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 > 第143章 大唐名将被斩,安禄山恩谢唐玄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3章 大唐名将被斩,安禄山恩谢唐玄宗

【在潼关击退了崔乾佑的叛军追兵后,封常清连续向唐玄宗李隆请奏回朝廷陈情局势情况,均遭到拒绝。】

【宦官边令诚到达潼关后,见士兵在勤加练习守城作战,军纪有序,不像是一群败退之兵该有的模样,心中犯疑。】

【遂当着所有潼关将士的面前,宣读了唐玄宗李隆基的降罪诏书,削去了封常清所有官爵,让其戴罪立功。】

【从宦官边令诚的神态与言语之中,都在表达着朝廷与陛下,对丢失洛阳与陕郡的愤怒,如是在给所有潼关将士,以及高仙芝与封常清,下了一个大大的下马威。】

【让潼关的所有将士,都感觉到一股无形的威压,笼罩在众人的头上。】

【见效果已达到,在一阵寒暄过后,宦官边令诚谈起当年征战小勃律国之回忆,遂又提起了高仙芝遭受夫蒙灵察不公的对待。】

【这让高仙芝眉头微皱,已回到朝廷多年不见的宦官边令诚,似乎与以前有些不太一样了。】

【遂又恭喜高仙芝成为天下征贼兵马副元帅,并意有所指的点到当年自己给唐玄宗李隆基的密报中,不单救了高仙芝,还让高仙芝从此平步清云。】

【宦官边令诚道:“高元帅,此次兵败洛阳,弃守陕郡之事,可大可小,只须自己与陛下证明其中关系利害,便可高枕无忧...!”】

【然高仙芝听懂了宦官边令诚之意,以军中无钱财为由拒绝,没能遂宦官边令诚之愿。】

【见如此,宦官边令诚冷声指出,高仙芝当初攻破小勃律国,石国时缴获极多,何故如此贪婪独食。】

【两人因此不欢而散。】

魏公曹操:“贪财与贪权相比,多贪一点缴获敌人的钱财,根本算不上什么。”

宋太宗赵光义:“高仙芝贪财,没有亏待他的手下与士兵,贪点钱财,对王朝与朝廷来说,还是一件好事。”

“反观,安禄山贪权的危险有多大,现在天道已经在昭告天下了。”

汉丞相萧何:“为臣者,有些时候贪财,是可以在皇帝面前保命的,而迷恋权势,就如同被刀架脖子,终日提心吊胆。”

清内阁首席大学士和珅:“我觉得世人最对贪财有着极大的误解,为王朝国家贪些钱财,又能花掉多少?这不过是从一个国库,放到另一个国库罢了。”

