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公元1427年11月29日,朱祁镇出生于皇宫,亲生母亲胡善祥,因为早产,被假死,被宫女纪氏所救,被孙氏收养,对外宣称,就是自己生的孩子。

这恐怕是大明王朝第一个,父亲是皇帝的情况下,出生的第一个太子,可以说一出生就确保拥有当太子的资格。

马小帅真觉得这是幸运的,然而宣德3年,出生不到三个月,公元1428年2月6日,被立为皇太子。

现在是想明白了,果然能当皇帝的,都他娘的不是傻子。说起这个朱祁镇,马小帅还是非常深刻的意识到,这小孩子从小头就特别大,头大才能聪明,至少古代的人是这样认为的,幸亏是个早产,真要顺产,恐怕得要一条命。

定做的帽子都给加大尺寸,朱瞻基看到儿子稍微大一点,并开始选了几个太监,在身边照顾朱祁镇,其中就有一个影响历史的人物,太监王振。

马小帅突然想到,这个王振可不简单,历史上的明朝四大太监之一,具体出生于哪一年,有很多说法,还有再说,他和朱祁镇年纪差不多,也有再说,王振结婚有孩子,自己动手当太监。

现在自己过来啦,马小帅决定亲自去一趟,来给这个大太监考证一下。于是马小帅便来到皇宫,开始调查王振的记录,考虑到古人没有身份证,同时也有可能自己造假,所以自己还是务求一次性调查清楚。

据说王振出生于公元1410年,字美旭,在大明朝的时候,老家在大同府蔚州薄家村,也就是现在的张家口市,蔚县涌泉庄乡。因为这个历史变更的太大,很多村庄也发生了改变,具体是哪个村就不能确认了。

毕竟关于这个太监的身世,有很多说法,马小帅只能一点一点考证,大明黄溥在《闲中今古录摘抄》明确说明,王振居然有孩子。据说这个人,因为科举失败,为了逃避惩罚,选择入宫当太监。

金庸的祖先査继佐写《罪惟录》(原名《明书》)时,认为,王振是一个负责教育的官员,庸庸碌碌无为,为了逃避发配边疆,所以选择了入宫当太监。

皇宫里得到的信息,马小帅觉得王振可能隐瞒了自己的过去,所以决定亲自出发,去一趟张家口,就想看一看,这个王振到底是什么来路。

马小帅一路溜溜达达,就来到了张家口,经过打听,才找到这个地方,到了王振的家乡,这就好办很多了,毕竟王振这个时候,还没有出名。

那么王振当年,到底是多大?到底出生于,哪一年?明朝的少年,到底有多大?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男孩要16岁,女孩要14岁,才能够结婚。这意思就是,你如果在大明朝属于成年人的话,男性应该16岁,虽然朝廷禁止早婚,但是,民间的年纪算法,跟我们现在都不一样,他落地算一岁。

怎么解释呢,比如说有个小孩,他在阴历除夕当天晚上出生,定个小孩按照我们现在的说法,出生还不到24个小时,但是第二天就是阴历的大年初一,按照现代人的做法,应该叫一岁了,两天。

但是按照古代的算法,这个小孩已经两岁了,如果按照这个进行计算,明朝决定男性结婚的年龄,大明王朝的规定,应该是14周岁。

虽然朝廷禁止早婚,但是民间依然存在,因为老百姓就认一个理,我愿意就行,法律愿意怎么罚款,我找找关系,找找熟人,送礼就能够解决问题。

对于老百姓结婚,当官的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马小帅在当地打听才发现,王振并不是一个孤儿,不但有兄弟姐妹,而且还不少。

王振在他12周岁,就结婚了,在13周岁的时候已经有个孩子了,并且当地还有一个庙智化禅寺。

这个王振,还是一个表面上信奉佛教教徒,其实压根就不是,马小帅通过当地的走访才发现,别看王振天天嘴上说,我就是个草民,因为有机会,所以就当太监了。

王振究竟是哪一年入宫的?又在家乡发生了什么?马小帅还是非常感兴趣,恐怕这时候陪伴在朱祁镇身边的王振,永远都想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对自己特别感兴趣?

明成祖朱棣是在公元1420年,把明朝的首都从南京迁都到了北京,那么北京的皇宫的太监准备的会更早。

但是马小帅发现时间有点久了,自己当时没想到,所以忽略了这个细节,现在要想在寻找,还真有点困难。

当时的北京要寻找一批小太监,那么王振是最有可能的,遗憾的是是在太监的记录里面没有,也就是说公元1420年,明成祖朱棣迁都的时候,王振当时在哪里,恐怕这个找不到。

虽然当时明成祖朱棣,需要大量的有文化的太监,并且在皇宫当中也开设了学习文化知识的地方,只不过这个机构属于临时的,短期培训班。

马小帅发愁了,自己如果想寻找关于王振更多的线索,家乡打听也终于打听到了一点,王振家乡的人也有很多说法,有的说是出生于公元1400年,又在说出生于公元1401年,但是,马小帅还是找到了王振的侄子。

亲人之间的说法还是比较靠谱的,按照族谱上的记载,王振应该是出生于公元1401年,因为家里的条件勉强还可以,所以读书识字,曾经在私塾里读书。

因为父亲死的时候分家,弟兄两个分家之后,顺便就给王振结婚了,所以王振是在公元1411,就结婚了,女方大三岁。

按照家乡人的说法,王振因为读书,科举无望,曾经参加过考试,因为家庭衰落,经济条件有限,感觉自己读书没有希望了,没有钱怎么去读书?

