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开始进行着。

这一日,姚广孝刚从军营里出来,走在登州府的大街上,迎面碰到了个意想不到的人。

“陈赤脚,你咋来这了??你不是在京师给太子妃治病呢?太子殿下能放你出来?”

陈赤脚点了点头:“我跟太子殿下说好了,这次出来主要是寻药和找找看有没有偏方能彻底断了回春丹的不良作用的。”

“找到了吗?”姚广孝问着。

“在济南府的时候,听说沿海这边原来有人成功过,这不沿着海就来了嘛,你在这干啥?”陈赤脚问道。

“太孙殿下的任务,不便告知。”姚广孝一拱手,“走,去城主府一坐,你把你听说的事跟我说说,我帮你找找。”

陈赤脚跟随姚广孝来到了城主府,两人在一间安静的书房里坐下。陈赤脚开始讲述他在济南府听到的关于沿海地区治疗回春丹不良作用的传闻。

“据说,在沿海的某个渔村,有一位老渔夫,年老之时被海里的东西给咬了,中毒颇深,他儿子给他找了回春丹吊着命,后来回春丹药效下去的时候,痛不欲生,后来这老渔夫就想着上山找个地方等死,饿得不行的时候,吃了不少草根,在山上躺了两天,就没事了,活蹦乱跳的活到了七十多岁。”陈赤脚说道。

姚广孝听后,眉头微微一皱,他深知回春丹的不良作用对唐赛儿的健康影响极大,如果真有这种草药,后面朱元璋和马秀英也都能用上。

“那老渔夫后人现在何处?草药的名称和模样你可有了解?”姚广孝急切地询问。

“老渔夫已经去世多年,但他的孙子还在村中,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是哪个村。”陈赤脚回答,“而且这事,在江湖中流传极广,平民百姓了解的反而不多。”

“当年陛下建国之后,屠了不少江湖人士,太子妃的白莲教现在就算是最大的江湖教派了,现在也在太子手里,事情有点不好办啊。”

姚广孝沉思片刻,然后对陈赤脚说:“既然如此,你先在城主府休息,我这就去安排人手,沿着海岸线寻找那个渔村。”

“我如今也走不开,一旦有了消息,我第一时间告知你,你去寻,如何?”

陈赤脚点头同意,他本就是一赤脚医生,前些年的时候,得了白莲教的救助,后来养好伤之后,也算是出身于白莲教。

唐赛儿对信徒和百姓的好,他看在眼里,她对自己有救命之恩,只要她不死,这辈子他还不清。

姚广孝迅速回了军营,将朱雄英安排给自己的亲卫召集了起来,向他们说明了情况,并强调了保密的重要性。

“你们的任务是找到那个渔村,找到老渔夫的子孙,了解草药的详细信息。”姚广孝严肃地对亲卫们说道。

“你们都是太孙殿下的人,此事的重要程度你们也都该知晓,多的我不说了,你们行动吧。”

亲卫们领命而去,姚广孝则回到城主府,开始整理起今天记录的情况,天色将暗,汤和也回了城主府。

看到姚广孝屋子还亮着,敲了敲门,走了进去。

“今天在军营看你召集人手外出了,干啥去了?”

姚广孝面带微笑:“见过国公大人,那些人都是太孙殿下的人,今天收到一封殿下的信,我也没看,给他们了,他们就走了。”

汤和听后,也没有多问。他知道朱雄英做事向来有分寸,既然他不愿意多说,自然有他的道理。

于是,汤和转而换了其他话题:“训练的事你怎么看??这些将士基本都是草原上的汉子,教他们水性,太难了。”

姚广孝放下手中的笔,思索了片刻,抬头回道:“不知道,其实我水性也不好,不过我倒是有一个建议。”

“说来听听。”汤和点了点头。

“要我说,不如下狠药,眼看着这船就快下水了,现在只能下狠药了,找个深一点的地方,把这些将士们直接扔水里,能浮起来的,就留下,实在浮不起来的,全给打发回去。”

汤和心头一跳:“玩这么大?弄出人命了说不过去啊,这些都是王爷们的人。”

姚广孝叹了口气:“你要是不敢,我去和徐大人说一声,我来干。”

汤和摇了摇头:“不,不是不敢,只是觉得这方法过于极端。”

“时不待我,东瀛那边可不等人,这边船下水,只要确认了没问题,那就要准备出发了,你确定不极端点,能练出来?”

