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古韵新声:古代民间故事全新演绎 > 第104章 古韵新声:《割肉救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4章 古韵新声:《割肉救主》

春秋时期,诸侯纷争。在晋国这片土地上,上演了一出动人心弦、流传千古的忠义悲歌,主人公便是介子推和晋文公重耳。

重耳,晋国公子,因其父献公宠信骊姬,引发晋国宫廷内乱,被迫踏上了流亡之路。在这漫长而艰辛的流亡生涯中,他遭遇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有时食不果腹,有时居无定所,但身边始终有一群忠心耿耿的臣子追随,介子推便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位。

那是一个饥寒交迫的日子,重耳一行人在荒郊野外,已经许久未曾进食。众人疲惫不堪,饥饿像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地掐住他们的咽喉。重耳更是虚弱不堪,面色苍白如纸,眼神中透露出绝望。介子推看着主公如此模样,心中焦急万分。他默默地走到一旁,避开众人的视线,抽出腰间的佩剑,咬紧牙关,朝着自己的大腿狠狠地割了下去。一块鲜血淋漓的肉被他割下,他强忍着剧痛,将肉烤熟后,送到重耳面前。重耳在迷迷糊糊中闻到了肉香,他没有多想,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待他恢复了些许力气,询问肉从何来之时,才得知是介子推割下自己的股肉。重耳顿时泪如雨下,他抱住介子推,发誓若有朝一日能重返晋国,定当重谢。

在流亡的岁月里,介子推一直默默地守护在重耳身边,不离不弃。他虽话不多,但每一个行动都彰显出他对重耳的忠诚。他不求功名利禄,只是单纯地认为重耳是晋国的希望,是值得他为之奉献一切的主公。

终于重耳结束了流亡生活,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登上了国君之位,是为晋文公。晋文公开始论功行赏,那些在流亡期间追随他的臣子们都得到了丰厚的赏赐和高位。但是,介子推却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去朝堂上邀功请赏。他带着母亲,悄悄地隐居到了绵山之中。

晋文公在封赏之后,突然发现介子推不见了。他心中十分愧疚,深知自己如果没有介子推当年割股之恩,或许早已饿死在流亡途中。他立刻派人四处寻找介子推的下落,可找了许久,都没有结果。有人告诉晋文公,介子推可能隐居在绵山之中。晋文公大喜过望,亲自率领众人前往绵山。

绵山山峦起伏,树木繁茂,想要在其中找到介子推,无异于大海捞针。晋文公心急如焚,他想要尽快找到介子推,报答他的恩情。可接连几日的搜寻,都没有介子推的踪迹。这时,有人向晋文公献计,说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面,介子推为了活命,必然会从没有火的那一面出来。晋文公一时糊涂,竟采纳了这个建议。

大火在绵山上熊熊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浓烟滚滚,遮天蔽日。风助火势,火借风威,整个绵山都被火海所吞噬。晋文公站在山下,焦急地等待着介子推的出现。然而,他等来的却是一个令他肝肠寸断的消息。介子推并没有从火中逃出,他和母亲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被活活烧死。

晋文公听闻这个消息,如遭雷击。他悲痛欲绝,不顾一切地冲向绵山。当他看到介子推和母亲烧焦的遗体时,他跪在地上,放声大哭。他悔恨自己的愚蠢决定,自责自己亲手害死了这位忠心耿耿的臣子。他抚摸着那棵烧焦的大树,眼中满是痛苦和哀伤。他的手在树干上颤抖着,仿佛能感受到介子推最后时刻的坚持和决绝。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砍伐那棵烧焦的大树。他亲自监督工匠,将大树制成了一双木屐。这双木屐在晋文公眼中,承载着介子推的灵魂。每当他穿上这双木屐,就会想起介子推割股的伟大功绩。他会低头看着木屐,喃喃自语:“悲乎,足下!”在那一瞬间,他仿佛又看到了介子推那坚定而忠诚的眼神。

此后,“足下”这个词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相互尊敬的一种称呼。而介子推的故事,也在晋国的大地上传颂着,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忠义典范。百姓们被介子推的忠诚所感动,也为晋文公的悔恨而叹息。每年到了介子推去世的那一天,人们都会禁火寒食,以表示对介子推的纪念。这个习俗逐渐演变成了寒食节,在寒食节这一天,人们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以此缅怀这位伟大的忠臣。

