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哥在大唐挂了名 > 第284章 以次充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那场牵动人心的水灾案件处理得干净利落。

尽管外界看似他一行人深居简出,鲜少露面,然而在处理案件的效率上,他们却展现出了惊人的速度与决心。

这一连串的果断行动,无疑向众人昭示了刘欣此次作为朝廷特使,并非虚张声势,而是真刀真枪地要解决实际问题。

这番操作下来,自然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对于那些饱受洪水之苦,流离失所最终逃难至杭州城的普通百姓而言,他们早已风闻朝廷派遣了特使前来彻查贪腐之事,心中自是充满了期盼与喜悦。

毕竟,这些百姓中许多人都是直接受害者,他们迫切希望看到正义得到伸张,贪官得到惩治,以重建家园的希望。

反观那些身居高位却心怀鬼胎的贪官污吏,即便是那些未曾直接涉足赈灾粮款贪腐案者,也是整日如坐针毡,夜不能寐。

他们深知,一旦朝廷的特使心血来潮,将调查范围扩大至整个杭州乃至更广泛的地区,那么他们那点不为人知的贪腐行径迟早会暴露无遗,届时等待他们的将是难以想象的严厉惩罚。

谈及贪腐,这似乎是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道阴影,无论是哪个朝代,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一问题,且屡禁不绝。

然而,刘欣深知,在防范贪腐方面,唐朝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制度与实践。

尤其是唐朝初期,官场风气相对清明,大部分官员仍保持着正直的品性,这与后来某些朝代的腐败风气形成了鲜明对比。

提及对贪腐官员的严厉惩治,明朝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尤其是明初时期。

明太祖朱元璋的传奇上位史,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真谛。

尽管他上位后的一些暴戾行为招致了不少民怨,但他在整治贪腐方面的铁腕手段,无疑为大明江山的稳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朱元璋出身贫寒,深知民间疾苦,也深谙贪腐对国家的危害,因此他采取了前所未有的严厉措施来惩治贪官。

为了遏制贪腐之风,朱元璋下令在全国各地的官府衙门左侧修建土地庙,并设立“皮场庙”,作为扒贪官皮的场所,同时在官衙大堂公座的左边悬挂人皮草袋,以示警示。

这些举措虽然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但在当时却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使得官员们不敢轻易触碰贪腐的红线。

然而,初唐时期的官场风气与明初有着显着的差异。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乱与动荡后,初唐的文武百官普遍养成了豪爽、果敢的性格,文臣不贪财,武将不惜命,这种精神风貌正是贞观之治、大唐盛世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础。

此次贪腐案件主要发生在地方,一些官员或许认为山高皇帝远,可以逍遥法外,于是开始小试牛刀,贪墨一些官粮。

然而,人的贪欲是无底洞,一旦尝到了甜头,便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导致大量粮食被层层贪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为了彻底查清此案,刘欣与王玄策等人精心策划,决定分兵两路,明暗结合。

刘欣负责在明面上进行调查,而王玄策则带领李崇晦、秦怀道等人暗中搜集证据,寻找线索。

至于程处默、李崇义、尉迟宝琳等人,由于他们的身份太过显眼,不宜突然消失,因此只能留在县衙,协助刘欣处理日常事务。

当然,如果他们能够安分守己,乖乖待在县衙,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处默,劳烦你一趟,去将杭州刺史崔亮请来,我有要事需与他相商。”

“好的,你等着。”

话音未落,崔亮大人便步履匆匆地赶了过来,神色中带着几分急切与恭敬。“刘大人,有何指示,下官定当竭力而为!”

“崔大人,实在是打扰了。我想请问,关于朝廷拨发的赈济粮,是由哪位官员负责接收的?”

“回大人,此事交由刺史府的长史孙科孙大人全权处理。”

“既然如此,请你速将孙长史请来,我有紧要之事需向他询问。”

“遵命!”

不多时,一位中年男子步入屋内,他约莫四十岁上下,眉宇间透着一股书卷气,举止间尽显文人风骨,给人一种稳重可靠之感。

“杭州刺史府长史孙科,拜见刘大人!”

“孙长史不必多礼,我们之前已有过照面。今日请你来,是想深入了解一下赈济灾民的具体情况。”

“刘大人请讲,目前而言,大部分灾民已得到妥善安置。部分难民因不堪灾荒之苦,选择离开故土,而另一部分则来到了杭州城,余下的灾民也已在当地就近安顿。”

“那么,在这过程中,是否有饿死、冻死的情况发生?”

“这……应当没有。多亏朝廷及时调配了粮食与御寒物资,加之方大人果断开仓放粮,措施得力,使得受灾百姓基本生活得以保障。”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虽然刘欣口中连连称好,但心中却难免存疑。毕竟,面对如此庞大的灾民群体,要做到无一伤亡,实属不易。

不过,他还有暗中部署的王玄策进行调查,待其查证之后,自然能揭晓这位长史话语中的真实成份。

“另外,我心中还有一事不解,朝廷首次拨发的赈灾粮,你们究竟收到了多少?”

“这……这个嘛……”

“怎么?难以启齿?还是说,杭州的某些官员也牵涉进了贪污贩卖赈灾粮的丑行,以至于你都记不清了?”

孙长史深知,这一关终究是要过的。刘欣此番前来,绝非仅仅关心赈灾情况,他真正的目的,是要彻查贪腐案件。

“刘大人,我……我不敢说。”话音未落,“啪”的一声,刘欣猛地一拍桌子,震得屋内众人皆是一惊。

一旁的杭州刺史崔亮见状,连忙起身,想要缓和气氛。

“刘大人,还是让我来说吧。其实,第一次的赈灾粮,我们一分一毫都未曾收到。”

“什么!这怎么可能?那运送赈灾粮的队伍呢?难道他们是空手而归?”

“确切来说,他们带来的一斤能食用的粮食都没有。当时,确有数十车粮食运至,但打开一看,里面要么是沙子,要么是已经发霉的粮食,根本无法食用。”

“啪!”

刘欣再次怒拍桌子,语气中满是愤怒与无奈。“这群王八蛋!”

刘欣的愤怒难以抑制,他忍不住爆了粗口。这些贪官污吏的行径,实在令人发指。

那些发霉的粮食,显然是运输过程中未能妥善保管所致,而那些贪官见无法出手,便以次充好,甚至用沙子来敷衍了事。

此刻,刘欣终于能稍微理解朱元璋为何对贪官污吏如此深恶痛绝。他自己心中也涌起了强烈的愤慨,恨不得将这些贪官抽筋扒皮,以儆效尤。

“那你们可有将此情况上报朝廷?朝廷收到的奏折可是说赈灾粮不足”

崔亮和孙科对视了一眼,眼里有疑惑。

刘欣明白了,这肯定是有人暗中修改了奏折,瞒报了事实。

“刘大人,我们当时确实上报了,这......”

刘欣摆了摆手打断了崔亮的辩解。

要不是就要对这个崔亮有点了解,他肯定会以为杭州刺史也参与了贪污案,不过根据刘欣的判断和目前掌握的情报来看,杭州刺史参与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