姚广孝咬着牙说着,他知道汤和的谨慎是出于对士兵生命的尊重,而这也是他们能够赢得人心的原因之一。

但是现在时间不等人,没人站出来,那自己就必须站出来。

“我同意。”汤和说完,眼神坚毅了几分,“这些年好日子过习惯了,人也孬了不少,你让这州府准备一下,海里肯定不行,别再把将士们给冲走了。”

说完他环顾四周,注意到姚广孝的桌上堆满了各种文书和地图,便随口问道:“看来你这里的工作也不轻松啊,这么多的文书要处理。”

“行了,我也不多留了,一会我去找老徐说一声。”

姚广孝起身相送,苦笑了一下:“是啊,殿下交代的任务繁重,我这边也得跟上节奏。”

汤和离开后,姚广孝重新坐回桌前,继续从一堆舆图下抽出来一份药草集,整理着关于寻找草药的资料。

夜深了,城主府的其他房间都已熄灯,只有姚广孝的书房还亮着微弱的烛光。

“道衍,还没睡吗?”门又被轻轻敲响。

姚广孝听出了陈赤脚的声音,淡淡道:“进来吧。”

陈赤脚走了进来,搬了个凳子坐在姚广孝身边,开口道:“咱们俩印证一下教主的病情,如何?”

“你先我先?”姚广孝放下医书,转过身来。

“五心烦热。”陈赤脚率先开口。

姚广孝想了想,点了点头,接着道:“流注。”

“痰火。”陈赤脚补充道。

“气逆。”

“肝萎。”

“四肢寒邪。”

“躯体热邪。”

……

足足说了一刻钟时间,两人同时叹了口气。

“你说这,这咋弄啊,又不能泻,又不能补,愁死我了。”陈赤脚皱着眉,双手杵在桌上。

姚广孝痛苦的捂着脸:“这还不是最严重的,如紧急就靠着回春丹吊着命,算算日子,你出来前,应该给太子妃喂下第三颗了,日后越吃越多,症状只会更重,这可如何是好啊。”

“我们得尽快找到那草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一旦日后回春丹不起作用的时候,我都怕教主直接爆体而亡了。”陈赤脚语气沉重地说道。

姚广孝点头表示同意,他深知唐赛儿的病情严重性,回春丹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但长期服用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我有个想法,”陈赤脚沉吟片刻后说道,“或许我们可以从白莲教的旧部入手,他们对江湖上的消息应该比较灵通。”

姚广孝眼前一亮:“等等,旧部,你说的是旧部!!”

“对,我这就去联系一些信得过的人,看看能不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线索。”陈赤脚站起身来,准备行动。

“好,我这边也会继续安排人手沿着海岸线寻找,两头并进,希望能尽快找到解决之道。”姚广孝也站了起来,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坚定。

陈赤脚离开后,姚广孝再次坐回桌前,他拿起笔,直接给朱雄英写了一封信,他要是没记错,朱雄英提过,当时唐赛儿大婚之日前后,心腹,全给了他。

信中,姚广孝详细描述了唐赛儿的病情所面临的困境。他请求朱雄英利用其在江湖上的影响力,帮助寻找能够缓解唐赛儿病情的草药。

姚广孝知道,朱雄英虽然年幼,但其背后有着强大的资源和人脉,就说各地的商会,在江湖中的影响力,就不比皇室差。

写完信后,姚广孝没有立即封口,而是又仔细检查了一遍内容,确保没有遗漏任何重要信息。

他深知这封信的重要性,如果时间来得及,那这就能关系到唐赛儿的生死。

在确认无误后,姚广孝才小心翼翼地将信封好,交给了一位可靠的信使。

信使快马加鞭,连夜出发,朝着应天府的方向疾驰而去。

姚广孝站在城主府的门口,目送信使远去,心中默默祈祷着朱雄英能够尽快收到信,并且能够提供帮助。

他知道,时间就是生命,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比宝贵。

回到书房,姚广孝并没有休息,而是继续埋头于各种资料和药草集之间,试图寻找更多可能的线索。

他知道,只有不断地努力,才有可能找到救治唐赛儿的方法。

夜深人静,只有他手中的笔在纸上划过的声音,和外面偶尔传来的虫鸣声,构成了这个深夜的交响曲。

“黄芪,黄连,连翘,甘草。”

