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古代种田,老婆孩子热炕头 > 第97章 比去年又进步一点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7章 比去年又进步一点点

周诚的平板上恰好有这些视频,他一个人反复看了几遍。

脑子会了,等上手时,废了。

其实纺线并不难,主要是得有耐心,周诚不行,光用毛刷梳羊毛就让他头大。

最后还是他动嘴,陈芸娘动手。

干净柔软的羊毛均匀的铺在毛刷上,两把毛刷轻梳。

不光有白色的羊毛,还有些杂色的,陈芸娘将杂色的羊毛挑出来。

梳理好的羊毛卷成筒状,用一根细麻线固定在纺锤上,麻线的尾端固定到纺锤的钩子上。

从卷好的筒状羊毛中抽出一段羊毛,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加捻,将加捻后的羊毛固定在麻线上。

纺出一定长度的毛线后,将毛线绕在纺锤上,留一下小段固定在钩子上,继续纺线。

周诚伸手,毛线在他手上穿过,兴奋道:“成了,媳妇你真厉害。”

今年有柔软的毛衣和羊毛袜穿,能不高兴吗。

陈芸娘抿唇直乐,手上动作没停。

“多练练应该可以将毛线纺的粗细一致。”

“已经非常不错了,要求不必太高。”

手工纺的毛线有粗有细,周诚觉得陈芸娘纺的挺好,他就没这本事和耐心纺出来。

“相公,兔毛也可以这样纺吗?”

“可以,明天把大兔子杀了掉一部分,母兔和小兔子养到明年。兔毛兔肉用盐、生姜、花椒和山茱萸腌渍后做成风干兔。”

兔子繁殖快,四十天产一窝,养四五个月就能长到五六斤,比鸡鸭鹅长的快。

只是兔子肉全是蛋白质,没有脂肪和维生素,营养太过单一,吃太多对身体反倒不好。

否则,养兔子比养家禽划算。

周诚最讨厌的肉非兔肉莫属。

兔肉腥膻味极重,口感很柴,不管怎么做周诚都觉得难吃,尝一尝味儿就是他的极限。

他嫌难吃别人不嫌,村里人难得吃次肉,连骨头都舍不得吐。

几百只兔子做成风干兔存着,既能卖也能送人。

“天气越来越冷,找不到新鲜的青草就只能喂粮食,不划算,多杀一些。”

兔能吃又能拉,倒是贡献了不少肥料。

周诚靠在炕上假寐。

“媳妇,我有预感,明后两年旱灾没法种地,吃食不用担心,咱们的粮食足够吃三年,深山里也能找到些吃食。

村里家家户户也都存了不少粮食,难的是水源。

不管是人还是牲口,一天不吃没什么,但不能不喝水。

咱们这儿的大山绵延千里,肯定能找到水顺利熬过这两年。”

逃荒,永远不在他的计划之中。

陈芸娘听到前半部分话心里紧张,听到后面的话心安定了下来。

只要有相公在,一切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夫妻俩说着话,陈芸娘纺了一团毛线出来。

周诚拿出一套用竹子削出来的棒针,教陈芸娘怎么织毛衣。

他自己就是个半吊子,照本宣科教了一遍简单的针织法,以及怎么织毛衣,然后就让陈芸娘自己摸索。

“布料有几种织法,我想毛衣应该也可以。”

“四妹手巧,她肯定能琢磨出来。”

周诚睛冲她伸手:“时间不早了,媳妇睡觉,忙空了再做这些。”

陈芸娘顺从的嗯了声,将东西放到篮子里,眸光温柔地看着周诚,含笑握住他的手。

要兔毛就不能剥皮,杀兔子李大壮在行,李父和黄家父子父子烫毛拔毛,女人洗兔毛晒兔毛、腌制兔肉。

人多,分工合作,两天就杀了两百多只兔子。

只留下母兔和没长大的兔子,大公兔全都杀掉。

兔毛不多,周诚大概算了算,要毛的话,还是养绵羊比较划算。

考虑阿木尔再来是不是跟她买几只小绵羊。

收集了各种山货,柴火备足,又到了挖蕨根的时候,村民们热火朝天的往山里跑。

挖蕨根做蕨根粉。

周诚家和李家黄家也挖了不少。

从早到晚都有干不完的活儿,地窖里的粮食越来越多,大家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深。

