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门房内的人来人往,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繁忙而杂乱的画面,他们却仿佛被遗忘在了角落,无人问津。

每当有新的衙役走过,他们的眼神都会不由自主地亮起来,但随即又黯淡下去,因为没有人来通知他们任何进展。

两人低声交谈着,试图分散注意力,缓解内心的焦虑。

半天的时间悄然流逝,当太阳高悬中天,门房内的光线变得明亮而刺眼时,一位衙役终于走到了他们面前。

然而,他带来的并不是他们期待的好消息,而是一句冷冰冰的话:“办理户籍的文书今天不在,你们改天再来吧。”

说完,衙役又冷冷地看了他们一眼,然后转身离去两人面面相觑,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失落和无奈。

离开县衙,徐梓祺站在县衙的转角处默默地看了县衙一眼,那些衙役都是看钱办事的。

就今天看到的态度,还不知道要砸多少钱才能把路引办下来,看来没有关系还是不要进衙门。

在衙门里有关系的,他目前就认识陈三,或许可以去找他问问。

想到这里,徐梓祺拉着徐梓青来到馄饨摊上:“你先在这里等我,我去找陈三,问问看他能不能帮忙办路引。”

“好,你去吧。”徐梓青点点头,看今天在衙门的待遇,就知道光靠他们自己,把路引办下来还不知道要多长时间呢。

如果找到人花点钱把路引办下来那是最好的,好过他们自己又花钱又耗费精力都还不一定能办下来。

徐梓青点了碗馄饨,慢慢悠悠地吃着,她以为徐梓祺没那么快回来。

谁知道,她的馄饨还没吃完,徐梓祺就回来了。

徐梓青半咬着馄饨,担心地看着他:“怎么那么快?陈三那里能不能办吗?”

“能,就是多少钱的事,两句话就说完了。”徐梓祺说完就朝老板喊道:“老板,再来一碗馄饨,大碗的。”

等他点完餐,徐梓青就问道:“那个陈三还帮人办理路引?”

她一直以为掮客就帮人租房、卖房,介绍点生意,没想到连官府的生意也做。

徐梓祺点点头:“给钱就行。”

“多少钱?”徐梓青问道。

徐梓祺伸出一只手掌,朝她晃了晃:“一人五十两。”

“50文约等于五十块,五千文约等于5两等于五千块,五十两相当于五万文。”徐梓青掰着手指头惊叫到:“五万块一人?怎么不去抢?”

徐梓青老神在在地在筷子筒里抽了一双筷子,双眼望着灶上锅里的馄饨:“钱能解决的都不是事,一百两换你来回折腾几个月,你花不花?”

“花。”徐梓青狠狠地咬了一口馄饨:“这钱也太好挣了点,可惜我们没有这样的门道。”

“只是你以为的好挣。”徐梓祺放低声音说道:“他们长期跟那些衙役打交道,每个月都不知道要上供多少孝银。”

徐梓青想想也是,干活的收入永远都是最低的。

赚钱赚钱,古代的钱太不耐用了,还是要想办法多赚点这边的钱才行。

吃饱喝足,徐梓祺要去书铺看看都有哪些书卖,能不能找到一些现代遗失的古籍。

结完账,徐梓祺朝书铺走去:“我们去书店里看看,看看能不能找到失传的古籍。”

每次刷到讲述古籍的视频,他都对那些遗失的古籍感到遗憾以及痛心。

他痛心于那些古籍的遗失,痛心于那些智慧的湮灭,痛心于后人无法再触及那些珍贵的遗产。

每一本古籍都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是智慧的结晶。

它们的遗失,不仅仅是纸张和墨迹的消失,更是人类文明的断层和记忆的缺失。

既然有这样的契机来到了古代,他就要去尝试寻找,即使这个时空跟他所在的不一样。

徐梓青抬头望向徐梓祺,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平行空间耶,能找到?”

“不知道啊,总要试过才知道吧。”徐梓祺看了她一眼,继续往前走:“不过我问过絮絮了,这里的科举也是以四书五经为主。”

“真的?”徐梓青不自觉地放大了声量,引来路人的观望。

连忙追上徐梓祺的步伐,放低音量问道:“那是不是一样有孔子、孟子、尚书、易经。”

“嗯。”徐梓祺肯定地道:“这里的文化体系和我们那里很相似,只是历史发展的轨迹不同而已。”

“那还等什么,走吧。”徐梓青开心地甩着双手跟徐梓祺往书铺走去。

徐梓青双眼布满了钱币的符号,只要能找到古籍,她就发达了。

如果她知道徐梓祺心里打着捐赠的想法,估计就没有这么开心了。

他们沿着街道来到了东街,找到了一家书铺。

书铺的门前挂着一块古朴的招牌,上面刻着“月华书屋”四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

书铺内部陈设简单,但却充满了书香气息。

一踏入书屋,一股淡淡的墨香便扑鼻而来,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

书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本,还散发着新书的清香。

书铺最里面的那个书架上摆满了旧书籍,书架旁边还堆着几摞破旧的书籍。

这些书籍或厚或薄,或新或旧,每一本都承载着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底蕴。

兄妹两人开始在书架上搜寻起来,他们一本一本地翻阅着古籍。

走过两个书架,两人茫然地看着对方,他们也不知道现代那些遗失了或是残破不全的古籍的名单,只大概的记得几本有名的。

像《水经注》,现存的版本不足全书的三分之一,还有《黄帝外经》,《连山易》、《永乐大典》等等

“掌柜的,这些新书的价格怎么样?”徐梓青好奇地问道。

书铺掌柜抬头看了她一眼,继续低头忙活手上的事:“看你买什么书,便宜的一两银子,贵的十几二十两,上百两的都有。”

这也太贵了吧,徐梓青被这价格惊到了。

难怪古代读书人少,农家一年都花不了一两银子,这里最便宜的书也要一两银子。

书都买不起,还读什么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