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重生明末,我是反贼张献忠 > 第242章 南都归降,恩威并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2章 南都归降,恩威并施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甫在城中的游说工作逐渐有了转机。

他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成功说服了一些原本摇摆不定的将领。

这些将领意识到,继续抵抗下去,南都只会陷入无尽的战火与毁灭,而张献忠若能信守承诺,归降或许是一条可行之路。

在他们的影响下,城中守军的态度开始出现分化。

越来越多的士兵对未来感到迷茫,他们看到城外张献忠军队的强大与纪律,也听闻了一些关于张献忠善待百姓的传言,心中的战意渐渐消散。

然而,那部分强硬派的官员和将领仍不肯罢休。

他们将城中最忠诚于大明的士兵集中起来,加强了对关键区域的防守,并且在城中散布谣言,声称张献忠入城后定会屠城,企图以此稳住军心民心。

张献忠在城外敏锐地察觉到了城中的变化。他决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来打破僵局。

于是,他下令释放了一些之前抓获的南都士兵,让他们回城,并带去了自己的亲笔书信。

信中再次表明自己并无屠城之意,只要南都归降,他将保证所有人的安全与利益,还会对有功之人予以重用。

这些被释放的士兵回到城中后,将张献忠的话传开,这无疑在城中引起了更大的波澜。

许多百姓和普通士兵开始对强硬派的言论产生怀疑,他们渴望和平,不想再让亲人朋友在战火中丧生。

此时,周铁蛋按捺不住心中的焦急,再次向张献忠请战:“大帅,如今城中已乱,正是我军进攻的大好时机。

若再拖延,恐生变数。”

张献忠却摇摇头:“不,此时还不到火候。虽然城中出现动摇,但仍有抵抗力量。

我们要等他们内部彻底瓦解,方可兵不血刃。”

在这关键时刻,南都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将军站了出来。

他深知战争的残酷与南都的现状,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出面调解。

他召集了城中的各方势力,在城中的广场上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如今大明已亡,南都孤立无援。

张献忠的军队势不可挡,继续抵抗只会让百姓受苦。

我认为,我们应该接受归降的条件,为南都的百姓谋求一条生路。”

老将军的话如同一记重锤,敲打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

许多人开始反思,就连一些强硬派的士兵也低下了头。

在老将军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表示愿意归降。

最终,南都的城门缓缓打开,城中的官员、将领带着剩余的士兵,列队出城,向张献忠投降。

张献忠骑着高头大马,率领着众将领,威严地进入南都。

他信守承诺,下令军队不得扰民,对归降的官员和士兵进行了妥善的安置。

张献忠站在南都的皇宫前,望着这座宏伟的建筑,心中感慨万千。

他知道,拿下南都只是他统治之路的一个新起点。

张献忠进入南都后,在皇宫的大殿内召集了归降的官员们。

他坐在主位上,目光威严地扫视众人,缓缓开口道:“各位,如今你们既已归降于我,我张献忠定不会亏待大家。

但我丑话说在前头,若有人阳奉阴违,莫怪我军法无情。”

一位归降的官员上前一步,恭敬地拱手说道:“大帅,我等既已归降,定当忠心追随大帅。

只是,这南都百姓刚刚经历动荡,还望大帅多多施恩,以安民心。”

张献忠微微点头,说道:“这是自然。我张献忠虽然出身草莽,但也深知民心向背的道理。”

说罢,他看向站在一旁的谋士孙先生,“孙先生,你可有什么安抚民心的良策?”

孙先生略作思考,然后说道:“大帅,依我之见,可先开仓放粮,赈济那些穷苦百姓。

再者,对于城中一些受损的房屋建筑进行修缮,让百姓看到大帅的仁德。”

张献忠大笑道:“好,就照孙先生说的办。”

这时,王甫走了进来,向张献忠行礼后说道:“大帅,有一事我觉得应当谨慎处理。

那就是南都之前的军制,现在我们收编了这些士兵,如何重新编制,让他们真心效命,是个难题。”

张献忠摸着下巴的胡须,说道:“嗯,王甫你所言极是。

我打算让那些归降的将领各自挑选一些忠诚可靠的士兵,然后打散混编,再安排我们自己的亲信将领加以训练和管理。

你们觉得如何?”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张献忠的统治心悦诚服。

在南都的一个角落里,有几个前明的死忠之士偷偷聚集在一起。

其中一人咬牙切齿地说:“张献忠这个贼寇,占了南都,我等怎能坐视不管?