只是这笑容没有维持多久,县衙征集了田赋不久,征兵令来了。

今年依然可以用银钱抵兵役,从前年的八十两涨到了一百五十两。

每一户至少出一个男丁,且只能留一名壮年男子在家。

朝廷这样规定,对富户没什么影响,不过是指头缝里漏点出来,明摆着就是要让贫困家庭的男人无法逃避兵役。

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村民们今年卖红薯土豆之类的作物手里有了点钱,但要凑出一百五十两实在是痴人说梦。

短时间能凑够一百五十两保住一个男丁的人家屈指可数。

连族长和刘郎中都没法将儿子保下来。

周诚也得交一百五十两银子,想想就觉得亏。

村里很多人家经周诚提醒早早分了家,倒是让一些男丁躲过了征兵,像吴大爷家这种男丁多的,不管怎么分都躲不过。

陈芸娘担心娘家哥哥,周诚陪她回去一趟,借给陈满仓兄弟三百两银子。

大营子沟的村民们纷纷来找周诚借钱。

不想服兵役的也可以拖家带口逃到深山,像许家一样躲起来,可又有几个人有这种避世独居的勇气。

宁愿自己死也不愿意妻儿老小在危险重重的深山里讨生活。

“我不怕死,就担心走了之后她们孤儿寡母的可怎么过,大郎,我也是实在没办法才厚着脸皮来找你。

但凡阿善年岁大点我去就去了。”周童生愁眉苦脸。

每家出一个男丁,周童生也逃不掉。

族长家两个儿子三个年满十五的孙子,他年纪大了免了兵役,跟两个儿子分了家。

那还得有三个人必须去。

前年花一大笔钱才把两个儿子保下来,这两年卖猪卖粮食总共挣了二十多两银子,加上之前的积蓄也才五十二两。

还不够交一个人的人头费。

谁都知道,普通老百姓一去军营八成就回不来了,没人愿意自己的儿孙去送死。

愁得族长一夜间头发全白。

可借四百多两也不现实,最后一家人商量结果,借两百四十八两保住两个人,周进去服兵役。

“三爷爷,二爷爷,这钱我借,你们等一下,我跟你去村里走一趟。”

钱财乃身外之物,千金散去还复来。

一百五十两能救一个人,乡里乡亲的,周诚愿意帮这个忙。

来找他借钱的人肯定还有,要避免麻烦就是让村民知道他的钱全都拿 了出来。

但也不是所有人开口就借,平日里来往较多、经常主动来帮他干活儿憨厚正直的,只要开口他就借。

偷奸耍滑,心眼子多的就老实去当兵吧。

陈芸娘几人不知道周诚将去年挣的钱给了杜武,周诚将土匪窝里收来的银子拿出两千两。

加上半年卖兽皮咸蛋和其他吃食挣的钱,总共两千三百两借给村民。

这么大笔钱拿出来,平安镇所有村子的人都知道周诚起早贪黑两年,粮食卖了没剩多少,银钱全都借了出去。

有人笑话他傻。

一百五十两不是一两二两,多少人一辈子都挣不到十两银子。

可以说,借出去的钱,大部分都打水漂了。

白白辛苦两年。

当然,这样的人是少数,更多的是敬佩周诚重情重义。

这一次大营子沟的男丁上到五十下到十五,被强行带走十几个。

周进跟家人道完别,走到周诚面前:“大郎哥,我一定会混出个样儿来,等我回来就把银子还你。”

周进跟其他垂头丧气满脸丧的男子不同,他是自愿替他爹去的。

少年郎有个做将军的梦,年轻的脸上朝气蓬勃,眼神里满是自信和对未来的憧憬。

周进的家人都红了眼眶,她奶奶、娘和新媳妇哭的泣不成声。

周诚将一个包袱给他:“你嫂子给你做的干粮,路上吃,还有件衣服,穿在里面保暖。

去了军营好好训练,平日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我们都等你回来。”

包袱里除了一些扛饿的杂粮馒头和毛衣外,还有一把匕首和二两碎银子。

周进能不能回来他不知道,真心希望这个刚成亲不到一个月的年轻人能活着回来。

周进感动不已:“我记住了,谢谢你大郎哥。”

周诚拍了拍他的肩:“去吧,凡事小心,多留个心眼。”

“嗯。”