《冲破命运偏见》

很久以前,齐国有一个贵族家庭,生有一个儿子名叫田文。田文的母亲原本只是一个妾室,在那个等级森严、规矩繁多的朝代,她的地位低下,在家族中就像一朵默默绽放却无人在意的小花,只能在阴影中生存。田文是在五月五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呱呱坠地。这一天,阳光炽热,仿佛在预示着这个孩子将会有不平凡的一生。当时的社会弥漫着各种迷信的观念,人们普遍认为五月是凶月,五月出生的孩子会带来厄运,甚至会伤害父亲。田文的父亲,作为一个深受传统观念影响的贵族,不但没有因得子而兴奋,反而眉头紧锁,心中满是阴霾。他没有丝毫犹豫,当即下令不要抚养这个孩子,在他看来,这似乎是在维护家族的安宁与自己的命运。

但是,田文的母亲,地位虽然卑微,却坚韧不拔。她望着襁褓中嗷嗷待哺的田文,心中满是不舍。这是从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啊,怎么能就这样轻易舍弃?于是,她决定违背丈夫的命令,冒着巨大的风险,在私底下悄悄地抚养田文。那些日子里,每一个清晨,她都小心翼翼地避开众人的视线,为田文准备食物;每一个夜晚,她都紧紧地抱着田文,在简陋的住所中为他遮风挡雨,眼中满是慈爱和坚定。

田文在母亲的呵护下渐渐长大。他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聪明才智,眼中闪烁着好奇和智慧的光芒。他对周围的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无论是家族中的大小事务,还是外面市井的人情冷暖,都能引起他的兴趣。他常常向母亲询问各种问题,母亲总是耐心地解答。

直到有一天,母亲觉得田文已经足够成熟,是时候告诉他真相了。那是一个静谧的夜晚,月光洒在简陋的屋子里,母亲看着田文,眼中闪着泪花,将他出生时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田文听后,既有对母亲的感恩,又对父亲的决定感到困惑和委屈。他决定要去问个明白,为什么仅仅因为出生在五月,父亲就要抛弃自己。

第二天,田文鼓起勇气,来到父亲面前。他恭敬地行了礼,然后直视着父亲的眼睛,问道:“父亲,我听闻您因为我五月出生便不要我,这是为何?”父亲看着眼前这个已经长大的孩子,心中微微一震,但还是说出了那个一直以来深信不疑的理由:“五月出生的孩子会伤害父亲,这是自古流传的说法,为了家族,我不得不如此。”

田文听后,并没有愤怒,他不卑不亢地回应道:“父亲,如果这是天命,是由上天决定的,那怎么会是门的高度决定的呢?如果命运真的与门的高度有关,那我们为什么不把门建得高高的,高到没有人能够达到呢?”他的话语如同清脆的钟声,在父亲的心中敲响。父亲被田文的这番言论深深地震撼了,他看着田文,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个孩子。田文的聪明才智、清晰的逻辑,让他意识到,自己曾经的决定是多么的愚蠢。

从那以后,父亲对田文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开始重视田文,看到了田文身上所蕴含的潜力。在家族的继承人问题上,经过深思熟虑,他毅然决定立田文为继承人。田文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家族中逐渐崭露头角。他广纳贤才,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一技之长,他都愿意接纳。他的府邸中常常聚集着各种各样的人,有能言善辩的谋士,有武艺高强的侠客,有精通天文地理的学者,他们都被田文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田文的贤能传到了齐王的耳中。齐王对他十分赏识,封他为孟尝君。孟尝君的名号从此在齐国乃至各国之间传颂开来。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和财富,为齐国的发展出谋划策,帮助齐王处理各种复杂的事务。在外交上,他与各国的诸侯交往密切,巧妙地周旋于各国之间,为齐国争取了有利的地位。

