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把这个概念简单的对李申教授说了,李申教授点了点头,解释道:
“在我们生存的世界中,人们对超自然现象的探索从未停止,但是全球科学界普遍认为它们是不存在的。比如1988年,美国科学院出台了一份报告,指出在过去150多年里的研究表明,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超自然现象是存在的。而中阴身,这个被传说在生死之间徘徊的神秘存在,也已经被彻底否认。其实即使是按照佛陀的本意,也不可能存在‘中阴身’这种东西。而‘中阴神’这个概念是后世者为了吸引更多的信徒,特意创造出来的概念 ,已经与佛陀本意不符。”
“总之”,李申教授继续道:“这个‘中阴身’的概念仅仅属于一种文化现象,相信它的人可以在里面寻找到一些慰籍,但是它毕竟不是真实存在的。”
司马南道:“李教授,我恰好也对这个也有一些研究。你听听,我说的是否有道理?”
他拿起一个笔记本,念道:
“按照原始教义的概念,无常强调世间万物的变化和不确定性,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认为中阴身所被描述的那种固定的、等待转生的中间状态与无常的本质相矛盾。
无常意味着生命的连续流转变迁,没有明确的断裂或停滞阶段。如果存在中阴身这样一个明确界定的、相对稳定的过渡状态,就违背了生命流转无间断的无常特性。
无常指出世间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而中阴身的概念似乎将个体在死后从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孤立出来,进入一个独立存在的等待阶段,这不符合无常所主张的一切现象都是相互关联、不断变化的观点。
无常认为世间没有绝对的、独立存在的实体,包括灵魂或类似的精神实体。中阴身概念中隐含的那种具有一定意识和自主性的灵魂实体,与无常所否定的独立灵魂的观念相冲突。
根据无常,一切都是刹那生灭、不断变化的。中阴身被描绘为一个具有相对较长持续时间的状态,这与无常所强调的瞬间变化和无常迅速的特点不符。
无常主张世间的因果关系是复杂且连续的,没有明确的界限和间隔。中阴身作为一个明确区分于生前和转生后的阶段,打破了这种因果连续不断的流动,不符合无常所阐述的因果关系的连续性。
无常强调对现象的如实观照,不执着于固定的概念和实体。中阴身的概念是一种固定的、被设定的存在模式,这与无常所倡导的不执着于固定观念,以灵活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的态度相悖。
无常认为一切都是空性的,没有本质的自性。中阴身如果被认为具有某种固定不变的本质或自性,就与无常所揭示的空性本质相违背。
无常意味着没有永恒的安宁或静止的状态。中阴身被想象为一种暂时的安息或等待的阶段,这与无常所传达的永不停息的变化和动态的世界观不一致。
无常教导人们放下对虚幻表象的执着。中阴身的概念被视为一种虚幻的、未经实证的想象,是人们对死亡和未知的恐惧所产生的执着和妄想,不符合无常所倡导的放下执着、洞察真相的精神。”
司马南念完,对李申教授问道:“我说的怎么样?是不是有道理?”
