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县的局势终于迎来了转机,紧张的气氛逐渐消散。
忙碌了一上午的于文宏,趁着午饭休憩的片刻时光找到县令。
踏入县衙大堂,只见县令正埋头处理着登记名册。
于文宏轻咳一声,引起了县令的注意。
待县令起身相迎之后,于文宏率先开口道:“本官听闻你在分配土地一事上颇有作为,尤其是将那肥沃上等之地优先分给了年老体弱、力不从心之人,此举甚合我意,实在值得嘉奖!”
听到上司的赞誉,县令赶忙抱拳施礼,谦逊地回应道:“多谢大人谬赞,下官不过是尽分内之责罢了。”
于文宏微微颔首,接着又语重心长地嘱咐道:“然而,治理一方百姓,切不可一味纵容。该宽容之时当以宽仁相待,但若遇刁蛮无理之徒,亦需树立官威,绝不可以姑息养奸。毕竟,你所代表的乃是官府与朝廷,断不能容百姓肆意践踏律法尊严。”
县令恭恭敬敬地点头应道:“大人所言极是,下官谨记在心。只是下官以为此次事件中的百姓大多只是一时激愤,其本心未必如此险恶。”
于文宏闻听此言,不禁淡笑一声,说道:“本官自然相信多数百姓皆心地纯良,但这世间善恶并存,难免会有害群之马混迹其中,万不可因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啊。”
县令若有所思地沉吟片刻,随即拱手答道:“卑职受教了,日后定当明辨是非,谨慎行事。”
于文宏缓缓站起身来,伸展双臂,活动了一下略显僵硬的身躯,然后转头对卢玉堂吩咐道:“玉堂啊,去将马车备好。”
“嗻!”
在于文宏即将登上马车之际,他突然停下脚步,转过身来,面色凝重地再次朝着站在不远处的县令叮嘱起来。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深深的关切与期望。
县令连连点头,表示一定会牢记于文宏的嘱咐。
待把该说的话都说完之后,这才缓缓转身,提起衣摆,钻进了宽敞的车厢之中。车夫高高扬起手中的马鞭,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抽打在马背上。
伴随着清脆的鞭响,骏马嘶鸣一声,迈开蹄子奋力前行,沉重的车轮开始滚滚转动起来。
马车渐行渐远,车后的尘土飞扬而起,形成一片迷蒙的尘雾。于文宏坐在车内,透过车窗望着身后逐渐缩小的县城轮廓,直至它最终消失在了街道的尽头。
本想返回合州城,但于文宏想了想既然都出来了,倒不如逐个县调查一番在返回。
所以半路上要求车夫调转马头,直奔大足县。
同行的卢玉堂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疑惑,开口问道:“大人,您觉得这定居县的县令究竟是不是个好官呢?”
听到这个问题,于文宏微微皱起眉头,陷入了沉思。
过了片刻,他才缓缓开口回答道:“从某些方面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个好官。他一心想要爱民如子,对待百姓倒是颇为仁慈和善。只是……”
于文宏顿了一下,接着继续说道:“只是他过于注重仁爱,却忽略了赏罚分明的重要性。就像今天,如果不是我及时出现,那个胆敢用石块投掷的男子必定不会受到应有的惩罚。也正因如此,他平日里对一些不良行为的纵容,才使得人们越发肆无忌惮,敢于做出这般无礼之事。”
“所以,若要严格而论,这样的官员恐怕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好官啊!”
在接下来的行程中,于文宏一行人先后走访了定远县和铜梁县。他们深入民间,仔细观察当地的民生百态,详细了解各县的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治安以及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实际情况。
通过这一番实地考察,于文宏对于各个县的具体情形已然了然于心,为后续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经过整整一圈的行程奔波,当他们再度踏上合州城这片土地时,时间已然过去了十天之久。
\"老爷您回来啦!\" 清脆而又温柔的声音传来,原来是柳香云听到外面的响动后,急匆匆地从屋内迎了出来。只见她面带微笑,眼中闪烁着欣喜的光芒。
于文宏略显疲惫地走下马车,他那原本整洁干净的长衫此刻已沾满了泥土,显得有些狼狈不堪。他缓缓地脱下这件满是尘土的长衫,并将其递给了迎上来的柳香云。
柳香云接过那件长衫,轻声说道:\"老爷前几日知府大人曾亲自过来拜访过一趟呢,还特意给您留下了一封书信。\"
于文宏听闻此言,眉头微微一皱,问道:\"哦?信在何处?\"
柳香云连忙回答道:\"就在您书房的桌子上放着呢。\"
\"好,我这就去瞧瞧。\" 说罢,于文宏便迈步朝着房间走去。
进入屋内后,他径直走向书房,来到那张摆放着书籍和笔墨纸砚的书桌前。
只见桌上果然静静地躺着一封信函,信封上龙飞凤舞地写着几个大字——于文宏亲启。
于文宏深吸一口气,伸手轻轻拿起那封书信,然后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取出里面的信纸展开阅读起来。
随着目光在字里行间移动,他的表情越发凝重。
一旁站着的卢玉堂见到这一幕,心中不禁有些忐忑,他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大人,知府那边到底需要我们去做些什么?”
只见于文宏脸色阴沉,冷哼一声,没好气地回答道:“那知府竟然要求我们在短短十日之内准备好足足一百斤的大鱼!还说是什么要用来招待过往的官吏。”
话说这合州城周边倒是确有两条水路,因此也时常会有过往的官吏在此处停歇歇息。而每当有一些位高权重的大官员或者官吏前来时,当地都必须精心准备上等的美味佳肴用以设宴款待。
于文宏眉头紧皱,沉思片刻之后,忽然开口说道:“玉堂啊,帮我把笔墨纸砚给准备好。”
听到这话,卢玉堂连忙点头应是,然后迅速转身跑出了房间。
没过多久,卢玉堂便将笔墨纸砚端了过来。
于文宏接过这些东西,走到桌前,深吸一口气,然后开始提笔挥毫。他时而凝思苦想,时而笔走龙蛇,不一会儿功夫,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便跃然纸上。
待墨迹稍干,于文宏轻轻吹了几口气,随后递给了卢玉堂,并嘱咐道:“把这封书信交到知府手中。”
卢玉堂双手接过书信,恭敬地回应道:“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