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国遇危难,站出来的是一个女人,实在也是杨氏一族的男丁并没有可拿出手的人物。
就像是这一代中,苗国大皇子也就是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任皇帝之人,死在了与一场大凉的小范围冲突之中。
按说一国未来之储君,是不可能会在战场上遇难的。当时大家只是以为一个意外,现在看来,应该就是汪昂然的手笔。
也就是说,从那个时候开始,汪昂然就生出了野心,只是大家并没有注意到罢了。
大皇子死地战场之上、二皇子早早夭折、三皇子死于一场大病。
仅有人到五十岁之后来出生的四皇子和五皇子活着。
但年长些的四皇子生性懦弱,全无一国之君的面相;五皇子年纪又太小,就算是站出来也无法服众。
最终,一切的重担就压在了已经三十多岁的长公主身上。
苗国长公主也属于巾帼般的人物,当苗德宗身体越发不好,眼看着连朝政都无法打理之下,才无奈把权力交到女儿手中,期望她可以先稳定大局,然后在四皇子与五皇子之间找出一位可以带着苗国向上的仁德之君来。
蛰伏了多年,一朝权到手,长公主杨敏君就开始了内部的治理。她先是拿下了亲夏派的右丞相房申璟,换上了自己的心腹卫进如接替;跟着还以苗国大宗正的身份,圈禁了四皇子,彻底的解决了以后苗国帝位之争的大事。
正是因其一系列的所为,苗国很快安定了下来,而就在这个时候,苗德宗的生命也进入到了最后的阶段,眼看着随时都要咽气。长公主便日夜不离左右的照顾着,同时让人准备五皇子登基大典。
而就是这个时候,趁着长公主的心思都在老皇帝的身上,汪昂然动手了,以准备参加新皇大典的机会,将手下的一众心腹都调到了昆都,与秘密进入到苗境的大夏鲁王来了一场里应外合的夺位之举。
长公主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尽管她的手中掌握着苗国最为精锐的破影军,但敌人的数量太多了还是不敌,最终被手下拼死救出了皇宫。
苗德宗被气死了,还不到十岁的苗国五皇子也被汪昂然亲手所杀,苗国没有了。
昆都城外的一座到处都是瘴气的密林之中,长公主杨敏君、杨氏皇族守护者司徒庄、右丞相卫进如、暗卫首领溢中人以及心腹女官杨永研等人都躲在这里。
“长公主殿下,一切都完了,苗国没有了,我们还是尽快离开这里为好。”卫进如一脸暗淡之色。
他是一个学富五车,也是有着大抱负之人。原本以为被长公主赏识,以后会前途无量的,可谁知道,竟然会遇到这样的事情。现在他想的就是快一些离开这里,毕竟在苗国有太多人认识他们,难保被人发现之后,会被报告给汪昂然知晓,那时就真的危险了。
“是呀,长公主殿下,我们不如去找小主子吧。”杨永研也开了口,显然她跟在杨敏君身边,知道的更多一些。
“不!我们现在还不能走,我们杨氏皇族还在城内私藏了几处钱财,那将是我们以后安身立命的本钱,我们必须要带走。”一向要强的长公主轻摇着头。
她的性格并不允许自己就这样失败的离开。就算是走,她也要带上足够多的钱财。唯如此,才可能会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虽然苗国没了,但长期上位者的气势还在,杨敏君有了主意之后,众人只能服从。但从大家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来,并无人看好这个任务。
......
宣国,昌都城。
苗国被灭的消息传到了城中,宣文宗惊悸之余,病倒了。
整个皇宫也以肉眼可见般加强了戒备。
既然大司马汪昂然可以覆灭了苗国的杨氏皇族,那宣国中或许也有其它人可以做到呢?
尤其是大司马府,第一时间就成为了影卫重点监察的目标。
皇宫中的侍卫也好、禁军也罢,同样开始了严密的自查。
阮子明,做为接替何如茫担任了禁军副统领之职,同时还是出身于影卫的他,还接受了另一个秘密的任务,就是把皇宫中大小角落重新筛查一遍。
以前,这都是卫尉折为成的任务,这一次换成了何如茫,就是想要再筛上一遍。且这个任务是秘密的,除了对皇帝负责的影卫之外,其它人皆不知晓。
折为成也不知道,庆丰司就没有做过多的准备,这为它的暴露埋下了引线。
宣文宗很紧张,生怕会成为苗德宗第二。可有些人,却因此而变得激动了起来,或许是苗国的事情,给了他更大的启发,这个人就是端王。
做为硕果仅存的宣国王爷,同时还是大宗正身份的他,在知道了苗国中发生的事情之后,被刺激了。
汪昂然不过是一个大司马而已,就可以在大夏军的帮助下,覆灭苗国,自立为帝。他本身就是皇室成员,那为何就不能自已当皇帝?
