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的各个部队均精心保留了一支精锐骑兵队伍,并非用来冲阵,而是用来对抗对方骑兵,或者在对方阵型破碎的时候,作为致命一击的力量。
此时此刻,棒子国的军队阵型因先前的激战而变得松散凌乱,阵脚大乱,正是汉军骑兵大显身手之时。
汉军的骑兵们仿佛数道所向披靡的洪流,在棒子国那已不成阵形的军阵中肆意冲杀,他们的马蹄声和战吼声交织在一起,震颤着整个战场。
经过一番激烈的拼杀,汉军骑兵终于将棒子国原本还算严整的阵势彻底撕裂得支离破碎,犹如秋风扫落叶般无情。
棒子国的士兵们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猛攻下,士气崩溃,四处逃窜。
其中,一些棒子国士兵在慌不择路之下,竟不顾一切地跳进那湍急汹涌的河流中,企图以此逃脱汉军的追杀。
然而,除了极少数既精通水性又运气极佳的幸运儿得以侥幸逃生之外,绝大多数士兵都因体力不支或水流过于凶猛而被无情地淹没在冰冷的河水中,最终命丧黄泉。
那条见证了无数悲剧的河流中,此刻正漂浮着数之不尽的尸体,它们随着水流缓缓漂浮,远远看去,犹如漂浮的死鱼。
与此同时,一些被吓得魂飞魄散、六神无主的棒子国士兵,在绝望之中丢下了手中的武器,高举双手投降,眼中满是恐惧与无助。
面对这些投降的士兵,汉军并未为难他们,而是收缴了他们的武器之后,命令他们跪在地上,以示臣服于汉军的威严之下。
这一举动所产生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
看到同伴们投降后并未受到虐待,反而得以保全性命,越来越多的棒子国士兵开始效仿,纷纷丢下武器,选择投降。
整个战场上,投降的士兵越来越多,棒子国的防线彻底崩溃。
李舜臣虽然依然率领着残余的部队拼死抵抗,但形势已经急转直下,他们的努力显得苍白无力,无法扭转战局。
周围的数万汉军,如同铜墙铁壁一般,早已将这支万余人的棒子国士兵团团包围,密不透风,使得他们陷入了绝境。
李舜臣目光沉重地扫视着四周,只见自己的士兵们脸上已经浮现出恐惧的神色,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他又抬头望向不远处,那里,李如松骑着一匹雄壮的战马,横刀立马,威风凛凛,一脸冰寒的看向李舜臣。
“敢明犯我龙国者,杀无赦!”
李如松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般敲击在李舜臣心头。
“想当年,倭人大举进犯棒子国,企图以强势之姿征服这片土地,进而进犯龙国。”
李如松淡淡的诉说着历史中的往事。
“棒子国虽集结了数十万大军,试图抵御外敌,然而其军队士气低落,训练不足,面对倭人的凌厉攻势,竟如枯叶遇秋风,一触即溃,毫无招架之力。
短短一两月之内,数座战略重镇接连失守,烽火连天,百姓流离失所,连国王也惊慌失措,只能仓皇逃至边境线上,怀揣着最后的希望,向龙国发出了紧急求援的呼声。”
李舜臣脸如死灰,根本不敢与李如松对视。
李如松还在继续诉说着。
“龙国闻讯,迅速调兵遣将,我,仅率领四万精锐之师,犹如一股不可阻挡的旋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倭人发起了猛烈的反击。”
李如松脸上现出傲然之色。
“不仅成功击退了十余万倭人的进攻,还乘胜追击,一举夺回了棒子国的国都,使得局势瞬间逆转,棒子国上下为之振奋。”
说完,李如松怒视李舜臣,咬牙切齿,戟指李舜臣道。
“竖子,竟敢欺我龙国无人!”
李舜臣脸色灰败,无言以对。
此时的李如松,在龙国汉军中,不过是一副将之职。
汉军中人才济济,能力出众的将领比比皆是,李如松的光芒,在众多豪杰之中,似乎并不那么耀眼。
在之前的几场激烈交锋中,李舜臣不仅亲眼目睹,更深刻体会到,汉军每一支部队的指挥官都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指挥才能,他们的战术运用、兵力调配以及对战局的精准把控,无一不显示出卓越的领导力和深厚的战争智慧。
这种高水平的指挥能力,丝毫不逊色于当年援助棒子国抵御外侮的李如松。
这一次,双方投入的兵力达到了惊人的二十多万之众,战斗惨烈。
棒子国方面在这场残酷的较量中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士兵伤亡惨重,士气低落;反观汉军,尽管同样置身于战火之中,却在将领与冰原战术各方面的综合搭配之下,损失微乎其微,战斗力依旧强劲。
这一鲜明对比,无疑给朝鲜的传奇将领李舜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灵震撼。
回溯过往十年,李舜臣曾数次率领大军,对来自龙国的天命者进行围剿。
尽管过程中不乏艰难险阻,凭借着五老联盟军队的数量优势,他们总能化险为夷,最终取得胜利。
这样的经历,让李舜臣在一定程度上对汉军的实力产生了误判,他认为,只要凭借自己对汉军的既有认知,就能轻松应对并战胜这支龙国天命者的军队。
然而,现实却以最残酷的方式击碎了他的幻想。
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汉军展现出的团结协作、灵活应变以及指挥官之间默契无间的配合,彻底颠覆了李舜臣的预判。
他这才猛然醒悟,自己先前的想法是多么的天真与可笑,龙国终究还是龙国。
李舜臣的脸色惨白如雪,他深知大势已去,无法挽回。
他眼睁睁地看着越来越多的士兵眼神开始游移不定,失去了战斗的意志,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痛。
万念俱灰的李舜臣不由自主地缓缓拔出了腰间的佩剑,剑光在夕阳的余晖下闪烁着凄冷的光芒。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沙哑而沉重地喃喃念道。
“我李舜臣无能,实在不该对上国妄动刀兵,以至有今日之祸。我愧对大王,愧对棒子国的百姓啊!”
说完,李舜臣再次环视了一周,周围的棒子国士兵们甚至亲兵们都目光躲闪。
最终,他将目光定格在远方,那里是他的故乡,可惜他却已经无法回去。
“我李舜臣唯有一死以报大王,以谢天下!”
言毕,李舜臣猛地一挥剑,剑光一闪,瞬间划过他的脖颈,鲜血喷涌而出,他高大的身躯缓缓地倒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