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人间碎片 > 第208章 实践3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吉林省早市土特产调研: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一、实践背景与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特产在地方经济和文化传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吉林省作为我国北方的一个资源丰富的省份,拥有众多独特的土特产。早市作为地方特色产品的交易场所之一,能够反映出土特产在当地市场的真实情况。本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旨在深入了解吉林省早市中土特产的种类、销售模式、文化内涵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为吉林省土特产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二、实践调研方法

(一)参与观察法

1. 深入早市环境

- 我们选择了吉林省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如长春、吉林市等)的早市进行实地观察。实践小组成员在不同日期、不同时间段进入早市,融入到早市的交易氛围中。例如,早上5 - 6点就到达早市,观察摊主们的准备工作,包括货物的摆放、标价等。

2. 观察交易过程

- 在交易高峰期,我们重点观察了顾客与摊主之间的互动。关注顾客对不同土特产的询问内容,如价格、产地、功效等。同时,也留意摊主在推销土特产时所强调的产品特点,是侧重于价格优势,还是独特的口味或者文化价值。

(二)访谈法

1. 与摊主访谈

- 我们与早市中的摊主进行了深入访谈。制定了详细的访谈提纲,内容涵盖摊主经营土特产的历史、进货渠道、经营成本、利润空间以及对土特产文化的了解程度等。例如,我们询问一位销售人参的摊主:“您从事人参销售多久了?您是如何确保您销售的人参质量的?您是否会向顾客介绍人参在吉林当地文化中的特殊意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获取了摊主第一手的经营信息和文化认知情况。

2. 与消费者访谈

- 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消费者进行随机访谈。了解他们购买土特产的目的(是自己食用、馈赠亲友还是旅游纪念)、对不同土特产的熟悉程度以及对土特产价格、品质的期望等。比如,我们询问一位年轻的消费者:“您购买吉林木耳是因为它的价格实惠还是因为吉林木耳有独特的口感或者您了解到它背后的文化价值?”

(三)文献研究法

1. 查阅地方文献

-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吉林省的地方史志、农业发展报告等文献资料。这些资料为我们提供了吉林省土特产的历史发展脉络、传统的种植和加工技术等背景知识。例如,从地方史志中我们了解到某些土特产在过去的几百年间一直是当地百姓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植和加工方法经过了多代人的传承。

2. 搜索学术研究成果

- 我们利用学校图书馆的数据库和互联网资源,搜索关于土特产营销、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这些学术研究成果为我们的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持。比如,一些关于地方特色产品品牌化的论文,帮助我们思考吉林省土特产在品牌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三、吉林省早市土特产现状

(一)种类丰富多样

1. 滋补养生类

- 在早市上,滋补养生类土特产最为引人注目。人参和鹿茸是吉林的标志性滋补品。人参摊位上,不同种类的人参琳琅满目,从野山参到人工种植的园参,有整支售卖的,也有制成参片、参须等产品的。鹿茸也有多种产品形式,如鹿茸片、鹿茸酒等。摊主们会向顾客介绍其传统的养生功效,如人参的补气养血、鹿茸的壮阳益精等。

2. 山珍菌类

- 木耳、蘑菇等山珍菌类是早市中土特产的常客。吉林的木耳以其肉质厚实、口感鲜美而闻名。早市上的木耳既有干货,便于长期保存和远距离运输,也有新鲜木耳在应季时供应。蘑菇的种类繁多,如榛蘑、香菇等,它们常被用来炖菜,是吉林特色美食的重要食材。摊主们会分享这些菌类的采集地点、最佳烹饪方法等知识。

3. 农产品类

- 玉米、大豆等农产品也在早市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吉林的玉米是当地百姓喜爱的主食之一,早市上有新鲜的玉米棒子,蒸煮后香气四溢。大豆则以各种豆制品的形式出现,如豆浆、豆腐脑、豆腐等,这些农产品承载着吉林当地的农耕文化。

(二)销售模式特点

1. 个体经营为主

- 早市中的土特产销售以个体摊主为主,每个摊主经营自己的小摊位。他们大多有自己相对固定的进货渠道,有的是与当地的农户直接合作,有的则是通过小型批发商进货。例如,一位销售蘑菇的摊主说,他每年都会与山区的几个农户签订收购合同,以保证蘑菇的新鲜度和质量。

2. 价格差异化明显

- 由于土特产的种类、品质、产地等因素的差异,价格波动范围较大。滋补养生类产品价格相对较高,尤其是高品质的野山参和鹿茸等,价格可能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而农产品类价格较为亲民,一根玉米的价格通常在1 - 3元,一份豆腐脑2 - 5元。这种价格差异与产品的稀缺性、加工难度以及养生价值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文化内涵呈现

1. 传统养生文化

- 在销售滋补养生类土特产时,摊主们经常会提及传统养生文化。例如,讲述人参在中医养生中的重要地位,如何根据不同体质食用人参,以及鹿茸在传统中医方剂中的应用等。这些传统文化知识一方面吸引了顾客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吉林土特产与传统养生文化的紧密联系。

2. 地方民俗文化

- 一些山珍菌类和农产品的销售过程中也蕴含着地方民俗文化。比如,蘑菇在吉林的一些地方民俗中是过年炖菜必不可少的食材,象征着团圆和富足。摊主在介绍蘑菇时,有时会分享这些民俗故事,增加产品的文化吸引力。

四、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品牌建设滞后

1. 缺乏品牌意识

- 大多数摊主在经营土特产时没有明确的品牌概念。他们只是将土特产作为普通商品售卖,没有注重挖掘产品的品牌价值。例如,虽然吉林的木耳品质优良,但在早市上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仅仅是以产地“吉林木耳”为一个笼统的称呼,各个摊位之间没有品牌区分度。