自认不管是各方面条件都优于汪昂然太多,端王心中的野心便如春天的小草生长般,一发而不可收拾。
“来人,把这封密信马上送到涞水关大皇子的手中,要快。”
王府的书房里,端王将一封刚写好的密信封好,交到了管家裴安的手中。
这不是第一封写给在边关大皇子的密信了,之前他就让其做好准备,多拉拢边关的将领。可是现在看来,自己的胆子还是太小了一些,或是说,步子迈得太慢了。
就像是这封信里,端王就写明了让大皇子秘密联系大统军的事情。
汪昂然借用的是大夏军之力,这一点端王学到了,他要借用大统军的力量。
密信被送走之后,端王又吩咐人准备车驾,他要去一趟安平侯府,他要面见贾平安。
安平侯竟然有买到高等戎马的渠道,这让端王有些眼馋,这一次他过去,就是想要谈成更多的合作,他准备私下建立一支骑兵,一旦事情有变的时候,便可以起到奇效。
东关街三十六号,安平侯府。
端王亲自前来,贾平安并无什么准备。
按说对方就算是有什么事情,完全可以派人让自己过去。堂堂一国的王爷,怎么会主动到一个下臣的家中呢?
但同时,端王亲自而来,也足已证明他的态度是诚恳的。
只不过,这种诚恳,只在于对自己有用的人。若是贾平安平平无奇,那对不起,端王的车驾就算是路过你的门口,停留那么一息时间,都算他输。
会客大厅之中,贾平安接待了端王,先是一番的客套后,慢慢的,端王就说出了他的来意。
“安平侯,我们宣国地处北地,各种资源物质有限,尤其是有马匹方面,全依赖于从外面进行购买。即便是如此,有钱也是买不到的。这一次,你有办法可以买到上等的戎马,对宣国而言绝对是大幸之事。”
“端王爷客气了,身为宣国的臣子,能为王朝做一些事情,本就是分内之事。”
“哎,这不一样,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安平侯这般,把宣国当成自己的家。就像是一些个世家和大族们,他们其实也有一些渠道可以弄来戎马的,可但凡他们有这样的能力,首先想到的都是加强自身的实力,是绝对不会想着把好东西拿出来。而不管是马匹还是高产粮种,都可以看出安平侯的大公无私,实在是让人敬佩呀!”
端王一个劲的抬高安平侯,换成其它心性差一些的,怕早就要把尾巴给翘起来了,然后接下来人家提出要求与条件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不法拒绝。
可贾平安是什么人?
论心理年龄,论成熟程度,一点也不比端王差,反而还会更强。这种套路,想要针对他,那只能说是你想瞎了心。
“端王实在是太客气了,本侯不过就是做了一点自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当不起这般的说法。”
贾平安还在推辞,什么都不肯接受。端王的心中就有些腻歪,你就不能像其它年轻人一样,自大一点吗?
哪怕就是狂傲一回,拍拍胸口来一句,这都是小事。这样,他接下来的话才好继续的说下去。
可是现在,他的谦让让端王有些话就说不出口了。
就在端王有些尴尬,想着要怎么措辞才能说到正事的时候,贾平安适时的开口,并给他递来了一个台阶,“端王爷,想必您今天来,一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吧,我们也认识这么久了,不妨直说就是。”
“哈哈,也好,要说与安平侯聊天就是痛快,不需要那么多拐弯抹角。是这样的,本王这一次来,就是想从你这里多订购一批马匹,最好还是上等的戎马。哎,你是不知道呀,本王这个大宗正的活计可是很不好干。很多皇族之人想要做一些事情,在不方便找皇上说的时候,就把问题都报到了我这里来,弄得很多时候,我都不得不为他们的需求而忙碌着,有时候,我都想辞去这个大宗正的职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