一定要想办法把他赶出南都。”

另一个人低声道:“现在我们势单力薄,不可轻举妄动。

需得等待时机,联络更多志同道合之人。”

就在张献忠忙于治理南都的时候,他的一些手下将领开始出现了骄纵的情绪。

他们在城中肆意抢夺百姓财物,虽然只是少数,但已引起了一些民怨。

一位老妇人哭诉着来到张献忠面前,“大帅啊,您之前承诺不扰民,可您的手下却抢了我儿子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啊。”

张献忠听闻,大怒道:“把那几个违反军纪的给我带上来!”

不一会儿,那几个犯错的将领被带到张献忠面前。他们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张献忠呵斥道:“我张献忠怎么说的?

不得扰民!

你们竟敢违背我的命令,这不是让我失信于百姓吗?”

那几个将领连连求饶,张献忠最终还是重重地处罚了他们,以儆效尤。

这一举动,又让南都的百姓对他多了几分敬重。

处理完军纪之事后,张献忠深知,要想真正巩固在南都的统治,不仅要收服民心,还要在文化与治理体系上进行深度整合。

他召集了麾下一众谋士与将领,商议在南都推行新的治理举措。

张献忠首先提出:“南都乃文化昌盛之地,本帅欲在此地兴办学府,广纳贤才,不论出身,只要有才学,皆可为我所用。

如此一来,既能为我军培养人才,又能彰显本帅对文化之敬重,诸位意下如何?”

徐以显点头赞同:“大帅此举甚是高明。兴办学府可使南都的文风得以延续,且能吸引四方学子,将他们纳入大帅麾下,可充实我军智囊。

只是办学所需的师资、教材以及经费等,还需妥善筹备。”

张献忠大手一挥:“经费之事,可从城中富户及本帅的军资中调配。

至于师资,可召集南都及周边地区的名儒学者,许以优厚待遇,让他们任教。

教材则可选取经史子集,再加入一些兵法谋略、农事水利等实用之学。”

秦虎却有些担忧:“大帅,我们都是行伍出身,对这些文人之事不太懂。

若这些文人暗中勾结,图谋不轨,该如何是好?”

张献忠笑道:“秦虎不必担忧。

我们在学府中可安排专人监管,同时,对学子的思想言论也要密切关注。

但只要他们不触犯本帅底线,就当给予充分的学术自由,让他们能畅所欲言,如此方能激发他们的才华与智慧。”

众人商议已定,便开始着手筹备学府之事。

告示贴遍南都大街小巷,招募贤才与学子,消息一出,轰动全城。

许多有识之士看到张献忠对文化的重视,对他的观感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与此同时,张献忠也没有放松军事上的防备。

他派遣周铁蛋率领一支精锐部队,在南都周边地区巡逻,防止外敌入侵以及前明余孽的骚扰。

周铁蛋领命而去,他在南都周边要道设置关卡,盘查过往行人,对可疑之人一律严加审讯。

在经济方面,张献忠采纳了谋士的建议,鼓励商业发展。

他降低了城中的商业赋税,组织商人与周边地区进行贸易往来,南都的市场逐渐繁荣起来。

百姓们看到生活逐渐恢复生机,对张献忠的统治也越发认可。

然而,前明的那几个死忠之士并未放弃他们的计划。

他们暗中联络了一些在乡的旧部以及对张献忠统治不满的人,人数逐渐增多。

他们计划在城中发动一场暴乱,趁张献忠不备,夺取南都的控制权。

但他们的行动并未逃过张献忠的眼线。他的情报人员探听到了这个消息,立刻汇报给张献忠。

张献忠得知后,决定将计就计。

他一方面佯装不知,继续按部就班地进行各项治理工作;

另一方面,秘密调遣部队在城中设伏,准备将这些叛乱分子一网打尽。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前明死忠之士们率领着他们召集的乌合之众,在城中发动了暴乱。

他们手持武器,呼喊着反张的口号,冲向官府衙门。

但当他们进入预设的埋伏圈后,张献忠的军队突然杀出,将他们重重包围。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叛乱分子被全部剿灭,南都再次恢复了平静。

经此一役,张献忠在南都的统治更加稳固。

他继续推行自己的治理策略,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整顿吏治,南都在他的治理下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而张献忠也在不断地积累力量,他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心中谋划着更大的霸业蓝图,准备在这乱世之中,建立起一个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