2. 品牌推广不足

- 从整个早市来看,几乎没有对吉林土特产品牌进行统一的推广活动。与其他地区已经形成品牌效应的土特产(如云南过桥米线配料等)相比,吉林土特产在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打造上远远落后。这导致吉林土特产在全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足。

(二)文化宣传碎片化

1. 缺乏系统性

- 尽管摊主们在销售过程中会提及一些土特产的文化内涵,但这些介绍往往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没有将土特产的历史文化、地理文化、养生文化等进行有机整合,无法让顾客全面、深入地了解吉林土特产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

2. 宣传手段单一

- 目前主要依靠摊主的口头宣传,偶尔有一些简陋的宣传单页。缺乏现代化的宣传手段,如多媒体展示、网络营销等。在当今信息时代,这种单一的宣传手段很难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以及外地游客的关注。

(三)质量监管挑战

1. 产地混淆

- 在早市上,存在部分摊主将外地产品冒充吉林本地土特产售卖的情况。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和明确的标识规定,顾客很难辨别产品的真正产地。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对吉林土特产的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

2. 质量参差不齐

- 不同摊主销售的同一种土特产质量差异较大。以人参为例,有的人参可能在种植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循质量标准,导致其有效成分含量不同。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质量检测和规范标准,顾客难以判断人参质量的优劣。

五、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品牌建设

1. 培养品牌意识

-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开展针对早市摊主的品牌培训活动,向他们传授品牌知识,让他们认识到品牌对于土特产发展的重要性。例如,可以组织定期的培训讲座,邀请专家讲解品牌塑造的案例和方法。

2. 打造区域品牌

- 政府牵头,联合企业、农户等各方力量,打造吉林土特产区域品牌。例如,针对吉林的人参,可以打造“吉林人参”这一统一品牌,制定统一的品牌形象、品牌标准,提高品牌在市场上的辨识度和竞争力。

(二)完善文化宣传

1. 构建文化体系

- 组织文化学者、民俗专家等对吉林土特产文化进行系统梳理,构建包括历史、民俗、养生等多方面内容的文化体系。然后将这个体系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制作成文化宣传手册、在早市设置专门的文化宣传栏等。

2. 创新宣传方式

- 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拓宽宣传渠道。例如,建立吉林土特产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发布土特产文化短视频、图片等内容,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者关注。同时,在早市可以设置电子屏幕,播放土特产文化宣传片。

(三)强化质量监管

1. 产地标识管理

- 制定严格的产地标识法规,要求摊主必须准确标识土特产的产地。加强监管力度,对违规冒充产地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同时,建立产地溯源体系,例如通过二维码技术,让消费者可以方便地查询产品的产地、种植过程等信息。

2. 统一质量标准

- 行业协会应制定统一的土特产质量标准,并定期对早市上的土特产进行质量抽检。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禁止其在早市销售,以保证吉林土特产的质量和声誉。

六、实践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次对吉林省早市土特产的实践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吉林省早市中土特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吉林土特产文化的独特魅力。希望我们的调研成果能够为吉林省土特产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让吉林土特产在保护文化内涵的同时,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后续

为了能够更出色、更高效地将这些精心策划的对策落到实处,当地政府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毅然决然地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举办一场规模空前盛大的土特产展销会。这场展销会的选址更是别出心裁,定在了吉林省的省会城市长春那座堪称省内最大的展览中心。消息一经传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传遍了整个地区。

各地的摊主们听闻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后,无不欢欣鼓舞,争先恐后地踊跃报名参加此次展销会。他们深知这不仅是一次展示自家产品的绝佳机会,更是提升自身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的重要平台。为此,这些摊主们都依照此前所接受过的专业品牌培训内容,不遗余力地对各自的展位进行了精心细致且别具匠心的布置。

当展销会正式拉开帷幕时,现场可谓是人潮涌动、热闹非凡。琳琅满目的各种土特产让人目不暇接,但其中那些带有醒目而清晰的产地标识以及整齐划一品牌包装的土特产则显得尤为引人注目。比如,“吉林人参”的展位前人山人海,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前来参观咨询的人群。展位内的工作人员们忙得不可开交,他们一手拿着精心制作的文化宣传手册,绘声绘色地向人们讲解着人参背后源远流长的文化体系;另一手还不忘热情地介绍有关人参质量追溯的具体方式方法,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与此同时,不少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年轻人们也被现场电子屏上循环播放的土特产文化宣传片深深吸引住了目光。他们满怀好奇地聚拢到屏幕前,全神贯注地观看起这些精彩纷呈的视频内容。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画面与解说词,这些年轻人惊奇地发现,原来吉林的每一种土特产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之多引人入胜的精彩故事以及近乎苛刻的严格质量把控流程。这种前所未有的认知令他们大开眼界,同时也对吉林的土特产品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

众多来自外地的采购商们同样对这次展销会所展出的各类土特产品表现出了极为强烈的关注与浓厚的兴趣。他们穿梭于各个展位之间,仔细品鉴、对比着不同种类的特产,并与摊主们展开深入交流与洽谈。最终,有相当一部分采购商当场便果断地下达了数量可观的订单,使得本次展销会取得了超乎预期的丰硕成果。

毫无疑问,这次意义非凡的展销会宛如一道划破夜空的璀璨流星,瞬间照亮了吉林土特产行业的发展前路。它成功地搭建起了一座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坚固桥梁,极大程度地促进了吉林土特产市场的繁荣与壮大。自此以后,吉林的土特产产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开启了一段辉煌灿烂的新篇章。此后,吉林土特产逐渐在全国市场崭露头角,其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内涵得到更广泛传播,质量监管也更加成熟完善,早市也变得更加繁荣有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