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内蒙古凭借广袤无垠的土地、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雄厚坚实的农业基础,成为了转基因玉米和大豆推广的前沿阵地,为农业发展注入全新活力与无限机遇。
内蒙古地势平坦开阔,耕地资源丰富,拥有广袤的优质农田,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产区。这里气候条件独特,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积累养分,为转基因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同时,内蒙古在农业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发展,与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和高校紧密合作,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和推广能力,为转基因作物的成功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早在多年前,内蒙古便已悄然开启转基因农作物的探索之旅。截止2022年,在通辽市附近地区,10.9万亩的转基因农作物实验基地默默耕耘了长达19年。这19年里,科研人员与农户紧密协作,对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的多个品种进行持续的种植研究。他们详细记录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表现,监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分析土壤肥力的变化,观察气候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经过无数次的数据对比和分析,充分验证了转基因农作物在内蒙古地区的适应性和优势。比如,转基因玉米对当地常见的玉米螟等害虫具有极强的抗性,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转基因大豆在抗倒伏和耐盐碱方面表现出色,产量也更为稳定。这些成果不仅为后续的推广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科学家进一步优化转基因品种提供了可靠依据。
2021年,国家启动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应用试点工作,内蒙古积极响应,成为重要试点地区之一。
2022年,试点扩展到农户大田,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亲身参与到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中来。巴彦淖尔市的李大叔便是其中一员,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自家的50亩地里种上了转基因大豆。“一开始,心里真是没底,毕竟转基因这东西听着新鲜,也不知道到底咋样。”李大叔回忆道,“但是当年的收成让我彻底服了!以前种普通大豆,杂草总是除不干净,还容易遭豆荚螟的侵害,产量一直上不去。可种了转基因大豆后,用了一次草甘膦除草剂,杂草就全没了,而且一个虫子眼都没见着,产量比往年多了好几千斤,这可真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到了2023年,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内蒙古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显着增加。通辽市的种植大户王大哥承包了1200亩土地,2023年他将其中500亩改种转基因玉米。“过去种普通玉米,每年光是买农药、雇人打药就得花不少钱,还得时刻盯着病虫害,生怕减产。”王大哥说,“种了转基因玉米后,这些烦恼一下子都没了,不仅省下了农药钱和人工费用,玉米的品质还好,卖价也更高。”
2024年,随着农业农村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在内蒙古正式全面推广,这一举措在当地农业领域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积极响应。赤峰市的赵大姐,之前一直对转基因技术持观望态度,但看到周围邻居种植转基因作物获得丰收后,2024年她也果断将自家的200亩地全部种上了转基因玉米。“现在大家都看到了转基因的好处,以前那些顾虑也就慢慢打消了。”赵大姐笑着说,“而且政府和农业部门经常组织培训,教我们怎么科学种植,让我们心里更有底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内蒙古推广的转基因种植属于公益项目,不收取任何专利费,切实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地方政府更是大力支持,给予农民实实在在的补贴。以2024年为例,通辽开鲁的粮补标准为玉米每亩补60.62元,大豆每亩补400元 ;科尔沁玉米每亩补19.54元,大豆每亩补350元。这些补贴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植转基因作物的积极性。
此外,政府还允许农民对转基因种子自由留种,尊重农民的种植习惯和权益,这一政策深受农民欢迎。
从数据来看,2023年全国转基因玉米产业化试点种植面积达400万亩,内蒙古作为主要试点地区,种植规模不容小觑。到了2024年,内蒙古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的种植面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虽然目前还没有全区精确的统计数据,但从各地反馈的情况来看,多个盟市的种植面积都实现了大幅提升,部分地区的种植比例甚至超过了50%。预计在2025年,随着种植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和农民认知度的提高,内蒙古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的种植面积还将持续快速增长。
转基因作物在内蒙古的推广,得到了众多农业领域专家院士的认可与支持。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朱祯认为,转基因技术能够精准改良作物性状,有效应对包括草地贪夜蛾在内的严重虫害问题,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经过多年试点工作,转基因作物在生产应用中的良好效果得到了充分验证,在内蒙古这样的农业大区推广,符合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为确保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推广和科学种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一方面,加强对转基因种子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销售转基因种子的行为,确保农民能够购买到正规、合格的种子;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组织现场观摩等形式,向农民普及转基因技术的基本知识、种植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消除农民的疑虑和担忧。例如,在鄂尔多斯市,当地农牧部门组织了多场转基因技术培训讲座,邀请专家为农民详细讲解转基因作物的优势、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还设立示范田,让农民亲眼看到转基因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实际效果,增强他们的种植信心。
随着转基因作物在内蒙古的广泛推广,一些农业企业也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商机,加大在转基因种业研发和生产方面的投入。先正达、大北农等种业公司积极与内蒙古当地科研机构合作,针对内蒙古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条件,研发和推广适应性更强的转基因作物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在抗虫、抗病、耐除草剂等方面表现更加出色,进一步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例如,大北农丰度高科种业蒙辽区总经理姜利静介绍,他们公司研发的转基因玉米品种,不仅对当地常见的病虫害具有更强的抗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风灾倒伏,有效减少了农民的损失。
如今,内蒙古的种植户们对转基因种植大力支持,他们自发学习农业技术,提升种植水平,并且对国家的政策满怀感恩。从长期的科学实验到逐步试点再到全面推广,从农户的亲身认可到专家的专业支持,从政府的政策扶持到企业的积极参与,全区形成了推动转基因作物发展的强大合力。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转基因作物有望在内蒙古农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引领内蒙古农业迈向更加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出更大贡献。
(写于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