因为征兵,村民们再次变得消沉起来。

谁都不喜欢听消极的话,周诚不爱去村里逛。

“烧炭,大郎你会?”李父讶异道。

“会,这个不难,要先盖个窑。”

烧炕是暖和,但也有个缺点,柴火燃烧的快,到后半夜柴火烧完了就会冷下来。

半夜还得起来添柴火,被冻醒的滋味可不好受。

木炭比柴火燃烧时间长,用木炭烧炕就不用半夜起床舔柴火。

“太好了,有了木炭就不用烧呛人的柴火,大郎,怎么做你跟我说,我跟我跟大壮做。”

李父会烧砖烧瓦,就是不会烧炭。

他这个女婿真是宝藏,就没有不会的。

烧木炭是正简单,窑子盖好,将大块木柴放进去码好。

木柴排列精密均匀,燃烧到一定程度将窑洞封闭,自然冷却碳化。

两三天后黑炭就成了。

周诚将烧制方法告诉几人,李父恍然:“比烧瓦简单多了,女婿,你忙你的,这事交给我跟大壮。”

周诚乐得当甩手掌柜。

“那就麻烦爹和二弟了。”

李家父子用六天时间盖好一个窑洞。

林子里最不缺的就是树木,父子俩都有一把子力气,砍了好些树回来。

黄达成父子忙好手头的事就帮忙搬木材、码放木材。

第一窑从建窑洞到烧成木炭用了半个月时间。

李父不愧是烧了多年的砖瓦,哪怕是第一次烧木炭,烧出来的木炭质量非常好。

今年的雪来的比较早,下第一场雪的时候萝卜还在地里。

萝卜不耐寒,温度过低不但不能继续生长还会冻伤,只能抢收回来。

种的多吃不完,拉到镇上卖了一半,剩下的三家分一分。

地窖里放一部分,一部分切成厚片,再切成不断根的长条晾在绳子上。

猪牛羊兔子和家禽还得继续喂养,这些活儿归黄家男人。

一窑木炭不够三家人烧半年,李家父子打算多烧两窑,今年用不完明年还能用。

陈芸娘则教女人们将羊毛、兔毛纺成毛线。

大家都以为羊毛和兔毛纺成线后织布做衣服。

等所有的毛料都纺成线,陈芸娘就教大家织毛衣。

楚黛果然如她所料,看一遍就知道怎么做,织的又快又好。

别人还笨手笨脚的学着,织的不是太松就是太紧。

楚黛已经织了一截出来,并自创出两种针法,织出来比平针更漂亮。

“四妹你这手可真巧,怎么我就不行呢。”李芙蕖嫌弃地看着自己手上的残次品。

太难了,她实在做不到啊。

“三姐箭术好能打猎,我就不行啊。”楚黛柔柔地笑着说。

她就这点优点。

三姐这样有本事的姑娘才能活的好。

周姝也是个灵巧的姑娘,绣活儿做的好,织毛衣对她来说没有一点难度。

后院攒了不少纸,裴氏停下了做纸又迷上了织毛衣。

郑氏学的很认真。

她们一家不可能一直待在大营子沟,毕竟不是自己的家。

度过难关后早晚还是要离开,多学些技艺,挣钱也更容易些。

凌喜娘姐妹学的也很快。

只有李芙蕖跟三岁半的妞妞学不会。

李芙蕖受到不小的打击。

李母笑道:“算了,你别折腾毛线了,被你糟蹋了多可惜,去跟姑爷杀鸡去吧。”

李芙蕖:“......”

确认了,这是亲娘。

杀了兔子杀鸡鸭鹅,只少量留些下蛋吃,多余的全都杀了风干,猪可以留到年后再杀。

鸭子和大鹅的绒毛可以做衣服被子的填充物,轻薄又保暖,其余的羽毛可以做肥料。

人人手里都有活儿,周诚反倒是最闲。

闲来无事就跟李芙蕖去山里转一转。

若非炼铁在古代管控极严,他早就招了一批人炼铁,把每家需要的农具锅具全都造出来。

可为了不招惹杀身之祸,不能碰。

即便新王朝建立也是如此。

要想活的好活的久就要入乡随俗,遵守统治阶级制定的规则。

炼铁的方子除了杜武和李芙蕖,连李家父子他都不告诉。

今年烧了木炭,这个冬天比去年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