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寻到故旧了?”苏步成下衙回来,往日喧闹的宅邸冷清了许多。
“该寻的都寻到了!”苏仲彦放下手中书卷。
杨家寻了义兴郡公高士廉、谢家寻了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捎带上王之禾、韦阿牛。
郑家寻了通事舍人郑仁基、裴家直接寻到杜陵本家、赵家寻了司农寺少卿赵元楷。
留在苏府的还有十四五个孩子,金风寨的、以及琅琊王家的。
少了一大半孩子,辅导的两位先生轻松多了。
“嗯,辛苦了!”苏步成拿起儿子写的赈灾策论看,“不错,比去年大有长进!”
岭南一年、又游学几月,见多识广,策论不再是空洞的泛泛而谈,文笔也练达许多。
苏步成难得有空,坐下来与儿子逐条探讨可行性。
探讨中又苏仲彦发现不少不完善之处,又删改。
父子俩说说笑笑,其乐融融。父慈子孝。
苏时彦、苏辰彦看着眼热,大伯以前经常考校他们课业,如今回来几乎不打照面。
甚至连考校课业都不带上他们,果然亲疏有别。
哥俩觉得郁郁不得志,不禁心中暗暗埋怨,父亲为何要在大庾岭修路,要是也回长安,此刻能点拨一二。
“今日就到这里吧,自己整理一下,算是这次游学心得!”苏步成道。
“是,阿耶!”苏仲彦得了父亲提点,思路清晰,下笔如有神助,提笔疾书,废寝忘食。
“时彦、辰彦,你们的功课复习的如何?”苏步成见两个侄子远远望着,越发显得小家子气。
“回大伯,律学背了不少!”苏时彦回道。
“你不是备考太学么?其他功课呢,时论、策论呢,我看看!”苏步成很忙,还是一视同仁,考校一番。
“还、还没、写!”苏时彦支支吾吾。
“辰彦,你呢?”苏步成拧眉,又问苏辰彦。
“写、写了一半…”苏辰彦没想到大伯又抽查他的。
“?”苏步成背着手,目光逡巡,“拿来我看看!”
“是、是!”苏辰彦忸怩半天,磨磨蹭蹭回屋。
苏步成拿过稿纸,珠算对算学的影响和意义,写了算筹的弊端、日常中的用途、意义等,还未进入正题。
“嗯,不错,立意新颖,很有实用性!写完我再看看!”苏步成赞许地点点头,想不到时常被忽略的辰彦肚里有点儿货。
“是!”苏辰彦没想到得了大伯夸赞,很惊喜。
写这个是从孩子们全都报考算学得到的启发,把为何学珠算、珠算的未来发展做一个阐述。
更像是珠算课的开宗明义,和前瞻性预见。
大伯的肯定,让苏辰彦找到自信,欢喜接过稿纸,欢欢喜喜回去继续写。
“时彦,明日写一篇大庾岭驿道对岭南发展作用和意义。”苏步成直接出题。
“啊?”苏时彦愣住,“大庾岭?不是阿耶在修么?”
“对,你父亲在修,那你知道为何要修?修的目的是甚?”苏步成问。
“道路拓宽,方便南北通行!”苏时彦道。
“把大庾岭所见所闻,以及重要性等写了,得空了我看看!”苏步成走了。
“如何?那帮岭南孩子在城北作甚?”王朝云问管事。
“回夫人,查清楚了!”管事擦擦汗,这两日安排几个仆从跟踪孩子,查了个七七八八。
“有寻到义兴郡公府高家的、有寻到中书省通事舍人郑家的、有寻到杜陵韦家的、有寻到司农寺少卿赵家的。
夫人您猜,还寻到谁家的?”
“谁家?”王朝云问。
“左屯卫中郎将李家!”管事凑近道。
“左屯卫中郎将李家?何人?”王朝云好像抓住了什么。
尽管李安俨受圣上信任,但他与隐太子李建成的特殊关系,朝中基本无人与李府走动,就连郑氏也是能不走动尽量不走动。
孩子们巴巴的跑去,意欲何为?
“有三个孩子,姓谢的、姓王的,还有一个俚人。”管事道。
“姓王的?可弄清楚了,出自祁县,还是晋阳?”王朝云怕误伤队友。
“琅琊王家,听闻是前朝的王则成。”管事特意留心查了王之禾。
“前朝?你的意思是这些孩子是前朝流犯之后?”王朝云迅速抓住敏感字眼。
“是!那帮孩子,除了俚人,俱是前朝流犯之后,四处寻故旧。”
王朝云坐那儿,想不明白,陈郡谢家、琅琊王家找李安俨作甚?
前朝遗老遗少与隐太子遗党勾连?隐太子子嗣已绝,图啥?
王则成是琅琊王家在朝中的最后一支,当初流放,太原王家出力不少,将王则成手中资源接管。
二十年了,不应该在岭南自生自灭?活下来的不该扎根岭南?
跑长安作甚?物是人非,还搅得起甚风雨?圣上铁血手腕,不是当年的炀帝。
卢贺洲掀开门帘进来。
“夫君!”王朝云接过丈夫的官帽。
“嗯!”卢贺洲坐下。一口气喝光茶盏里的水。
天天满长安跑,城西北一片的黄泥地铺平后,全城铺设排污道。
工部各部除了值守的,全都出去,各自分一片责任区,负责督导施工进度、质量。
身为工部侍郎满场转,累得要死,还一身灰尘。
这一工作方法是苏少尹提的,效率极高,往常在衙门划水的官吏们一个都没跑掉,全都明确了实施区域。
效率是提高了,成效也出来了,可人也累得要死。
最后圣上、太子、左右二相一致夸赞苏少尹,卢贺洲气得要吐血。
活儿是他工部的人干,功劳是京兆府少尹的、还有员外散骑常侍韦叔同、员外散骑侍郎李仲淹。
合着工部就是给人当垫脚石的。
“夫君,近日可见到城北有孩子四处寻亲?着橙色马甲。”王朝云话中有话的试探。
上次王端方被贬,丈夫明智的没帮腔,不然就是王、卢两家组团岭南游。
丈夫每日战战兢兢,就怕哪日被圣上抓住把柄清算。
“岭南来的那帮孩子?”卢贺洲问,“听闻是流犯之后,滞留长安考学,四处寻找故旧投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