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采玲笑着点头道:“东家放心,我会和阿爹阿娘商量好的。”
“嗯,行,那我们就走了,今天还得赶回村里。”
张允月回了大堂,和李文俞说了一下话,便告辞了。
出了火锅店,几人又驾着马车往张家村赶路。
因为离家越来越近,大家这会都有点归家心切,所以张行云和李达两人在官道上将马车的速度提了起来。
俩人都想着尽快到家。
快接近酉时末的时候,天光渐暗的时候,几人终于到了张家村村口。
两辆马车从小路趁着最后的天光,回了张家宅子。
“吁。”
“吁。”
张行云和李达将马车停了下来,车厢里的人掀开轿帘都一一跳下马车。
然后将自己的行李拿上,站在路旁。
张行浩一跳下马车,便率先提着行李上了台阶敲门。
“嘭嘭嘭,嘭嘭嘭......”
堂屋里坐着人,听见敲门声。
张爷爷:“老二,你去看看这会是谁在门口敲门?”
张程应声:“哎,好。”便出了堂屋,去了大门。
在门内喊了一声:“谁啊?”然后大门正从里缓慢打开。
“阿爹,我们回来了,快开门啊。”张行浩的声音激动道。
张程一听,这不是自己儿子的声音嘛,于是快速的将大门打开。
一看,门外站着的都是去府城的人。
“哎呀,小浩,小云,你们都回来啦,快进屋,李猎户,小超你们也都进去坐坐。”
然后上前接过李达手里的马车绳。
李达摆手:“张二哥,这会天已经暗了,就不坐了,出去这么久,我们也想家了。”
张程也知道大家都归家心切,天晚了,也不好走路,便没有再挽留。
“也是,那行,我就不留你们了,你们也早点回去。”
“李叔,小超哥,我们在家休息三天,三日后再出发去府城,对了,李叔,明日你来我家一趟,我有事和你说。”
张允月对着李达三父子,还有张超说道。
“好,知道了,月月,明日我来找你。”
“好嘞,月月,那二叔,我就先回家了。”
张超和李达三父子便往家回去。
张允月和张行浩便进了院子,张行云和张程将马车牵到旁边老宅的马棚里。
“阿爷,阿奶,我们回来了。”
张行浩还在院子里走着,就对着堂屋里大喊道。
堂屋里的张奶奶:“哎哟,我怎么听到小浩的声音了。”然后又和旁边的张爷爷说道:“老头子,你听到了吗?”
张爷爷高兴道:“哎哟,听到了,听到了,是小浩的声音,走,我们去看看。”
于是屋里的人便都起身,朝堂屋外走去。
张允月和张行浩正好走到堂屋门口。
张允月:“阿爷,阿奶,阿爹,阿娘,二婶,我们回来了。”
张奶奶:“哎哟,真是月月和小浩啊,真回来了,好好好。”然后又看了看后面,没有小云的身影:“哎,你大哥呢?没回来吗?”
张允月:“阿奶,大哥也回来了,和二叔在隔壁,将马牵到马棚里呢,一会就回来。”
张母见三人这会才到家:“月月,小浩,你们都饿了吧,我这就去厨房给你做点吃的。”
朱氏连忙也说到:“大嫂,我也和你一起去,两个人快点,孩子们都饿了。”
于是妯娌两人一起往厨房去。
张允月和张行浩进入堂屋坐下。
张爷爷:“月月,你们这次回来,看来应该是府城的店铺装修已经好了,这次回来是准备拉油辣椒这些的是吗?”
张允月笑着回应道:“阿爷猜得真对,我们这次回来就是拉货的,府城的店铺已经都装修好了,也已经看好店铺开业的时间,下个月三月初三。”
“那没有几天了,你们准备在家待几日啊?”
“嗯,暂时待三日,三日后便启程回府城,回去还得打扫店铺的卫生,还有得培训一下小二。”
正说着,张行云和张程也回来了。
两人也加入聊天的队伍。
张允月三兄妹将这段时间府城的经历和事宜,都和家里人说了一遍。
张爷爷等人听见三兄妹将府城的事都处理的妥妥帖帖的,由衷的感叹道,三人都长大了,不需要在大人的庇护之下也能做事了。
张母和朱氏将做好的面条端进来:“小云,小浩,月月,等饿了吧,快吃,快吃。”
待三人吃完面,张爷爷见三人坐了几天的马车,精力也不佳。
便让三人早早的歇息,有事明日再继续说。
经过一夜的休息,张允月三人的疲惫这才消除。
张允月随张父去了作坊。
张父让张行忠找了两名员工,负责烧烤辣椒面的制作,准备趁这三日多做一些。
以后再和县城一样,隔几天往府城送一次货即可。
安排好作坊的事宜,父女俩便回了家。
李达已经在堂屋等着了。
看见坐在堂屋和张爷爷聊天的李达,张允月笑着打招呼道:“李叔,你来了。”
“月月,今天你叫我来是有什么事吗?”
“李叔,是这样的,你也知道,我二叔每隔几天便会去县城送货,我们这次回来的目的也是为了拉货,但是以后若是此次都是我们回来,太过于麻烦,且也没有必要。
而且之前在府城说过,以后还要开分店,送货不能依赖于镖局,我们自己送货最安全,就像天香楼一样,一直是自己来取货。”
然后又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我是这样想的,希望李叔在村里招些人手,或者李叔有从战场退下来的兄弟,亦可以招过来。
我希望你们组成一支队伍,目的只有两个:一是送货,二是护卫。
李叔也可以和大家说清楚,月钱必是不少,没有武艺的,但有蛮力的青壮年,每月月钱二两银子,如果你有战场上退下来的兄弟,那月钱和你一样,三两银子。
另外,若是受伤,必会给与足够的银两,保证生活无虞,或者到时候也可以安排家人或者本人进入作坊做活,必不会让其家人为了以后生活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