李申教授点了点头。
张启接话道:“关于这个‘中阴身’,其实我也有一些想法。”
李申教授笑道:“小伙子,你不妨说说看。”
张启说道:“我是从热力学定律入手,去理解这个‘中阴身’。热力学定律是我们宇宙中最基础的自然定律,它也完全否认了“中阴身”的存在。
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中阴身被描述为一种具有某种能量或意识的存在状态,但在生命结束后,如果中阴身存在,就意味着出现了一种新的、无法解释其能量来源的存在形式,这与能量守恒定律相矛盾。因为按照常规理解,生命结束后,生物体的能量会以其他形式消散在环境中,而不会突然转化为中阴身这种神秘的能量形式。
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增定律。它指出在任何自发的过程中,系统的熵总是增加的。如果中阴身存在,那么它似乎违背了熵增的趋势。中阴身被认为是一种相对有序和稳定的状态,但在热力学中,自然的趋势是朝着无序和混乱发展。生命终结后,应该是朝着更无序的方向演变,而不是形成中阴身这样看似有序的过渡形态。
从热力学的角度来看,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是连续和可追踪的。而中阴身的概念引入了一个无法用热力学原理描述的、突然的、非连续的转变。在生命停止的瞬间,按照热力学规律,身体的各种生理过程会逐渐停止,能量逐渐散失,不存在一个突然过渡到中阴身这种不可观测、不可测量的中间状态的可能性。
热力学定律强调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一个系统会趋向于达到热平衡和能量平衡的状态。中阴身的存在暗示着在生命结束后,有一部分能量或物质处于一种不稳定、不平衡的中间状态,这与热力学追求平衡的原则不符。
假设中阴身存在,并且能够携带某种信息或意识,然而热力学定律告诉我们,信息的传递和保存需要消耗能量,并且在能量传递过程中会有损耗。但中阴身的概念中没有提及这种能量消耗和信息损失的机制,这在热力学上是不合理的。
总之,通过运用热力学定律的确定性、可预测性和对能量、熵的严格定义,已经否定了中阴身这种超自然、不可解释的存在。”
听到张启的解释,李申和司马南都投去了赞赏的眼光。
张启解释解释道,“此外,所有支持‘中阴身’的人,迄今为止也无法证明其存在。
谁提出理论,谁自己证明。不仅中立和不信它的人都证明不了,连历史上所有支持“中阴身”的人自己也证明不了。支持的人无非是从典籍和传说入手,但是这些都不足以代表真正的证据。能够精确测量、反复验证的,才算作证据!”
李申教授点了点头,夸赞张启道:“小伙子,没想到你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高明见解。我佩服啊!”
他继续说道:“按照相关的明确定义,中阴身也是色身的表现形式之一,其存在依靠识在执持,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
但是,所谓‘中阴身的存在依靠识在执持’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识’被认为是一种神秘的、超自然的力量在维系中阴身的存在,但这完全缺乏科学的依据和逻辑的支撑。
首先,我们没有任何可观测、可测量的证据来证明“识”的存在。如果“识”真的存在,它应该能够以某种可检测的方式表现出来,然而,所有的科学实验和研究都未曾捕捉到它的踪迹。
其次,‘识’的概念过于模糊和抽象。它没有明确的定义和属性,无法被准确地描述和理解。这种模糊性使得它成为一个无法被证实或证伪的假设,更像是一种想象出来的虚构元素。
再者,如果中阴身的存在仅仅依赖于这种虚无缥缈的‘识’,那么它的存在就变得极不稳定和不可靠。因为‘识’本身的性质和作用机制都不清晰,如何能保证中阴身能够依靠它持续存在呢?
而且,假设‘识’真的存在并且执持着中阴身,那么它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法则。但目前没有任何这样的规律被发现,也无法用任何科学理论来解释“识”与中阴身之间的关系。
最后,在我们所生活的广袤宇宙之中,每一种现象都必然存在着其背后的原因,这些原因往往可以从物理学和自然科学的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释。然而,当涉及到‘识’这一概念时,情况却变得截然不同。它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是被科学理论所否认的。
对于一个理性的观察者来说,他们更倾向于相信这个世界是由物质、能量和相互作用等因素构成的。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理,这些规律和原理是通过长期的实验观察和数学推导得出的。但是,‘识’作为一种超自然的概念存在,与这些科学理念相违背。
如果我们将宇宙比作一个巨大的拼图游戏,那么每个碎片都代表着某种自然规律或现象。它们之间紧密相连,共同构建起整个宇宙的面貌。但‘识’就像是一个额外的、不和谐的元素,强行插入到这个拼图中,使得原本完整的画面变得破碎不堪。
尽管如此,仍然有人坚信‘识’的存在,并试图寻找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观点。这些人可能会引用一些个人经历或者神秘事件作为证明,但这样的证据往往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因为每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都是主观的,很容易受到情绪、信仰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同时也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一方面要理解那些对超自然现象感兴趣的人的心情;另一方面也要警惕过度依赖直觉和主观判断,避免陷入无根据的迷信和误解之中。只有通过深入研究、严谨论证以及跨学科合作才能更好地理解宇宙中的奥秘。
综上所述,‘中阴身依靠识在执持’的说法是无法成立的。”
李申教授的话,得到了大家的热烈鼓掌。连曾薇和谢郁文都觉得他说的非常有道理。
曾薇忍不住问道:“李教授,我还有一个问题,您认为业力存在吗?阿赖耶识又是什么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