨界是因为有重生的优势,但这不应该成为行业的标准。
在一张便笺纸上,许宁快速记录下这个想法,然后转向了重型模锻压机的问题。
这个问题他已经考虑了一段时间,特别是从过年开始。
模锻压机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减轻飞机重量有着重要作用。
132厂已经采用这种工艺来替代传统的自由锻压,而601所在与苏霍伊的合作中也看到了模锻压技术带来的优势。
但是,现有的三万吨模锻压机对于更重的机型和大型项目来说远远不够。
无论是歼11、未来的国产客机,还是金桂平提到的水电机组,都需要更大吨位的设备。
这促使许宁进一步思考如何加速重型模锻压机的研发,以及如何利用青华大学十年前开发的技术作为基础。
多物理场仿真建模软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之一,如果能够获得足够的投资,开发初期版本并不会耗费太多时间。
而且,基于青华大学之前的工作,可以更快地推进项目进展。
即便这不是全球最大的模锻压机,但提早几年投入使用所带来的好处远超过追求规模上的第一。
许宁知道,最终8万吨级的模锻压机也会被建造出来,但现在,他需要的是一个实用且高效的解决方案。
许宁心里琢磨着那台模锻压机的设计进展和技术细节,却苦于没有直接的渠道去了解详情。
毕竟,青华大学不属于国防科工委管辖,他唯一认识的人——魏仁礼,一个硕士生,此刻还在盛京出差,指望不上。
如果通过正式途径发函询问,虽然可行,但流程繁琐、时间漫长,这不是许宁想要的方式。
于是,他决定找一条捷径,随即拨通了杜亦熵的电话。
杜亦熵是位德高望重的院士,在学术界人脉广泛,想必能帮上忙。
果不其然,仅一天后,杜亦熵就带来了好消息。
“小许啊,关于那台重型模锻压机,我已经打听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