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二是新的一个学年,付颖也正式申请了心理学和英语两门专业同修,有了大一的良好表现,这次更为顺利。

付颖也不是随便选的,她的第二门专业,在教育学和英语中纠结过。

教育是她最终要走的路,和心理学的应用也相辅相成。

可是心理学的专业词汇很多和英语相关,她在学习中能更好的提升英语,英语好学起心理学也更事半功倍。

她在图书馆花了两天去查资料,终于定下来还是英语。

教育这条路,如果可以,她是想教英语的,就像她义教时,教的英语课堂,也是她下意识的选择。

而且学了那么多年英语,不再只是简单的背背单词,做做题,英语其实快变成她的第二母语了。

她可以用中文思考,可以用粤语跟人聊任何话题,也可以用英语和国际友人无障碍沟通。

英语唯一差一点的,也就是一些俚语和太古老的用法她可能不能很好的懂那些点。

所以她想把英语学到极致,既然学了,就别东一榔头,西一棍子。

而且学到极致,才能更好的教育,最终效果只会更好。

所以付颖正式开始修两门课程。

新生入学,社团也会招新,义教也迎来了换届。

大四的兔子准备实习,要卸任部长职位,零零接任部长,就要在她们这批大二的老干事里选一个接任副部长,也默认是下一任部长。

兔子找到付颖,跟她说希望她当副部长。

付颖还是拒绝了,做个普通干事,她还能有很多时间做其他事,要是当了副部长,经常要开会啥的,要是再遇到别的部门不做实事,只会摆架子的,她得跟人吵起来。

她明确的表明不想做副部长,但是仍旧会做好辅助工作。

兔子也没强求,然后部门会议的时候宣布零零正式部长,金依依接任副部长职位,其他老干事辅助。

青协那边继续留下来,但羽毛球社团付颖还是退了,新的社团她没再选运动类的,综合下来选了心理社团。

有了大一的基础,付颖就想实践了,介绍的同学说心理学社团会有更丰富的活动,包括一些听心理学讲座,参加一些比赛什么的。

像付颖这样大二换社团的也有,但更多是选择退了就不参加别的了,所以新成员以大一的为主。

心理社更为自由,除了少数活动要参加,别的都是自由选择。

周末的活动因为游乐场兼职,付颖都没参加,其他的一些讲座,有通知到她也去听了下。有趣的就听,无趣的凑合人头,自己在下面学习。

说起来也好笑,在自习室还要酝酿一会才能进入高效学习状态,在下面听讲座的时候,只要她不想听,她就能马上进入学习状态。

大二终于可以考四六级了,她一个讲座能刷两张四级试卷。

国庆后,心理社组织了心理学知识竞赛,付颖以为是挺专业的那种比赛,结果报了名才知道,就是个活动。

知识竞赛居然提前给了题库可以背的啊,付颖拿到题库的时候都懵了,还能这样的吗?

听说参加比赛的都有拿到题库,付颖也无奈的看了下,其实就是一些心理学知识的运用,只是范围圈定了而已。

比赛初试是笔试,一群人坐在阶梯教室,每人发一张试卷答题,题目有单选,多选,填空,简答。

题库全是一条条知识点,没说题型,不熟的可能没反应过来就容易选错,这算是无形的多一层筛选方式。

付颖对这些知识可太熟了,控制速度答完,感觉离满分不远。

果然,98分第一名。

笔试的前十五名进入决赛。

决赛就正规点,也是从题库中选题,但是拆分成了不同数字的题库,需要决赛的人在舞台上进行抢答,有时间限制,比较考临场反应。

前十五名不是各自为战,而是抽签成四组,每组五个人,进行三轮比拼。

第一轮,选择题,一号同学从题库中选一个数字,里面包含5道单选题,三道多选题,答对积一分,答错不扣分,满分8分。

第二轮,名次解释题,二号同学也是从题库中选一个数字,对该心理学名次进行解释,由老师负责打分,一题3分,共五题,满分15分。

第三轮,理论运用,三号同学对题目中出现的故事推断出是哪个心理学知识,再用该心理学知识结合生活进行进一步阐述,也是由老师打分。

其实算是有四轮,第四轮就是参赛队伍对别的队伍的话题和引用进行反驳,这个由观众投票,选出最佳队伍和最佳选手,最佳选手+3分,最佳队伍+5分。

也就是整个比赛每一环节其实都挺重要,如果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最后的投票能反败为胜。

