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明末:玩家凶猛 > 第272章 升官封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锦州,辽地收复成功的消息来到这里之后,祖大寿心情大好,他对吴襄说道,

“辽地收复,陈秋已无后顾之忧,接下来就是大明和大汉的对决了,这才是重头戏啊。”

吴襄点点头,说道,“不过天下大势如何,已经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了,到时候跟着天下大势走就是了。”

祖大寿点点头,突然说道,“我准备去辽阳了,打了一辈子仗,是时候该休息了。”

吴襄感慨地说道,“是呀,我们是该退了。”

祖大寿和吴襄想着退休的时候,北京的崇祯帝则是相当头疼。

崇祯十二年十二月,临近年关之际,明军收复辽地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北京,顿时北京上下都非常高兴,对于大明朝廷来说,这是难得的好消息了。

现在的大明需要这样的好消息来振奋人心,不然老是今天这里丢了明天那里降了对于明廷的威望来说伤害太大了。

而且自万历年间的萨尔浒开始,大明在辽地投入了海量资源,无论是钱粮还是军队,辽地战事给大明上下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大明上下都期盼着能够完成复辽大业,把海量资源从辽地解放出来。

额,不过在游戏世界,大明的支出要比历史上小一些,毕竟玩家们基本上都是自筹钱粮的,要是靠辽饷,玩家们根本没钱搞东搞西。

“复辽大业成功了啊,”崇祯帝感慨地看着手中的奏章,说道,“自万历年间老奴发难开始,到现在都几十年了,辽地还是被大明收复了。”

王承恩赶紧送上马屁,“这都是陛下运筹帷幄之功。”

崇祯帝没有回应王承恩的话,而是问了一句,“吏部和兵部那边怎么说?现在我大明的官还能管得了辽地吗?”

王承恩小心翼翼的回道,

“吏部那边的消息是,现在辽地要设立布政使还是要恢复都司还需要陛下圣裁,至于兵部,陈秋已经很久没有给兵部递交文书了。”

崇祯帝无奈,兵部管不了陈秋他也知道,毕竟陈秋钱粮都是靠他自己,但吏部那些文官还是一如既往地只会甩锅,这令他倍感失望。

“算了,”崇祯帝摆摆手,说道,“这事先放一旁,先让内阁把封赏方案研究出来再说。”

王承恩点点头,接着崇祯帝又说道,“去召杨嗣昌过来,唉,现在文官之中也就杨嗣昌有用了,其他人不是夸夸其谈之辈就是懦弱无能之徒。”

王承恩没有接话,皇帝可以辱骂文官他可不行,很快王承恩就替崇祯帝召来了杨嗣昌。

杨嗣昌还是一如既往地聪明,他一下子就猜出了皇帝是要和他商讨辽地的事情。

果然,崇祯帝对杨嗣昌说道,

“杨爱卿,现在辽地收复之后,朝廷该怎么管理辽地?是恢复辽东都司,还是设立布政司?”

当然,崇祯帝没明说的是,大明官吏很有可能完全管不了辽地,但明廷又不能和陈秋及一众大明阵营玩家翻脸,毕竟好不容易才打败了清军,总不能这个时候再给自己树立一个强敌吧?

要知道在西北的林登万还在虎视眈眈呢…

杨嗣昌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他思考了一阵之后,说道,

“陛下,以臣之愚见,辽东都司本就是以卫所制为主导的军政体系,现在辽地刚刚修复,当恢复辽东都司,并让陈秋给出一众卫所的军官名单,朝廷直接批复即可。”

崇祯帝皱了皱眉头,杨嗣昌这个说法等于是默认了大明朝阳管不了辽地的现状。

崇祯帝不太甘心辽地收复了大明朝廷却依旧管不了这一情况,但他思考了一阵之后不得不承认现在大明朝廷确实管不了辽地。

叹了口气,崇祯帝同意了杨嗣昌的说法,接着崇祯帝又问起了关于接下来明廷的战略规划:

“既然现在辽地已成功收复,那接下来朝廷该把从辽地解放出来的部队和钱粮放在哪?”

杨嗣昌知道崇祯帝这是明知故问了,眼下大明的强敌自然是盘踞河南和陕西的大汉了。

在杨嗣昌看来,汉军实在太强了,连陈秋都很难说稳赢,其他明军就更拿林登万他们没啥办法了。

于是杨嗣昌说道,“臣建议派遣军队进入四川,消灭盘踞在四川的流寇。”

崇祯帝随即看了杨嗣昌一眼,接着问道,

“还是要调关外的军队吗?”

崇祯帝对于关内的军队已经失望透顶,在他眼中,关内军队就是纯废物,完全指望不上。

但杨嗣昌却认为不能只依靠关外军队,他说道,

“陛下,大明不可万事皆赖关外军队,臣觉得可以继续卢象升在河南的那医药,即购买先进火器,再雇佣教官训练关内的军队,假以时日,必然能练出一支强军。”

崇祯帝闻言有些犹豫一下,说道,“如今复辽大业已成,天下人都等着取消辽饷,那样朝廷的钱粮可能不太够。”

杨嗣昌心道除了真的需要交税的那些个农民想要取消辽饷,其他地主,官员怎么可能愿意取消辽饷?

一笔辽饷从农民手中到达大明国库,这一路上经过多少环节,多少人指着辽饷捞银子,怎么可能愿意就这样取消辽饷?

于是杨嗣昌给崇祯帝提了个建议,说道,“现在辽地收复之后,辽饷继续征收确实不合适,不过,眼下朝廷还是缺少钱粮,那就只能暂时苦一苦百姓了。”

顿了顿,杨嗣昌接着说道,“陛下,臣建议取消辽饷的时候,开征练饷,用以为朝廷训练军队。”

崇祯帝还是有些犹豫,他说道,“那样会不会大失人心?这个时候百姓们都期望能够少交一些赋税的。”

杨嗣昌斟酌了一下,说道,“陛下,肯定会有一小部分刁民看不懂大局而对朝廷有所怨言,不过臣相信大明大多数民众还是知道体谅朝廷的难处的。”

崇祯帝叹了口气,说道,“那就暂累百姓几年,等大明中兴之后朝廷再补偿百姓这几年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