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一封是从大西北寄过来的,另外一封从京都寄过来的,里面还有一张汇款单,包裹也是京都寄过来的。
是姜笙的姨妈。
大西北的信是姜妍写的,不过信很厚,姜笙打开,直接略过了第一页姜笙的笔记,看到后面熟悉的笔记,她捂着嘴巴,眼泪就滚落下来。
是爸妈。
可能是当妈了的缘故,她现在更容易落泪了。
爸妈知道她宝宝生了,嘘寒问暖,恨不能此刻就在她的身边。
字里行间都是思念和愧疚。
姜笙看了一遍又一遍。
直到身边的颜宝哼唧起来,她才赶紧放下信,抱起孩子。
“宝儿,外公外婆给妈妈写信了。”她贴了贴宝宝的小脸蛋。
“妈妈好想念自己的妈妈的啊。”她呢喃。
这句话让准备推门进去的秦环一顿,心里酸酸的。
“宝儿,你说妈妈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外婆啊?外公外婆在那边也不知道饿到冷到了没有……”姜笙抱着颜宝絮絮叨叨的说了很多。
门口的秦环抿了抿嘴角,转身离开,把水端了回去。
颜宝很乖,一直听妈妈说话,特别安静。
姜笙冷静下来后,在颜宝脸上吧唧了一口,“我宝贝真乖。”
天使宝宝。
颜宝小脑袋动了动,好像很开心妈妈的夸奖,
母女温情之后,姜笙继续看信。
姨妈寄过来的信,汇款单上有五百块钱。
这么一大笔钱,是怕她生了孩子手里头紧呢。
“笙宝,乡下不比家里,虽然结婚了,但也不要苦了自己,没钱就写信给姨妈,不仅是姨妈,还有一堆亲戚呢,怎么也不会让你吃苦,嫁了个穷小子咱不怕,咱自己有钱,现在有了孩子,更不要亏待自己和孩子,咱养得起……”
姜笙看着信,似乎都能想到姨妈那豪迈夸张的样子。
噗嗤一下笑出来。
心里暖呼呼的,她的家人都很可爱。
包裹也是姨妈寄过来的,里面有给孩子的,还有给她的。
不过包裹里还有一封信。
姜笙打开,眼睛就湿润了。
是大哥他们。
估计是不方便,东西先寄过去京都,然后才由姨妈转寄过来。
隔壁,顾明华也收到了家里的信。
她生了之后,周洄就发了电报回去,家里已经知道了。
“家里给寄来了包裹,你有时间的话去取一下。”周洄回来时,顾明华和他说。
周洄在洗手,闻言抬头,“好。”
“还有,我爸说打听到了你爷爷和爸妈的情况……”
周洄豁然起身,因为激动,把洗手的盆也带翻了。
他激动的看着顾明华,张了张嘴,却说不出来一个字。
顾明华懂这种感觉,她连忙开口,“具体的不方便说,但我爸说他已经托人妥帖照顾了,只等有机会……”
周洄眼眶蓦然红了红,“没事就好,不……急,人都平安就好……”
顾明华装作没看到他的哽咽,“你放心,我爸妈答应的事情,一定会尽力而为。”
周洄沉默了搞半天,才开口,声音有些沙哑,“别连累了顾家……”
顾明华一笑,笑容里有真切。
“放心吧。”
特殊时候,大家都很谨慎。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但也还是穿薄棉袄。
顾明华也出了月子。
颜宝一天一个样,现在就是个粉粉嫩嫩的糯米团子。
秦父和秦母隔三差五的就过来看。
鸡窝里的鸡蛋也不留着了,就给姜笙吃着,让她养身体,偶尔也给吴彩萍。
“你说你姥姥,都让她多住几天,多住几天……”秦母洗干净手,抱着颜宝,和姜笙吐槽自己老娘。
“她老了,我也上了年纪,也不知道还有几年好活……”
说着,人都要哭了。
姜笙十分煞风景,“还不是娘你自己不硬气,不然直接接过来自己给养老。”
秦母一噎,心口痛,没好气道,“你是想说老娘没本事吧?”
姜笙嘿嘿一笑,“这可是娘自己说的。”
秦母白眼,“你当我不想?可这成什么样子?你姥姥又不是没有儿子,我那些兄弟脊梁骨都得被戳断了。”
她要是这样做的话,不同意的人多了。
“不孝的人管他三七二十一。”姜笙不明白,他自己都不在意,你还替他在意上名声了?
秦母叹气,“你不懂,你姥姥也不会愿意的。”
这年头……哪有闺女给养老的例子。
她没说出来,姜笙却明白了她的未尽之意。
“反正我是要给我爸妈养老的。”
“娘不是这个意思!”秦母反应过来,要不是抱着颜宝,人就弹起来的。
“我不是要点你,哎哟不是,我没有这个意思,我就是,我只是说我的情况,我不是……”她手忙脚乱的解释。
却越解释越乱。
姜笙看她急得满头大汗,直接笑了,“好了娘,我知道你没有这个意思。”
别人还差不多,秦母这个人,基本不会阴阳怪气,她都是明着来。
而且姜笙信她。
见儿媳妇笑容是真心的,秦母才松了口气,“老四媳妇,你和我情况不同,我有兄弟,你是独生女,你都不管你爹娘那该像话吗?”
姜笙挑眉没说话。
心里却想,哪怕有我兄弟,我该管爹娘一样得管,都是一样的道理。
自己强大了,别人还敢逼逼叨叨?
“反正这是你和老四的事情,你们自己商量着办就是了。”秦母也反应过来了,自己儿子只差明着说入赘了。
别说她压根儿没想管,就是想了,有资格管?
入赘和出嫁是一个道理,都是别家的人了。
管不了。
晚上秦野回来,抱着闺女不撒手,姜笙在旁边给他说白天的事情。
说到秦母语无伦次的解释,她就忍不住想笑。
“其实是娘想太多了,她要是非要留姥姥在这里住,别人有意见直接找我。”秦野敢说这个话。
那几个舅舅啥的他都不当一回事。
他爹的话,爷爷奶奶不在了,就只有姥姥一个长辈,现在年景稍微好了一些,也不会有什么想法。
“我理解这个年代的人。”姜笙去过二十一世纪,更加能理解了。
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但自古以来的偏见和世俗,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别说现在,二十一世纪这样的情况还普遍存在。
许多人都认为,女人嫁人了,就不应该,也不能管娘家的事,也不用赡养自己的父母。
只是大家不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