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
“威武!”
衙役们分列两厢,手里拿着水火棍,咚咚咚不停的敲击着地面,给大老爷的升堂增加威势。
三通“威武”喊过,赵令仁今天就算是正式开始办公了。
衙门的主官升堂,并不是为了审理什么案件,而是因为主官办公都是在大堂里面,正大光明进行的。
来来往往的办事官员,只要进了衙门的大门,就能够看到这个衙门的主官坐在大堂上办公。
坐衙、坐衙,就是坐在衙门大堂上。不是弄一个小房间,在里面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启禀王爷!下官黄河大桥筹备处副使,工部右侍郎张允成前来报道!”
赵令仁微微点头,心里踏实了不少,虽然他忙活的很欢实,其实对修建黄河大桥来说,他是一个门外汉。
赵令仁抬了一手:“张大人请在侧坐。”
张允成是筹备处的副使,是赵令仁真正的副手,自然是可以有座位的。
张允成拱手:“谢王爷!”
然后在自己的座位上落座。
“启禀王爷!下官户部度支郎中黄昌平前来报道!”
户部度支郎中实际上叫郎中令,在户部衙门,除了户部尚书和左右侍郎,接下来就是他了。
户部郎中是正五品的官职,黄昌平还是户部尚书黄鼎良的侄子。他是户部特派官员,来替赵令仁掌管钱粮的。
赵令仁抬手,往旁边一指,“坐!”
黄昌平拱手:“下官多谢王爷!”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技术官员和粮草都有了。
“启禀王爷!下官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孙恩泽前来报道!”
这也是一位四品的高官,是有资格参加小朝会的。
赵令仁点点头,“孙大人坐吧!”
孙恩泽拱手:“下官谢王爷!”。也找个座位坐下了。
在黄河大桥筹备处衙门大门外,等着进来报道的官员,乌央乌央的有一两百个官员。
五品、六品的官员就有一百多个,剩下的七、八、九品的官员就更多了。
不过,接下来进来报道的是一个从七品的小官员。
“启禀王爷!下官工科给事中冯诚前来报道!”
这个小官员,别看官职小、品级不高,但是权力大的很可以!
皇帝陛下交给各个部门的工作,他有权力监管,每五天注销一次,就是监管工作进度。
如果有官员办事不利,拖拖拉拉,他有权利向皇帝陛下上奏折弹劾此人。
他上奏折弹劾的人,皇帝陛下会派人去把人抓走,公开审理,一旦查实,严惩不贷。
他还有权利把他认为的,皇帝陛下下的不合理的命令,给封还,就是不执行的意思。
不过这样的事情基本不会发生。他的脑袋还得留着。
赵令仁再次点了点头,“冯给事中,坐吧!”
冯诚拱手:“下官多谢王爷!”
他也找个座位坐下了。
剩下再进来报道的官员,就没有捞着座位的了,一两百个官员,把大堂都给站满了。
赵令仁站起来,冲着皇宫的方向拱拱手,“本王承蒙皇帝陛下看重,委以重任!
各位都是本王下属官员。
须知修建黄河大桥乃前所未有之事!
如若有人在其中上下其手,贪污修桥物资,办事不利,拖延修桥工程,本王绝不轻饶!杀头都是轻的!”
赵令仁堂堂一个亲王,想杀一个小官员轻而易举。别说是这个官员有劣迹了,就是什么事情都没有,杀了也就杀了。
先给他们来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一下厉害。再给他们一个甜枣,鼓励一下。
“这次修建黄河大桥,事关重大。大桥竣工之时,便是尔等升官晋职之日。
好好干,本王是不会亏待你们的!记住了吗?”
“记住了!”
异口同声。
“好!”
赵令仁很满意,“现在,各位官员各就各位,开始办公吧!
今天晚上下值以后,本王在王府设宴,请你们先大吃一顿!”
众官员再次异口同声,“谢王爷赏赐!”
当天晚上,赵令仁就在王府设宴,把来道喜的六部高官和他的下属官员们,都请到王府喝了一顿。
赵令武很给他三哥面子,赏给他三哥五十坛御酒。还补贴他两千两银子。
赵令仁在筹备处衙门忙活了三天,理顺了衙门内部的各个部门。
工部侍郎张允成就动身了,“王爷,下官先到阳武县去,等下官把黄河大桥督造总理衙门整修妥当,您再动身不迟。”
赵令仁很真诚,这几天张允成忙里忙外,忙的团团转,他借了不少力。
“辛苦张大人了!”
张允成笑笑:“为皇帝陛下办差,谈不上辛苦二字。王爷,下官有一个请求。”
“说吧!”
“王爷,您把锦衣卫的官员,交给下官几个,再把刑部派来的推官和他的随从交给下官,如何?”
“没问题!本王再派一名侍卫将军,带领一百名王府侍卫跟你去。”
地方官吏油滑难缠,地方的土豪劣绅,事情也不少。任何朝代都有这样的事情,不足为奇。
朝廷出银子、出人力物力修建黄河大桥,对大汉国来说,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是,对当地的那些土豪劣绅来说未必。
在黄河两岸摇着小船,敲诈勒索一下过往行商,是他们常干的事情,是他们的一个财源。
遇到人单力薄的小商人,他们还可以请人家吃个板刀面、馄饨面。
天高皇帝远,交通不发达,通讯不发达,当地的官吏勾结地方豪强,作威作福的有的是。不下重手治理一下,他们说不定会搞破坏。
张允成谢过了蜀王殿下,回到工部,去见工部尚书王哲睿。
张允成见到王哲睿,咧着嘴笑了一下:“尚书大人,工部的事情,下官已经交接完毕,明日,下官就启程了!”
王哲睿握了一下张允成的手:“允成,修建黄河大桥,你的责任重大,不能掉以轻心。本官很期望你能成功归来!”
蜀王殿下在修建黄河大桥方面,是外行,修桥的重担是在张允成的肩膀上。
王哲睿很真诚的祝愿张允成能够马到成功。
张允成回家,安排好家事,第二天就带着他的十几名属官,以及二十个锦衣卫和四十多个刑部官员、干吏,还有蜀王府的一百名侍卫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