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聋老太太缓缓转过身,目光扫过院子里的每一个人。

最终选定了一个最显眼的位置坐下。

手中紧握着那根陪伴她多年的龙头拐杖。

用力敲了两下地面,说:“你们都挪过来,我有话说。”

院子里的老少,无论年长年幼,都不约而同地放下手中的事儿,搬着小板凳,或快或慢地向老太太聚拢。

连老贾家的大人孩子都过来了。

娄晓娥与许大茂也不例外,紧挨着老太太身旁坐下了。

老太太的眼神逐一掠过在场的每一个人,轻叹道:“咱们这个院儿啊,就像个大家庭。

人嘛,有增有减。

但今天看来,还算齐全。

前几天在大茂家吃饭时,我心里头就揣着些话,想跟大伙儿说说。

可那会儿,瞅着大茂和他媳妇那模样,像是心里有事儿,我就把话憋回去了。”

傻柱一听,用胳膊肘碰了碰许大茂,压低声音问道:“大茂,老太太说得是真的?

你俩有啥事儿啊?”

许大茂点点头,没有直接回应。

傻柱看他这样,更来了兴趣,转头对老太太笑道:“老太太,您这眼神儿可真不是盖的,比我们年轻人厉害多了。

不过,您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聋老太太笑着用拐杖指了指傻柱,说:“你啊,除了爱干这刨根问底儿的事儿,也就那点儿围着灶台转,颠着大马勺的能耐了。

这家里家外的,是啥事儿都不走心。

得亏秀娟是个拿事儿的,家里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条,不然你这日子,可真就难说了。”

罗秀娟在一旁,听着老太太的话,忍不住白了傻柱一眼,嗔怪道:“就你话多,还不快让老太太继续说。”

傻柱嘿嘿一笑,举手投降:“得嘞,得嘞,媳妇发话了,我自然得听。

老太太,您继续,我好好听着就是了。”

于是,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聋老太太身上,等待着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将心中早已盘算好的事一一道来。

“今儿,趁着大伙儿都在,我想把我这身后事给安排妥当了。

你们也别猜想,是不是我老太婆要死了。

可不是那么回事,我呀,还想着凑个整儿呢。

到时候,你们还得给我张罗百岁宴呢。”

几位大爷忙说:“您就请好吧。”

聋老太太又继续说道:“我只是想着,早些把这事儿说明白了,省得将来手忙脚乱。

等我嘎嘣那天,我那屋子,就留给柱子了。

不为别的,自打中海媳妇走后,就是柱子和秀娟这俩孩子,一直在身边照顾我,吃穿用度,无一不周。

这屋子留给他们,是正理儿。”

说到这儿,三位大爷不约而同地交换了一个眼神,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这是应该的,老太太您放心。”

老太太点了点头,继续说:“我的装老衣裳,也都已经准备好了。

一针一线都是我自个儿亲手缝的,都锁在柜子里呢。

至于棺材,那玩意儿慎得慌,没法提前备着,只能等我哪天真的走了,再临时去买。

棺材钱呢,我自个儿早就准备好了,不用你们操心。

再来说说送葬的事,到时候你们几家都得搭把手,帮我这个老婆子走完最后一程。

我也不会让你们白忙活,每家我给十块钱,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而且,我现在就给你们分好,免得日后我记性不好了,给忘了。”

说着,老太太从怀里掏出一个手绢布包,里面装着几叠整整齐齐的钱,开始一一分给在座的几位当家人。

分完后,她又补充道:“剩下的钱,除了办后事的花销,我都打算留给我的重孙子,何庆。

这孩子和我好,我希望他能记得,他有个疼他的太奶奶。”

老太太的话语平和而坚定,每一个字都透露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安排。

院子里的人们听着,心中既感动又敬佩,纷纷点头应承,表示一定会按照老太太的意愿去做。

此刻,院子里悄然弥漫起一丝哀伤,几位大妈的眼眶泛红,泪水在打转,偶尔几声压抑的啜泣声打破了这份沉寂。

老太太轻轻叹了口气,语气中却不带丝毫悲凉,反而带着几分豁达与幽默:“瞧瞧你们,这是做什么呢?我这把老骨头还硬朗着呢,哭丧得也太早了些。

真要哭,也得等我咽气儿的那一天,再痛痛快快地嚎一场,也不枉我在这院子里走一遭。”

话音未落,贾张氏已泪水夺眶而出,声音哽咽:“老太太,您千万别这么说。

这些年,您就是我们大家的主心骨。

以前我总是犯混,您骂我的话,我都记得呢。

现在想想,那都是您没把我当外人啊。”

二大妈与三大妈也纷纷附和,眼眶泛红,“老太太,您身子骨这么硬朗,还有柱子他们两口子那么孝顺,这样的好日子还长着呢,您可不能说这些不吉利的话。”

老太太脸上带着一抹宽慰的笑容,“你们的心意,我这个老婆子都感受到了。

放心,我还没活够呢,怎么舍得这么快就离开你们?

不过啊,说到孝顺,我倒是要再唠叨几句……”

她的话,再次将大家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孝顺”这俩字,有人认得,有人不认得。

有人会写,有人不会写。

但不论如何,这二字的含义,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我记得小时候,就这两个字,让老先生摇头晃脑的给我们几个娃讲了好半天。

他说,“无论是位高权重的官员,还是辛勤劳作的农夫。

无论是满腹经纶的学者,还是漂泊不定的游子。

对孝顺二字的理解或许各有千秋,对子女的期望也不尽相同。

但归根结底,万变不离其宗,换汤不换药。

心始终如一,如同江水东流,不改其向。

无论你是何等显赫的人物,还是平凡的百姓,都应将“百善孝为先”作为行为的准则。

试想,若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加关怀,又怎能期待他真心待人呢?”

原以为,我老婆子无儿无女,这些话于我如浮云。

然而,你们这帮孩子,用你们对我的关怀备至,让我深切感受到这些话并非空谈。

因此,我愿将这份感悟,这份传承,讲给你们听。

愿你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身处何方,都能铭记“百善孝为先”的古训。

用实际行动去诠释和传承这份宝贵的品德。”

话落,大人们纷纷点头,孩子们不明所以的有样学样。

此景正应了那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