老婆跟着自己喝西北风?又或者说是服徭役,毕竟只要在大明王朝没有功名,你就需要承担服徭役。

王振平时好吃懒做,根本就不愿意劳动,读书完全就是荒废,现在自己马上就要16岁了,从大明王朝的法律规定,马上你就是成年人了,这就需要服徭役。

家里没有钱,没办法找别人代替,王振一怒之下,就把自己的老婆卖了,拿着这点钱直接从老家,就来到了北京,自己下手,变成太监,又利用手里这点银子,打点了一下,就这样入皇宫当了太监。

王振这个人刚开始的时候跟别人说,说的都非常好听,我在老家读书,刚开始吹牛逼,说自己是个童生,发现居然这样意外的,得到了好处。

因为正好是明成祖朱棣后期,就需要大量有文化的太监,并且还开放了补习班,短期培训班。

王振非常的努力,所以很快就出人头地,至少在太监里面属于有文化的,幸亏自己小时候去私塾,读过书,王振暗自得意。

吹牛逼,说自己是一个童生,明成祖朱棣觉得这个人相当不错,再加上年纪小又非常机灵。

于是便把太监王振,直接赏赐给了太子朱大胖,其实也为了防止太子造反,毕竟每一个皇帝对于权力的控制,都是非常严格的,极度的变态,是非常可怕的。

马小帅终于调查中结果来了,也就是说,这个太监王振,入宫的时间应该是在公元1421年,王振的父母有几个儿子,老人都已经去世了,没有人管着,王振入宫的时候,20岁啦。

马小帅发现,现在的王振有很多说法,有人说是个读书人,有人说是个秀才,有人说是个童生,还有人说,王振还在明朝,担任过管理教育的一个小官。

这纯粹就是王振在不同阶段吹牛逼,刚开始读书的时候,我在私塾上过学,所以我识文断字,其实就是自己曾经念过几天,然后记忆力特别好,非常肯下苦功夫。

情况下,很多太监都觉得,王振这个人了不得,有文化,明成祖朱棣刚好重视,在这吹捧之下,王振飘飘然,既然吹牛逼,说自己是个读书人,就已经有好处了,现在被送到了朱大胖的身边。

当时的太子朱大胖,面对明成祖朱棣派过来的人,自然是格外的小心,王振飘飘然,偶尔能和朱大胖说上几句,立马身份就变化了,我是一个童生,有功名的人。

朱大胖虽然心里明白,这完全是造假,但是没办法揭穿,因为这是明成祖朱棣的人,万一给自己打小报告,怎么办?

朱大胖捏着鼻子就认了,所以对外公开,王振曾经是个读书人,而且曾经有童生的功名。

没想到这个朱大胖活得时间太短,10个月就死了,朱瞻基因为从小跟着明成祖朱棣长大,所以知道这个人,毕竟爷爷的眼光一向是不错的,否则也没有靖难的成功。

朱瞻基从小就和锦衣卫关系比较好,认为王振是一个非常忠厚老实,又非常有能力的太监,所以当上皇帝之后,就把王振提拔上来,毕竟自己放心的人,用来照顾太子,这就是最好的了。

王振为了在太监里面,争得第一名,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照顾未来的皇帝,现在的太子朱祁镇,那时候刚刚才三个月。

为了威慑别人,王振就开始吹牛逼,我曾经是个秀才,一句话,谁也不敢说了,毕竟论文化,还真的比不过人家,大家虽然不服气,但是谁也没证据,再加上朱瞻基的认可,朱大胖的工作经历,明成祖朱棣的信任。

这三个人,无论是谁,那都是皇帝,底下的人慢慢就开始替王振吹嘘,照顾太子殿下的王振以前居然是个读书人,而且还是个秀才。

就这样朱祁镇慢慢长大了,面对陪伴自己长大的大太监,感情是非常的深厚,朱瞻基因为是皇帝,所以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很忙,小太子的生活,完全交给了王振照顾。

面对一个小孩子,王振又开始吹牛逼,我曾经是个举人,曾经教书育人,只不过运气不好,九年的时间没有出什么人才,为了不去边关服徭役,也为了不去边关,所以我才忍痛割爱,当了个太监。

这一下王振的过去算是圆满了,别人不认可,不要紧,最认可的就是朱祁镇,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有人反映真实的情况,这小太子也不相信呀。

再加上,永乐末年,明成祖朱棣确实出台了几个政策,刚好能圆了,王振吹的牛,所以一切都好像非常合理,至少逻辑上是非常符合的。

马小帅终于考察清楚了,原来王振就是一个好吃懒做,卖了老婆当太监的主,就这样一个人品,在尔虞我诈的皇宫中,居然能够崭露头角,怎么可能会是一个人品非常好的人?

看来明成祖朱棣眼花了,没有看清楚王振的人品,朱大胖只是为了自己太子的位置,选择了装聋作哑,朱瞻基是因为相信自己的爷爷,所以也没有多想,年幼的小孩朱祁镇,因为从小陪自己长大,感情深厚,所以才形成了这个特殊的局面。

马小帅总算松了一口气,自己奔波在张家口,北京之间,好几次,总算搞明白了,原来这个王振是这么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