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17世纪风起澳宋 > 第136章 蔡牧上任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蔡牧放下手中关于满蒙合并的情报,然后就交给手下送到总督府的参谋部让那些参谋拟一个应对计划出来。

虽然蔡牧本人才上任几个月对于远东殖民地现状和各种工作不甚了解,所以才已读不回,但是也不是啥都不干,让了解情况的人先拟计划,自己先不瞎操作。

蔡牧上任后才发现管理一个独立的军政合一的殖民地是非常有难度的,俞化龙在这里经营了8年,自己初来乍到,什么工作都不好开展,人也没认熟。

所以在过去几个月,他只在总督府待了一个月交接工作,剩下的时间都在出去调研,主要是摸熟地方情况,把地方主官给认一下,不然自己作为新官容易被下面的人糊弄。

过去几个月蔡牧最先去了九州岛,然后访问了一趟日本去了京都小住了几天,然后又去了山东和刘志伟接洽并且考察山东的情况。

像刘志伟和王十六这种地方主官都没换,本来总督就换了,再换地方主官,大量熟悉地方情况的官员被换,然后再从本土空降官员过去容易出问题。

所以总督先换,然后这些地方主官在新总督站稳脚跟后再陆续更换。

蔡牧去完山东又去了大连,最后还抽空去了一趟庙街,现在他人就在庙街,而不在总督府。

不过庙街就是他的最后一站了,从庙街回到总督府他就可以真正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建设远东殖民地了。

先介绍一下蔡牧吧,此君穿越前是某知名大学水利专业毕业生,热爱历史对于古今中外的历史都有涉猎,特别是对日本战国史多有研究。

而且读大学期间他就成为了一个游戏主播,主玩《欧陆风云》、《钢铁雄心》等p社的即时大战略游戏并在圈内小有名气,除了当主播,也做一些历史时政类的视频输出自己对各种历史和时政见解。

穿越后他就靠着自己的口才在穿越众当中混的不错,后来又靠着专业知识加快了澳宋的建设,历任农业水利部分管水利建设副部长。

后来参与选举当选了文思德那两届执委班子的农业委员,在任上他组织生产可是一把好手。

他从农业委员任上卸任后就来到了远东殖民地当总督,所以新一任远东殖民地的总督是个地地道道的文官,这打破了殖民地一般选用军官做主官的惯例和潜规则。

不过远东殖民地确实需要一个会组织生产的文官了,他的上一任俞化龙总督虽然军事上成就非常高,也非常有全局意识,政治站位也非常高,但是在治理民生上还是略有不足。

远东殖民地的发展和民生一半都要归功于山东的刘志伟,有很多俞化龙发出的政令都由刘志伟参与过起草。

毕竟就现在远东殖民地的军事实力已经远超后金和大明了,而且有了一个相对稳固的基本盘。

不需要再要一个武人去打天下了,剩下只有滚雪球就行了,而且有完整的参谋制度,只要总督不是一头蠢猪,就没法打败仗。

不过按照规定蔡牧上任后除了是远东殖民地总督以外,还要加上澳宋陆军少将师长一职(澳宋没有大校军衔,但是有大将军衔),所以理论上蔡牧已经是一个军人了,只是第一天穿军装就是少将军衔而已。

为什么总督一定要加军职呢?因为澳宋本土实行严格的军政分离制度,军是军,政是政,不得相互影响,理论上只有委员长才能同时掌军掌政,而在殖民地才是军政合一。

所以总督只能指挥远东殖民地编制的军队,如澳协军和治安军,而从本土来的正规军总督是没法指挥的,因为人家的编制在本土,只有陆军军官才可以指挥的动。

因此,总督想指挥正规军只有加上相应等级的陆军军官军衔和职位,蔡牧上任本土向远东殖民地派了约7000人,两个旅的正规军。

所以他要加少将师长的职务,澳宋少将可以是师长也可以是旅长,具体按任命来,俞化龙就是少将旅长。

虽然蔡牧这个少将军衔是工作需要加上来了的,但是他也不是没有军事素养,穿越前他就长期接触这些知识,穿越后也经常去军队里讨论军事搞搞模拟的军棋推演。

虽然这些军事素养没法让他成为一个真正的将军,但是打打碾压局,打打17,18世纪的战斗也凑活。

而且他当总督是在帅的位置上,又不负责冲锋陷阵和具体的战术执行,只用负责战略方向就行了,而且还有参谋部的配合,只要他不一意孤行搞微操就行。

蔡牧在本土多年工作已经向穿越众证明他不是那种眼高手低,刚愎自用的人,虽然偶尔爱吹点逼,但是其他没有问题,所以本土穿越众才会投他的票,把他投到远东来。

来到远东殖民地后蔡牧给自己定了五个大目标,一个是迎战好持续多年的崇祯大旱,尽量多救点百姓,最少救下一千五百万人,至少向本土移民八百万人。

第二个目标是打进北京城彻底覆灭明王朝。

第三个目标彻底把日本纳入殖民统治,成立日本总督区。

其实本来蔡牧就想当第一任日本总督的,但是事赶到这里了,趁着刚卸任执委还有政治影响力就赶快过来,不然以后等日本总督区成立后,再去竞争不一定能够成功了。

第四个目标打开朝鲜的大门,初步殖民朝鲜。

第五个目标就是大搞生产,提高远东殖民地的生产力,搞好民生,这也是本土对他的最大期望。

注:

关于明末人口的问题一般认为明末人口至少过亿,有说8000万左右的,但一般说法是1.2亿-到2亿,有更极端的说法超过了2亿人口。

所以本书取一般说法的中间值1.6亿人口,而在明朝南方已经大规模开发,南方人口比北方人口多,北方人口最多占整个大明人口的30-40%。

我们再取中间值35%,也就是说大明北方会有5600万人口,而北方省份在明末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我们就算会因为自然灾害成为流民的百姓为3500-4500万,再加上他们不一定都能去或者活着到澳占区,我们就算60%的人最后能到澳占区。

也就是2100万-2700万人,所以等崇祯大旱来临后,澳宋理论上可以拯救这么多人,也可以移民最多2\/3的人去澳宋本土。

就这样澳宋可以拥有超过一千万的优质人口,后面的开发速度会非常快,因为雪球已经滚起来了。

最后关于金银重不重要我不想再讨论,我不是经济学家,也不是政治老师,没有义务把这个问题刨根问底。

我只知道两件事,一件事是五常都在储备黄金,美国是世界黄金第一储备国,而且国际市场上的黄金在遇上发生战争或者有发生战争的迹象时候价格就会大涨。

黄金有没有用国家和民众会用脚投票,不是谁嘴硬就可以改变的,除非你认为你比五常的智库都聪明。

另一件事我写书的背景是17世纪,不是现在也不是未来,任何讨论都要就事论事,不要过度发散,想要过度发散可以去科幻区。

只有借鉴历史来服务当下和未来的说法,没有用当下和未来去反证历史不合理的说法。

未来怎么样作者不知道,作者能做的就是带大家了解过去,用历史娱乐生活或者以史为鉴。

还有本书的策略全是历史上那些强国在崛起时用过的成功案例,只是换了一个名字和结合具体情况优化了一下方案。

要是想质疑可以质疑那些作出历史决策的人,别喷作者,作者只是一个搬运工和整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