对心理学竞赛有兴趣的,要么是这个专业的,要么是这个社团的,怎么都算是相互认识,对彼此的实力也比较了解了。

付颖作为拿了一等奖奖学金的人,被视为劲敌。

被重点作为关照对手的付颖,当然也有想和她组队的。

大一的一个学妹初赛前凑过来,问能不能和她组一队一起比赛,付颖笑着表示不知道,先进初赛才有下一步,不过决赛是抽签的,很难。

果然学妹进了决赛,但是没抽中和她一组。

决赛要求穿得比较正式,白衬衫配红领带,然后是西裤和皮鞋,女生就穿高跟鞋,鞋跟矮一点也可以。

白衬衫和西裤付颖都有,可是她没有皮鞋,更没有高跟鞋。

还是学生,她没有买高跟鞋,更实际的问题是她的脚穿不了高跟鞋。

正常人的脚趾是匀称的斜下来,付颖的不是,付颖的脚趾几乎是在一条水平线,然后她还脚板宽脚背高,普通版型的鞋她穿不下。

高跟鞋、靴子、窄一点的板鞋她都穿不了,常年都是老爹鞋、宽松的运动鞋,因为能挤挤就宽松了,就舒服了。

付妈带她买鞋的时候一直骂她的脚丑,买个鞋都特别麻烦。

付颖也试过买高跟鞋,根本穿不了,大部分高跟鞋都塞不进去,能塞进去的穿一会就疼得不行。

付颖只能去找社长沟通,社长同意她不穿高跟鞋,但是要跟皮鞋接近材质和颜色的,不打眼看不出来那种。

付颖只能拉着舍友去逛街,有空的只有容娴君,付颖逛了三四家店,在一家连锁鞋店选到了适合的靴子,有一点点跟,从侧边拉链的,鞋底比较宽,不那么限制脚背,穿脱也方便。

付颖趁着88折,花了135买下了,黑色的37码。

决赛是在报告厅,还拉了横幅宣传,连老师们都在上课说了这个比赛,让有空的去观摩。

付颖也没想到这个比赛这么大,再怎么尴尬都得上场了。

晚上七点开始决赛,台上提前放好了三张桌子,一组一组的上台。

付颖的小组刚好大一大二大三每一届一个人,大三的是学姐,学姐不自信,不太敢众人面前说太多话。

所以最后分配是学姐一号,学妹二号,付颖三号。

他们抽到第四组才上去。

付颖在台下的时候就观看别的小组的第三轮,写好笔记,为最后的混战做准备。

到付颖她们小组上台,确定没有携带小抄后,她们坐在桌子前。

在高高的台上,被强烈刺眼的灯光照着,看下面有点昏暗模糊,也是一种挺特别的感觉。

比赛开始,一号学姐全部答对,她们积了8分,二号学妹答错了一题,那题是有点冷门的知识,学妹没学过,背了也拿不准,因为超时被判断答错一题,所以积了12分。

付颖抽到的三号题库是罗森塔尔效应。

题目举了某老师因为意外情况,以为某学生是天才,开始对他寄予厚望,结果那个学生真的越来越聪明,成绩越来越好。问这个是什么心理学现象,并阐述自己的看法。

这个付颖还真的印象深刻,她高中还拿这个心理学现象写过作文的。

付颖回答:

从这个故事的关键词教师、学生、期待、以及进步等我们可以推导出这是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

付颖介绍了这两个效应的意义和时间,再阐述自己的看法。

她从教师的教育影响延伸到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再讲了自我的警醒,最后结束阐述。

第四轮是所有小组都上台,围成半圆形,开始按顺序辩论。

付颖选择了解释帕金森定律的小组,再根据那个小组的一些话辩论。

辩论就是高级版吵架,付颖面容冷静,抓住对方不太正确的一句话深入提问,逼迫对方自乱阵脚。

谁不乱就显得谁更厉害,所以付颖成功拿到了最佳选手的投票,最佳队伍被大三大四组成的队伍拿到。

在本就相差不大的成绩中,这个加分成功让付颖他们小组夺得第二,第一的就是拿了最佳队伍的学长们。

于是付颖再次在舞台上留下了自己带着获奖证书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