“人参,鹿茸,雪蛤,虫草。”

“边消边补?”

“头疼,这玩意到底该怎么治啊。”

姚广孝的眉头紧锁,想不明白,多日来,也都想不明白,干脆将书一合上,躺在床上就开始睡了起来。

次日一早,京师。

“小主子,太孙妃娘娘,陛下有请。”六宝站在门口,轻轻叩着门,小声喊道。

朱雄英揉了揉眼,昨晚没睡好,准确的说,这段时间都没睡好。

徐妙锦越长越大,身材也开始慢慢的发育开了,而且这小妮子晚上睡觉特别不老实,一会偎在朱雄英怀里,一会一个翻身,趴在朱雄英胸脯上睡一夜一夜的,甚是煎熬。

轻轻推开门:“谁找?”

“陛下。”六宝恭敬的回着。

“皇爷爷回来了?”朱雄英愣住了。

“是的,刚回来没多久。”六宝斟酌着,想了想,补充道:“听说天还没亮就从凤阳出发了。”

朱雄英心中一惊,立刻清醒过来,连忙进屋叫醒了徐妙锦。

两人迅速整理衣冠,快步走出房间,心中暗自揣摩着朱元璋召见的用意。

“六宝,可知皇爷爷召见所为何事?”朱雄英边走边问。

“小主子,奴才不知,刚才也是大公公来说的。”六宝小心翼翼地回答。

朱雄英和徐妙锦来到御书房外,只见门前站着几名侍卫,神情严肃。

朱雄英深吸一口气,轻轻敲了敲门。“进来吧。”里面传来朱元璋沉稳的声音。两人推门而入,只见朱元璋正坐在案前,手中拿着一份奏折,面色凝重,马秀英在不远处坐着,面色倒是平和。

“孙儿朱雄英、孙媳徐妙锦参见皇爷爷。”朱雄英恭敬地行礼,徐妙锦也跟着行礼如仪。

马秀英看着徐妙锦,笑意吟吟的拉着她就走了出去。

朱元璋放下奏折,挥了挥手,御书房内其他人一瞬之间全部撤了出去。

朱元璋扫过孙子,缓缓开口:“你可知咱为何这么早召见你?”

朱雄英听着朱元璋的语气不是很开心,心中一紧,但面上保持镇定:“孙儿愚钝,还请皇爷爷明示。”

朱元璋站起身来,走到窗边,背对着他,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咱听说你造船打东瀛去了?”

“是的,皇爷爷。”朱雄英回答,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造船和准备东征的事情上,没有事先请示朱元璋,后来找朱棣等人要兵马也没跟朱元璋说。

朱元璋转过身来,目光如炬地盯着朱雄英:“你可知,这东瀛之行,非同小可?”

朱雄英低下头,恭敬地回答:“孙儿明白,但孙儿认为,若能征服东瀛,将对大明的海防大有裨益。”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说道:“你有此志向,是好事。但你可知,东瀛非等闲之地,其民狡猾,其地险恶,非有万全之策,不可轻举妄动。”

朱雄英心中一凛,他意识到朱元璋并非反对东征,而是担心他的安危和计划的周全性。他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道:“皇爷爷教诲得是,孙儿定当谨慎行事,不辱使命。”

朱元璋点了点头,似乎对朱雄英的回答感到满意。他接着说道:“你既然有此决心,那便好。但记住,出海之事,必须先报于咱知晓,万一引起动荡,咱也能有所准备。”

朱雄英松了一口气,连忙应诺:“孙儿谨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