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知道小女儿怀孕这件事是贼喊捉贼后,杭爸对向立威就万般顺眼了。

瞅瞅这小伙有能力,有担当,对自己的女儿还矢志不渝,一看就是跟自己一样的绝世好男人啊!

哎呀,英雄不问出处,出身农村怎么啦?

谁往上数三代,不是泥腿子出身?

在准备婚宴的十来天里,哪怕男方家里有什么小纰漏,杭爸都不甚在乎,还尽力一起描补。

亲家的这副态度180度大转变,向铁柱和袁惠妹有点反应不过来,看得一愣一愣的。

原本以为准备少了喜糖,之前那个脾气暴躁的亲家会骂人,没想到这么和善?

他俩都准备好了被嫌弃,这会儿看到杭爸忙前忙后去找人借票帮忙,心下一松,偷偷讨论:

“难怪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这老丈人也差不多啊。”

一个月前,老丈人那副暴跳如雷的样子还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这会儿的态度实在是好得出奇。

不过两人也没多想,他们以为是马上要成一家人了,杭爸怕女儿婚后受气,所以才这么压制脾气。

其实亲家不用担心,他们才不想在这里妨碍两个小夫妻生娃呢。

还不如回村,面对着自己的小院子和几亩地才安心,喂养鸡鸭,这才是他们朴实的农村人该过的一生。

养老也不用操心,还有个小儿子向立正呢,要是这个也争气,考来了县城生活,他们老得不能动弹了再靠女儿照应。

向铁柱夫妻对儿女都是一样的教育,考得上就让他们继续读,不能浪费了天分。

考不上那就回来干活,反正总有份活干,能填饱肚子饿不死。

他俩都勤劳肯干,要不是四个孩子全都读书,他家也不至于到现在没攒下多少钱,只能去薅向老太的老本。

说起来也奇了怪了,怎么一个个都这么能读书?

向铁柱自己是看到书本就脑壳疼,袁惠妹也相差无几,偏偏四个孩子很争气,学习都不需要其他人管着。

向立威硬是靠自己考上县城老师,大姐向娟娟会打一手好算盘,在大队当会计,两个小的也是发奋图强,刻苦学习。

可能是尝过干农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觉得读书已经算清闲的了吧。

风吹不到,雨淋不着,安安稳稳坐着上课,不比地里刨食强多了?

杭家这边配合了进行婚礼,向绵绵本来都已经在期待婚宴,人却被一封电报打乱了所有节奏。

电报简单到极致,就六个字:绵绵器坏速来,一看发电报方是沪市重工。

她和姚领导在这几年间一直有互通书信,虽然有时候几个月都出任务去了,但是只要回来了就会和人写回信。

两人之间成了特殊的笔友,互相给了电报地址应急用。

平日主要沟通的都是一些关于机器的问题,虽然龙门吊被修好了,但是也有其他类型的会出些毛病。

每封信里必不可少的都是姚领导对他的各种利诱。

比如员工分房啊、户口能全家都迁过去、工资按六级工绝不打磕搀、后续还能升职加薪……

那叫一个令人眼馋,哪怕拿着两份工资的向绵绵都有点心动。

可惜呀,世上没有分身术,要不然她就跑去沪市做个修理工算了,沪市户口、房子的含金量太吸引人。

脑子里胡思乱想的向绵绵拿着电报,觉得必须得去看看。

平时都是通信,这次居然用这么焦急的电报,看来沪市重工真的遇到大麻烦了。

向绵绵打算去看看情况,就回了个只有两个字的电报:启程。

她回家之后给张及第留了便签说明原因,开始收拾东西,前些天刚打开的行李箱子,又要把它填满出发。

毕争先在旁边帮她收拾,她自己的早准备好了,在向家有个随时能出发的箱子。

干一行,爱一行,既然要保护向绵绵,那就不能少了这些提前准备,毕争先心里门清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两人麻溜的到了火车站,可能是元宵节前后援建沪市的人比较多,没卧铺票了。

目前只有硬座还有几张票,这可是三天两夜,哪能铁腚直达沪市?

向绵绵很是烦恼,她太冲动了,这可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