在他的封地,百姓们对他爱戴有加。他减轻赋税,鼓励农桑,使得封地内一片繁荣景象。

而孟尝君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更是因为他敢于冲破命运的偏见。他没有被五月出生是不祥的这种迷信观念所束缚,用自己的智慧向父亲、向那个时代的观念发起挑战。他的故事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传奇,激励着无数人在面对不公和偏见时,勇敢地站起来,用智慧和勇气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木鵰奇事》

在战国时期,魏国的魏安厘王以其独特的喜好而闻名于宫廷内外。这位魏王对飞翔于天际的鵰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喜爱。每当他看见那身姿矫健、在蓝天白云间翱翔的鵰时,他的眼中便闪烁着兴奋与愉悦的光芒。

在王宫的高台之上,魏安厘王常常一坐就是几个时辰,目不转睛地望着天空中盘旋的鵰。他的思绪也随之飘荡,心想:“若我能如这鵰一般自由地飞翔,俯瞰这世间万物,那这天下在我眼中,定如芥末般渺小。”他沉浸在这样奇妙的幻想中,越发对鵰这种大鸟充满了神往。

在遥远的吴国,有一位隐士,此人常年隐居山林,钻研奇巧之术,与世无争却心怀天下。当他听闻魏王对鵰的钟爱之后,心中萌生出一个念头。他决定用自己的技艺,为魏王制作一个特别的礼物。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精雕细琢,一只用檀木制成栩栩如生的木鵰诞生了。木鵰以珍贵的檀木为材,纹理雅致,散发着淡淡的木香。它的每一根羽毛都雕刻得细致入微,仿佛风一吹便能随风摆动。隐士精心为木鵰配上了机关,使其关节灵活,仿佛真的具有生命一般。

隐士带着木鵰长途跋涉来到魏国。当他站在魏王的宫殿前,请求面见魏王时,宫廷侍卫们都对他和他怀中的木鵰投来了好奇的目光。魏王听闻有来自吴国的隐士求见,又听说带着礼物,便欣然应允。

隐士进入宫殿,恭敬地向魏王行礼,然后将木鵰献上,说道:“大王,久闻您喜爱鵰,小人特制作此木鵰,愿大王喜欢。”魏王起初看到木鵰时,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那木鵰的逼真程度让他赞叹。但转瞬,他的脸色便阴沉了下来。

魏王皱眉道:“此物虽有鵰之形,然却毫无实用价值。不过是一块木头雕刻而成,能有何用?”他环视四周,对着大臣们继续说道:“如这般制作无用之器的人,实乃世上之奸民,只会浪费人力物力,蛊惑人心。”大臣们纷纷附和,指责隐士的不是。

隐士听闻魏王的话,心中一惊,但依然镇定地回答:“大王,小人听闻您喜爱飞鸟,尤其是鵰,故而才斗胆献上此物。小人不知大王竟会不喜欢。大王,这世间之鵰,有能翱翔天际为您带来愉悦的真鵰,亦有似这木鵰般看似无用却别有深意之鵰啊。”

魏王却不以为然,他愤怒地说道:“休要狡辩,你这分明是想蒙骗本王。”说着,他便下令要对隐士施加刑罚。宫廷侍卫们一拥而上,准备将隐士拿下。

隐士见此情形,连忙说道:“大王,请息怒。且让小人向您展示这木鵰之奇妙,若大王仍不满意,小人甘愿受罚。”魏王心中虽有疑虑,但还是挥了挥手,示意侍卫们退下。

隐士走到宫殿中央,抱起木鵰,然后轻轻地跨上了木鵰的背部。他口中念念有词,不知启动了什么机关,刹那间,木鵰竟然动了起来。它的翅膀开始有力地扇动,带起一阵奇异的风。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隐士骑着木鵰竟缓缓升空。

魏王和大臣们都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思议。木鵰越飞越高,向着宫殿的穹顶飞去。隐士在木鵰背上高声呼喊:“大王,您只知有用之鵰能让您愉悦,却不知无用之木鵰亦能有此等神奇。”

魏王惊慌失措,他大喊:“快,拦住他!”可侍卫们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隐士和木鵰向着天空飞去。木鵰带着隐士穿过宫殿的天窗,飞向了广阔的天空。

在蓝天白云之间,木鵰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渐渐变成了一个小黑点,直至消失不见。宫廷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奇事惊得说不出话来。魏王呆立在原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