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王侯弃子 > 第136章 赵林的办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赵林道:“以前每到冬天,都有很多人冻饿而死,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冷。没有可以御寒的衣物,没有可以阻挡风雪的房屋,更没有可以取暖的措施。”

“二是因为饿。没有足够的食物。因为冬天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来维持生存,但只消耗没补充,所以才会冻死,说白了就是饿死的。”

李兴华点点头:“你说得对。”

赵林接着道:“敢问大人,以前冬天的时候都采取什么措施来救人?”

李兴业沉吟道:“没有好的办法,只能开设粥厂,发放衣物,同时建立一些临时的收容所,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能有地方居住可以避寒。各地也会示意富裕人家出面施粥,向贫困家庭捐赠衣物和食物。对了,还有寺庙也会开展救济活动。”

赵林道:“学生的方式也是这些,只是详细了点。”

李兴业脸色稍霁,心想估计赵林是着急弄赏菊会的请帖,所以才这么冒失的来找自己,虽然不悦但还是说道:“说说看。”

赵林道:“按照大人所说,我们所能做的办法其实无外乎两种,一是驱寒保暖,二是填饱肚子。是不是?”

“对。”李兴业点头。

赵林道:“学生也是从这两方面下手。首先是驱寒保暖,穷苦之人用不起皮毛衣物,只能用棉麻织物,而棉麻织物对穷苦之人来说也颇为贵重,而若是让富裕家庭捐献,又能捐多少?所以学生的办法是建立大型的防寒保暖场所,可以一定程度上抵御冬季的寒冷。再在场所里面加上火塘,哪怕不能整夜点燃,只要睡觉时烧一会儿也足够了。”

李兴业微微皱眉:“你说的这个不是没人想到过,但这是不可能的。”

赵林笑道:“大人可是说的花费巨大的问题?”

“对。”李兴业颔首道:“首先要建立容纳很多睡觉的地方,需要很大的场地,其次建造房屋花费甚大,材料、人工等,都是钱。如果少量建造还行,但建的少也没什么意义。”

赵林道:“要是材料和人工都不需要花钱呢?”

“嗯?”李兴业脸色严肃,目光锐利:“什么意思?”

赵林道:“大人可听说过有一种叫做窑洞的建筑。”

李兴业点点头,道:“听说过在西北甘州、宁州地区颇为常见。”

赵林道:“对。这窑洞乃是挖土为屋,不仅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可以一定程度上抵御冬季的严寒,还不用花费银两购买材料,只需找到合适的地点就可以。”

李兴业连连点头:“有道理,不仅省了材料费,还省了场地,直接在城外掘地即可。不过你说不需要人工是什么意思?做这个更需要人工吧?”

赵林笑道:“官府为那些无家可归的人考虑,让他们来做点工有什么问题吗?”

李兴业蓦地大笑:“好,好,这一下就解决了一半。”

能让官府考虑的人,基本上都是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反正没事干,让他们去给自己挖掘房屋过冬,正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听到这里,李兴业知道赵林不是无的放矢,催促道:“另一条呢,怎么填饱肚子。”

赵林道:“这个简单,让他们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李兴业一听就摇头了?“不行不行,你可知道,这以工代赈是年年做,但是根本没有多大用处。而且哪有那么多工,就算有也没有那么多赈灾款,就算朝廷拨下去赈灾款,还不知道被贪去多少,落到老百姓的手里又有多少。”

说到赈灾款,李兴业的语气稍微加重了点,显然对于太子的人竟然贪了青州的赈灾款非常不爽。

赵林插嘴问了句:“贪污赈灾款的案子怎么样了?”

李兴业也不介意和赵林多说几句,道:“有人出来顶包了。”

上次是郭茂亮,因为这个案子不得不放弃他,这次李兴业非要查下去,太子只能再让人出来背锅。

不然真要查下去,太子也跑不掉。

“唉!”李兴业叹了口气,道:“到底是父子情深。”

李兴业没有多说,但这句话的意思赵林懂,无外乎皇帝希望裕王和太子斗,但不能真的把太子斗倒。

平衡之术向来是君王的拿手好戏。

李兴业道:“不提这些,接着说。”

赵林道:“所谓的以工代赈,肯定需要银两,不过这个银两可以不用朝廷出。”

李兴业连忙问道:“这话怎么说?”

赵林道:“让那些富商出。到了冬天能做的工不外乎是开挖河道,捣冰等,朝廷出钱出人办事,那些富商平白获利,免费使用河道,哪有这样的好事。凡是使用河道的人,让他们出钱,不然不让用。”

捣冰,就是冬季河面结冰,船只无法往来。为了能让船只顺利通行,就会集结一些老百姓去把冰砸碎,叫做捣冰。

这是很苦的差使,冰天雪地寒风呼啸,拿着家伙在河岸边砸冰,很多人宁愿出钱都不愿干。

“不行,绝对不行。”李兴业立刻否决:“你这想法是好的,但绝对不能实施,也不要对外说,听到没有?”

赵林纳闷道:“为什么?”

李兴业叹了口气:“你还年轻,不懂得这些。这样做了岂不是与民争利?会被言官弹劾,被文人骂死的。”

赵林冷哼一声,道:“言官有大房子睡,有精美的食物吃,冷了有手炉脚炉还有地龙火盆,他们冻不着饿不着,当然不在乎。”

李兴业摇头:“你说的这些我都懂,不过,唉。”

这是所有古代朝代的通病。

明明商人是最有钱的,也是最能收来钱的,但是因为一个与民夺利,使得官府很多事情不能做,没钱了只能去搜刮老百姓。

但是老百姓那群穷哈哈就算砸碎了骨头熬油,又能熬出多少油来,还不如商人,随便刮刮那油水就多的不得了。

不过话说回来,有这样的情况主要还是很多官员,尤其是内阁官员和那些大商人勾结,有利益往来,有很多甚至就是那些大商人在朝里的代言人,这才是难对商人下手的原因。

不然直接加税,多少银子搞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