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17世纪风起澳宋 > 第98章 重拳出击3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驻守堡垒直面明军的的澳协军可就没有后方的刘志伟那么悠闲了,他们正在燃烧自己的生命挡住明军的攻势。

明军的兵力非常充足,在督战队的作用下,一浪又一浪的明军冲击着最前方的两个堡垒。

堡垒里的驻军只是机械的装填着手里的火枪,然后朝着下面黑压压一片的明军射击,都不用瞄准,只要子弹出膛就能打中明军士兵。

除了一线堡垒的澳协军火枪杀伤着明军,布置在防线后方的火炮也在持续输出,为了这次战役,刘志伟特别申请调集了一些射程远的大口径火炮。

这些火炮重量大,不适合野战机动,放在防线后面当固定炮台正好。

由于距离原因,这些火炮发射大多是大颗的实心炮弹,而不是平时陆军常用来打击密集队形的葡萄弹。

不过即使是实心炮弹对于明军的杀伤力也十足,只要一颗实心炮弹打到明军的冲锋集群中就能像打“保龄球”那样在人群中犁出一条通道来。

在后面的祖大寿看见进攻受阻冷汗都下来了,他知道澳宋人的要塞强,但没想到这么强,两个小小的堡垒居然能阻止自己的攻势。

“停止进攻,让前面的将士先退下来。”祖大寿的命令一经发出明军士兵如潮水般退去,只留下一堆尸体和重伤员在澳宋人的堡垒前。

澳宋人的堡垒虽然少,只能驻守百八十个人,但是仍然是按高标准修建的,突出部,射击口,反斜面样样俱全。

要是放在后世可能不够看,但是用来对付缺乏远程火力的明军完全够用了,就明军的垃圾火炮还是算了吧。

明军退下去了以后,堡垒里的澳协军士兵开始抓紧时间吃饭。

由于是在前线堡垒里,后方没法送好饭好菜来,堡垒里的士兵只能吃干粮和风干肉,幸好堡垒里面有灶火,还能吃上一口热的。

要是明军在吃完饭后没有再次进攻,这些士兵还能睡上一觉恢复精力。

而祖大寿则没有心情吃饭了,他正在营帐里来回踱步,澳宋人的堡垒比他之前想象的还棘手。

要是真要用人命来填,最后肯定能填下来,毕竟澳宋人的堡垒就那么大点,但是付出的代价一定大的很难让人接受。

即使最后能打赢澳宋人,那也是一场惨胜,这些部队要是打残了,崇祯不得活吃了他。

崇祯还计划这些大军在灭掉澳宋人以后能成为精锐之师,班师以后可以在明年投入对鞑子的战斗。

也许靠着这支部队就可以战胜鞑子,扭转大明对于后金的战略颓势。

不过这只是崇祯的一厢情愿罢了,即使这支军队能投入到对金作战,也挽回不了大明的局势了。

现在的大明已经不是一两支强军可以挽救回来的了,它的灭亡已经大势所趋了,用封建王朝的话说就是:“天命已失”。

现在的祖大寿遇上了之前曹文诏困境,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一根筋变成两头堵了。

“将军,上谕到了。”

祖大寿接过崇祯的送给自己的文书看了起来,内容和祖大寿想象的一样。

开篇先是勉励了祖大寿一番,然后又询问起了战况,话锋一转又开始催促祖大寿进军剿灭澳宋人。

最后又开始封官许愿,只要祖大寿能剿灭澳宋人,等回到京城就给祖大寿办一场盛大的庆功宴,升他的官,还要赐他爵位。

祖大寿看着崇祯的垂询文书只能苦笑以对,这场仗打下来,最后别说升官封爵,能保住性命都算是自己运气好。

不过皇帝都问了,那必须回答,然后祖大寿亲书一封让人给崇祯送回去,大概意思就是“我部畅通无阻”。

“看来没法拖了,就算用人命填也要填到烟台了。”说这话的时候,祖大寿颇有一种唐玄宗强迫哥舒翰出潼关和叛军决战的绝望感。

崇祯对于这次出征澳宋非常重视几乎隔几天就给祖大寿送信问情况,除了崇祯个人急功近利想把澳宋人除之而后快的心理因素以外。

还有现实因素,大明朝廷没有更多钱粮支持祖大寿的大军在山东长期和澳宋人对线。

目前大军的军资都是崇祯东挪西借倒腾来的,光税都加了两次了,更别说崇祯还从自己的内帑支出了大几十万两了,这年头皇帝家里也没余粮了。

下午明军士兵又开始伴随着大量的攻城器械进攻澳宋人的堡垒了,不过这些攻城器械作用有限。

特别是用于防御的盾车,盾车这种器械只能有效抵挡正面的攻击,即使明军根据澳宋堡垒的特点进行了改良,还是很难抵挡侧射火力和各种交叉火力。

不过在明军的人海战术之下,两个一线堡垒最终还是被淹没了,战斗一直持续到了晚上。

皎白的月光下,两个澳宋堡垒四周躺满了密密麻麻的明军尸体,尸体上的甲胄反射着月光,在澳宋堡垒附近形成一种波光粼粼的效果。

即使明军大量装备的是布面甲,直接露出在外的铁甲面积相对较少。

拿下两个一线堡垒,祖大寿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看着一具具儿郎的尸体从自己面前抬过去,即使久经战阵的祖大寿也感到一阵伤感。

在伤感后,祖大寿继续硬起心肠,毕竟慈不掌兵。

后面的观察哨向刘志伟报告,一线的两个堡垒丢了。

刘志伟并未有任何惊慌,在计划里丢几个堡垒是很正常的,这才哪儿到哪儿,防线一共有三层,这才第一层而已。

而且越往堡垒群里进,进攻难度就越大,打到一线明军只用面对两个堡垒,打到二线除了面对正面的堡垒还要面对侧面的堡垒。

“只是可惜了那两个堡垒里的澳协军士兵了,他们都是勇士。”刘志伟轻声叹道。

刘志伟平时可以说是“爱兵如子”了,他基本都是和普通战士同吃同住,很少吃军官灶,也关心士兵们的各种问题,还给士兵发特别津贴,烟台的士兵对于这个刘司令非常爱戴。

可是需要的时候,这个爱兵如子的刘司令也可以“用兵如泥”。

第二天明军的进攻如约而至,明军的进攻发了狠比昨天的还要猛烈。

祖大寿知道决定用人命堆以后就不能犹豫,必须全力以赴一鼓作气,不然拖拖拉拉只会损失更多士兵。

明军的进攻非常猛烈,澳宋防线后面支援的炮火更加猛烈,一些火炮由于长时间开火已经过热了。

为了继续保持火力输出,炮兵们直接用水降温,即使这会大大降低炮管的寿命,但是澳宋对于这种损耗是从不在意的。

经过两天的进攻,澳宋的第二道防线也被明军突破了,明军为了这两道防线付出了近万伤亡。

而澳宋一方却只伤亡了几百人而已,不过这些伤亡,只有亡没有伤。

祖大寿看着澳宋的最后一道防线心中燃起了胜利的希望,虽然他知道这最后一道防线可能会让他的大军付出拿下一二道防线加起来那么多的伤亡。

刘志伟也开始从其他未受到攻击的防线上调集部队,他断定祖大寿打到这个份上了,不会再换进攻地点了。

他将会在防线后面集结部队等着祖大寿,等明军突破防线直接上去给明军迎头痛击,不过祖大寿可能来不了了。

防线外的祖大寿接到了崇祯的圣旨,让他立马回援京城,鞑子打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