【被削去官爵,留命戴罪立功的封常清,在睡梦中全是洛阳之败的画面与记忆。】

【辗转反侧,仍无法入眠,便起身撰写了《封常清请死表闻》,欲想要亲自交到唐玄宗李隆基的手中请罪。】

【却说宦官边令诚与高仙芝不欢而散后,心中愤懑难以平息,觉得高仙芝实在忘恩负义,越发觉得自己当初对高仙芝的帮助,实在是不值得。】

【次日在潼关城中,一番调查取证后,遂连夜起写密奏,传于唐玄宗李隆基。】

【奏表封常清以贼摇众,乱大唐军心,涨叛军乌合之众之气。】

【奏高仙芝弃陕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使军心不稳,对朝廷多有怨言。】

【并奏言道:军中将士,勤练有加,军纪有序,非败军之像。】

【此时以难辨真假的唐玄宗李隆基,得宦官边令诚密奏后勃然大怒,连夜传敕书予宦官边令诚。】

【令宦官边令诚,在军中将斩杀高仙芝及封常清,以防不测。】

【封常清不知朝廷为何又突然降罪,于是,央求边令诚把自己最近草就的奏折《封常清请死表闻》呈报给唐玄宗李隆基,这也算是他作为臣子能尽的最后一份力。】

【而高仙芝大呼冤枉,称自己遇敌而退,死则宜矣,但说他盗减粮赐则是诬陷。】

【高仙芝,封常清最终含冤而死。】

【然而,唐玄宗李隆基最终也没有观看封常清战败之后的所有奏表,以及《请死表闻》。】

【后世叹曰:】

【常清兵败洛陕丢,奏请陈情帝拒留。】

【边令诚来降罪诏,潼关将士惧心忧。】

【忆昔小勃律国事,高帅皱眉觉异流。】

【利诱遭拒反成怨,密奏君王祸难休。】

【常清罪中难入寐,请死表闻诉心愁。】

【边令奸佞诬忠良,仙芝喊冤恨未收。】

【含冤而死悲千古,帝未肯见表空留。】

......

见此一幕,唐太宗整个人都错愕了,这不孝子孙,居然听信了一个宦官之言,在天下将会大乱,王朝不稳固之时,于阵前斩杀统军的元帅与大将?

这是脑子进水了吧?

大唐李氏怎么会有这么混账的玩儿?

难道不知道这是兵家大忌,自毁长城影响深远的大事吗?

明成祖朱棣:“高仙芝,封常清含冤而死,以及后来的哥舒翰的结局,就是埋下让大唐后来的蕃镇将领,再也不敢轻信大唐朝廷的祸根。”

“再有安禄山与史思明做对比,能当的一时的皇帝,也总比被冤枉斩了脑袋要强。”

“大唐王朝的江山,起码有一半都是毁在唐玄宗李隆基的手上。”

清乾隆帝弘历:“此时的唐玄宗李隆基,已经完全昏聩了。给后世的大唐动荡,埋下了祸根。”

“大唐朝廷不信任蕃将,蕃将也不信任大唐朝廷,皇帝也不开始信任大臣,开始走上大汉后期的老路,开始信任宦官。”

始皇帝嬴政:“这唐玄宗李隆基是前面贤明,老了昏聩。一个盛世王朝,被他这么一折腾,想不衰败都难了。”

“看来朕,当初想要大秦王朝千秋万代,有些短视了。”

“在这一期天道盘点中,这唐玄宗李隆基,提到胡亥是秦二世,是不是在说,大秦王朝的天下,也被胡亥给祸乱了。”

始皇帝嬴政遂脸色阴沉的向一旁的赵高问道:“对此,赵高,汝如何看待此事?”

每一次陪同始皇帝嬴政,观看天道盘点,都让赵高恐慌不已,但又不敢在大殿上表露出来。

所以赵高一直都不敢再发表看法,恨不得所有人都把他给忘记了,不记得他的存在。

现在又被始皇帝嬴政点名。

赵高的心中那是叫苦不迭,但又不得不硬的头皮言道:“历史多变,将来的一切都是难以预料。”

“今的天道盘点预言,便可以防患于未然。”

“陛下可以下令,让胡亥公子,在这一世里,永远做一个皇室公子,不得干政...”

......

【身处洛阳的安禄山,在听闻唐玄宗李隆基,居然把高仙芝与封常清给斩杀了之后,从不相信,到惊愕,到最后则狂喜不已。】

【这是天降大喜,自己都不知道该如何将高仙芝与封常清给处掉时,唐玄宗李隆基又帮了自己一个大忙。】

【于是,安禄山举起手中的酒杯,对着长安的方向,对着唐玄宗李隆高呼:“谢陛下对禄山恩宠,谢陛下帮忙,去掉到禄山心中之大患。”】

【随后洛阳宫殿之中,便传出一阵阵肆意无比的纵情大笑。】

唐玄宗李隆基:“可恶,真是太可恶了。”

“一个宦员居然心思不良,害大唐江山崩溃,害朕背上残杀忠良之骂名,来人,将宦官边令诚斩于午门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