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笙书传 > 第332章 户部没钱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天,景德帝服用了丘道成的丹药,觉得神清气爽,就让郭涛然陪着他在宫中到处走走。现在朝中政务大多交给澄如打理,澄欢和澄阳一同协助,总体上还是运转正常,他也乐得清闲。

不过,他对边关的高笙书却是比较上心,经常会向郭涛然问起那边的情况。所以,郭涛然今天还没陪着景德帝走上几步,就赶忙说:

“陛下,今日一大早,边关笙王爷有折子奏报……”

“啊,他在折子里说了什么吗?”

“陛下,大喜啊,笙王爷说,他在偶然的机会,发现军中有蛮夷奸细潜伏,就故意来个将计就计,放出风声,说自己要到晏城巡视。结果蛮夷中计,调集主力企图伏击笙亲王,结果被笙亲王来个李代桃僵,内外夹击,共歼灭了三万多蛮夷,还抓了五千多俘虏。高笙书不愧为将门虎子,陛下选他做大元帅,真是高瞻远瞩,英明非常。”

景德帝一听,心中暗笑,你这个死奴才知道个啥,他可是朕的嫡亲血脉,这回大胜更证明了咱们高家尚武的血脉在他身上延续而已。

“哈哈,高笙书真没令朕失望,看来他当初向朕提出的军队建制的调整不无道理,这回他打了如此大胜仗,他有没有提出对那些旅营指挥使任用的事?”

“奴才看了几遍,应该没有,笙王爷在折子里还说他们要乘势而上,很快就要发动对蛮夷的进攻,直击蛮夷腹地。”

“好好好,如果他能彻底剿灭蛮夷,朕将在京城给他雕刻一个大大的石像,让他的丰功伟绩永垂青史。”

景德帝正边走边说,一个小黄门迎上前来,说:

“陛下,恕亲王、诚郡王、英郡王等几个王爷在宫外递了折子,想求见陛下,陛下要见见他们吗?”

“嗯,他们肯定也是知道了边关大捷的消息,过来陪朕开心的。就让他们到西暖阁去吧。”

景德帝逛了一圈,慢慢地回到西暖阁,澄如等几人已在那边等候。他们见景德帝驾临,赶紧上前见礼。景德帝一挥手,说:

“都免了罢,老二,边关大捷的事,你知晓了吗?”

“父皇,真是大喜啊,父皇派高笙书接任大元帅才几个月,就取得如此大捷,真是可喜可贺。想当初,儿臣与朝中一干众臣,还对高笙书出任大元帅颇有异议,哪知道父皇高瞻远瞩,知人善任。用对了高笙书,真乃胜似百万兵啊。父皇英明,父皇英明!”

景德帝心中得意,但表面不置可否,问:

“高笙书说要挟着这场大捷的余威,准备乘势而为,直捣蛮夷腹地,你等怎么以为如何?”

还没等澄如答话,一旁的澄欢说:

“父皇,兵法有云,因势破之,而今我军获如此大胜,士气正盛,反观蛮夷肯定是人心惶惶,我军此刻若是乘胜进军,必定势如破竹,踏破蛮夷王庭,指日可待矣。”

“嗯,不错,老三到宗人府呆了一些日子,果然长进不少。老二,高笙书还在折子里说了什么吗?”

“禀父皇,笙亲王还在折子里提出,由于他们进入蛮夷腹地,乃劳师远征,途中消耗极大,要求朝廷给他们增加粮饷……”

“不错,兵不如者勿与挑战,粟不如者勿与持久,蛮夷腹地,方圆数千里大草原,一旦我军进入,蛮夷初始避战,拖上一些时日之后,待我军粮草消耗殆尽之时,再发动攻击,我军如何应对?老二,你立刻让户部调集足够银两,解到边关,让他们多多采购粮草。”

澄如没有立刻应承,而是犹豫着说:

“父皇圣明,儿臣也是这么想的,可是……可是……”

“老二,朕就有些不明白了,眼下悠悠万事,唯此为大,你还有如何不明白的?”

“父皇,今年以来,连城、广陵,楚州等地涝灾严重,百姓几无收成,而这些地方,本是我国产粮重地,而现在不但钱粮赋税收不上来,这几个地方的郡守衙门还连连上书,要求赈济,如此此消彼长,户部已是入不敷出。儿臣这几日一直盯着刘宇涵大人,可他说自己也想不出好法子。今日,我也让他来到宫中,父皇可否听他说说?”

景德帝“嗯”了一声,问:

“刘宇涵也来了吗,你说,眼下户部真的没有银子了吗?”

刘宇涵赶紧抢上两步,来到景德帝跟前,低头说:

“正是如此,咱们大梁国一年钱粮赋税收入大概满打满算大概是1000万两银子。自从这两年在西北与蛮夷重开战火之后,每年都要安排至少400来万两银子作为军费用度,加上皇宫内帑,户部一年能用的银子也只有400来万两,用于开支王爷公侯、朝廷众臣、地方官吏的薪俸已是勉强,还有工部每年都要兴修水利,这里也是一大笔银子。

“现在连城、广陵、楚州遭遇涝灾,地方衙门接连上书,要求赈灾,可户部一时哪里还有多余的银两?臣无能,每日殚精竭虑,愁白了头发,却实在想不出该到哪里筹集银两赈灾。但赈灾一事拖久了,万一酿成民变,那就可能又是一场血雨腥风啊。”

景德帝听了神色凝重,过了许久,他问:

“刘宇涵,照你如此说来,西北边关需要增加军费,你也拿不出银子来喽?”

“不错,按照眼下的情形,户部不但不可能增加西北边关军费的开支,而且还要减少,不然,实在安排不出赈灾所需的银两。”

景德帝转头问道:

“老二、老三,还有老六,你们有啥好法子吗?”

让刘宇涵出来哭穷,想逼着景德帝减少西北边关的军费开支,让高笙书难为无米之炊,本来就是澄如一伙人的主意,所以,他现在当然是装着愁眉苦脸的样子,摇头叹气。

澄欢对户部的赋税收入不大清楚,他也没开口。倒是澄阳开了口:

“父皇,我朝自太祖帝立国伊始,为了更好的让百姓和民间得到休养生息,一直采取轻徭薄赋的策略,田赋只有三十税一,丁税每人每年也只有百钱。这样的赋税,比当年汉文帝、汉景帝的时候,都要少了不少。现在既然西北边关用兵,需要增加军费开支,能不能开征征讨蛮夷特别税,田赋实行十五税一,丁税增加至每人两百钱,这样,户部财政困难的窘境自然能得到化解。”

景德帝不置可否,而是问道:

“老二、老三、刘宇涵,你们以为老六的法子如何?”

澄如见景德帝点到自己,心想不能再这样继续装呆了,于是,装着故作犹豫的样子,说:

“六弟的法子是向百姓口袋里掏银子,而且即使按照十五税一的标准,比起历朝历代,确实也不算高,只是……只是我朝历来提倡体恤民力,如果突然增加赋税,这百姓的悠悠之口,咱们该如何向他们解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