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棒子国骑兵如潮水般汹涌而出,企图以迅猛之势冲破汉军防线时,在后方冷静观战的伍兴却是轻轻扬起了嘴角,露出一抹胸有成竹的微笑。
早在开战之前的筹备阶段,伍兴便凭借着过人的战略眼光,精准地预判出了最适宜骑兵发起冲锋的地理位置。
他不动声色地安排了1000名专门克制骑兵的三阶钩镰枪兵,埋伏在了那个至关重要的方向上,只待敌人自投罗网。
汉军所采用的进阶鸳鸯阵,其精妙之处在于,从远处眺望,每一个小阵都仿佛复制粘贴般相似,排列得既整齐又难以捉摸。
这种高度统一的外观,使得敌军难以窥探到其中隐藏的奥秘。
唯有亲自参与布阵的将领,才能洞悉每一处细微布置背后的深意,哪些位置部署了何种针对性的兵种,以应对不同战况。
戚继光,这位军事奇才,之所以要对传统的鸳鸯阵进行改良,其根源在于原阵型中的核心武器——狼筅,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狼筅虽威力巨大,但因其体积庞大,既不便于长途运输,也难以妥善储存,更重要的是,它的制作材料依赖于丰富的竹子资源,仅在竹林茂密的地区才能快速制造并投入使用。这无疑限制了鸳鸯阵的广泛运用和灵活性。
因此,戚继光所设计的进阶版鸳鸯阵,巧妙地摆脱了对狼筅的过度依赖,转而强调邻近阵型之间的默契配合与战术协同。
通过阵型间的灵活转换与相互支援,形成局部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从而在对抗中占据先机。
今日,正是这进阶鸳鸯阵的首次实战检验,其结果不仅令伍兴心中暗自赞许,更让在场的每一位汉军将士都为之振奋。
面对棒子国骑兵的凌厉攻势,进阶鸳鸯阵展现出了其卓越的防御与反击能力。
每一个小的阵型都有两位身着重甲的4阶巨盾力士矗立于阵前,他们手持硕大无比的盾牌,犹如移动的山岳,将盾牌倾斜成一个精心计算的45度斜坡,这一巧妙的角度设计,旨在最大限度地削弱敌方骑兵雷霆万钧般的冲撞力量,使之如同撞上了一堵弹性十足的墙壁。
在这些力士的坚韧身躯之下,他们拼尽全力,肌肉紧绷,仿佛每一寸肌肤都在与战马的铁蹄进行着无声的对抗。
巨盾不仅是防御的壁垒,更是力量的传导者,倾斜的姿态使得大部分冲击力被分散并导入大地,与此同时,相邻的两位力士通过默契的配合,彼此支撑,共享这份沉重的负担。
尽管压力山大,他们仍咬紧牙关,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团队协作,勉强维持住了这条生命线的稳固。
然而,当那些高傲的战马跃上这看似不可逾越的巨盾斜坡时,它们的弱点也随之暴露无遗——柔软的腹部在毫无防护的情况下,赤裸裸地展现在了后方严阵以待的汉军长枪兵眼前。
长枪兵们眼疾手快,钩镰枪如同死神的镰刀,精准无误地勾住马蹄,紧接着,一排排锋利的长枪趁机刺入马腹,伴随着战马凄厉的嘶鸣,鲜血如同喷泉般四溅,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
棒子国骑兵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一时间挤做一团。
即便是那些因前方战友倒下而被迫停滞不前的战马,也难以逃脱钩镰枪的致命一击。
这些特制的武器,其锋利程度足以在瞬间切断马蹄,对于战马而言,失去蹄子意味着失去了行动的自由,即便是轻微的伤害,也足以让一匹战马失去战斗力,成为战场上的累赘。
面对如此严阵以待的汉军阵列,2000名棒子国骑兵的冲锋根本无法击破汉军的阵型。
他们的速度在连续的碰撞与损失中消磨殆尽,完全失去了作为骑兵最为宝贵的机动性和冲击力,如同被潮水困住的鱼儿,只能绝望地在汉军的铜墙铁壁前挣扎。
就在这个千钧一发之际,汉军的精锐骑兵也开始了行动,他们人马皆身披厚重的铠甲,宛如钢铁洪流一般,从汉军的主力阵列后方猛然冲出,带着一股不可阻挡的威势。
紧接着,这股恐怖的力量狠狠地冲击在了棒子国骑兵的背后,如同猛虎下山,给予他们致命的一击。
棒子国的骑兵,由于失去了先前的冲锋速度,此刻只能如同无助的羔羊一般,任由宰割。
后方的汉军骑兵挥舞着锋利的马槊,将一个个敌人挑落马下;而前方的汉军步兵则手持如林的钩镰枪和长枪,形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死亡之墙,将棒子国骑兵与战马一一刺穿。
在后方的李在绩目睹这一幕,双眼几乎要喷出火来,他麾下的精锐骑兵,竟然就这样毫无价值地被消耗殆尽。
那2000名骑兵的数量虽然不少,但在汉军的前后夹击之下,却显得无比脆弱,根本无力抵挡。
不到一刻钟的时间,这2000名棒子国骑兵就已经被屠杀得干干净净,战场上只剩下横七竖八的尸体和战马绝望的哀嚎。
然而,汉军的杀戮并未就此停止。
他们迅速调转马头,再次发动冲锋,如同狂风骤雨一般冲向棒子国的步兵阵列。
此时的棒子国步兵正在迅速调整阵型,试图弥补为了给骑兵腾出通道而让出的位置。
然而,他们的正面却正受到汉军阵列的强大压力,调整起来显得异常艰难,甚至有些力不从心。
随着汉军骑兵那隆隆的冲锋声越来越近,棒子国的步兵也急忙立起了巨盾与长枪,试图抵挡这股即将到来的洪流。
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汉军骑兵近距离抛掷而出的冲击骑枪。
这些骑枪如同闪电般划破空气,带着死亡的气息,狠狠地扎入棒子国步兵的阵列中,瞬间掀起了一片腥风血雨。
这片仓促组成的防线瞬间被击破,汉军骑兵带着强大的冲击力杀入了棒子国步兵阵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