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书童到最强锦衣卫 > 第341章 志得意满的杨一清,难受的夏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41章 志得意满的杨一清,难受的夏言

杨一清跟着自己的孙子一路进了南镇抚司。

如果只是杨一清的话,想进南镇抚司就要麻烦一些,毕竟南镇抚司是锦衣卫重地,非锦衣卫人员一般是不让进的。

即便杨一清是内阁首辅,想进南镇抚司也要有充足的理由。

但此时他跟着杨盛斋就不一样了,为了方便海瑞和杨盛斋等人的研究,周楚给了他们相当高的权限,南镇抚司随意出入不说,南镇抚司的工匠还任由他们调遣。

杨一清跟着自己的孙子来到了南镇抚司衙门,很快就在南镇抚司的后院之中看到了一个钢铁怪物。

不是别的,正是经过海瑞和杨盛斋等人再次改良,适配于火车的蒸汽机。

杨一清看着眼前的钢铁怪物,即便是见多识广,也极其震惊。

“这就是你说的火车?”

杨一清看着杨盛斋问道。

“这不是火车,只是火车的动力系统,它叫蒸汽机,我给您演示一下。”

杨盛斋说着招呼旁边几个待命的锦衣卫。

“加水,烧炭,让蒸汽机运转起来。”

杨盛斋说道。

一旁的锦衣卫听到这话,开始有条不紊地忙活了起来,加水的加水,烧炭的烧炭。

这个蒸汽机不只是蒸汽机,为了研究出火车,他们还在蒸汽机上面接了很多传送轴,整个蒸汽机加上这些延伸出去的传动轴,显得很是唬人。

“唔!唔!唔!”

随着蒸汽机的温度不断提升,蒸汽机之中的蒸汽终于冲了出去,整个蒸汽机开始运转起来,随之而来的就是蒸汽机的轰鸣之声。

这夸张的声响,让一旁的杨一清看的目瞪口呆。

“这就是蒸汽机,蒸汽机通过烧炭,然后使水变成蒸汽获得动力,这些是传动轴,到时候会连到火车的车轮上面,车轮就会跟着转动,越转越快,速度也就越来越快。”

一旦涉及到物理学的知识,杨盛斋都显得异常认真,他很耐心的给自己的爷爷解释,试图让杨一清听懂蒸汽机及火车的运转原理。

然而杨一清听的一头雾水,什么蒸汽,什么传动轴,他根本不懂,不过当他看到那些传动轴居然被眼前的这个机器带动,并且速度越来越快的时候,他明白自己的孙子所说的火车的动力是怎么回事了。

“火车的图纸能不能给我看看?”

面对自己的孙子,杨一清第一次有了忐忑的心情,他很清楚,倘若皇帝不让任何其他人看图纸的话,即便是他,也没有那个权限看。

“看倒是可以看,现在火车的图纸只是老师画的草图,其中很多地方并不对,其他人看了也看不明白,只能看个外观。”

杨盛斋一边说着,一边带着杨一清来到了旁边的一个房间之中。

房间内,海瑞正在和其他人讨论传送轴该如何设计才能高效的将蒸汽机的能量传动到火车的车轮上面。

“盛斋,你怎么才来?”

海瑞看到杨盛斋,有些急切道。

“陛下已经下旨,要修建铁路了,这是我爷爷,内阁首辅,圣旨要经过内阁票拟才能到户部,之后户部才能拨款,他不明白火车是怎么回事,陛下让他来问我。”

杨盛斋有些无奈道。

海瑞听到这话,倒是没什么反应,更多的是为皇帝能下旨修建铁路而感到高兴,这就意味着一旦他们将火车弄出来之后,火车就可以直接上路了。

而不用到时候再去铺设铁路。

如此一来,效率不知道要高了多少。

不过海瑞也明白,想要让眼前这位老爷子明白火车怎么运转的,恐怕有些困难。

其他人则满脸羡慕地看着杨盛斋,杨盛斋的出身一直都是他们可望不可即的。

“见过首辅大人。”

海瑞等人行礼道。

“不必多礼,老夫想看看火车的图纸,不知可否?”

面对海瑞等人,杨一清没有自称本官,这些在他眼里都是自己孙子的同僚和好友,杨一清自然不会摆架子。

“自然可以。”

海瑞说着,将面前桌子上摊开的火车图纸拿到了杨一清面前。

“这就是老师画的火车图纸,不过老师说过,他也只是画个大概,将他心中构想的画了出来,其中很多地方并不对。”

海瑞一边将图纸递给杨一清,一边解释道。

杨一清接过图纸,看着图纸上面的三维结构图,顿时一阵头大,完全看不明白。

此时他和嘉靖是一样的想法。

这个周衡器的脑子到底是什么做的?难道真的是天上的神仙下凡不成?怎么什么都懂?

不过此时杨一清却没时间深想这个问题,他首先得弄明白这图纸画的是什么。

“这图纸老夫有些看不明白。”

杨一清看着自己的孙子和海瑞等人,有些羞赧道。

“这是老师教我们的三维视图,火车的具体模样,我们这两天也画了出来。”

杨盛斋说着从一旁的书架上拿下来另外一张图纸,正是用平面视图画出来的火车图案。

两张图纸相互印证,再加上杨盛斋和海瑞在一旁说明,杨一清终于弄清楚了火车的三维模型是什么样了。

刚才看到的蒸汽机,居然要放在火车里面,作为火车的动力系统,这火车得多大?

“那蒸汽机真的能带动这么重的火车?”

杨一清有些不太相信道。

“可以的,有铁轨在,火车车轮和铁轨之间的摩擦系数很小,蒸汽机一旦运转起来,火车会慢慢加速,火车到达一定速度之后,就会匀速运动,匀速运动需要消耗的能量很小,只需要克服车轮和铁轨之间的摩擦力即可。”

海瑞一本正经的解释了起来。

杨一清是一句都没听明白,听的头大如斗,但不妨碍他明白这个蒸汽机真的能带动火车这个钢铁巨兽。

这就够了。

“老夫虽然还是不太懂,但看你们这么有信心,老夫就明白了,这张图纸我能否先带走,好跟同僚解释。”

杨一清指着海瑞他们画的火车的平面视图,说道。

海瑞等人听到这话,纷纷点了点头,这张图纸只是他们兴致所至,画出来的,实际上他们根本用不到,他们早就学会了阅读三维视图。

“盛斋,你忙吧,不用送我了。”

杨一清拿起图纸,看着杨盛斋说道。

杨盛斋只是看了一眼自己的爷爷,便转身继续和海瑞讨论起了传动轴的问题。

杨一清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孙子一本正经忙碌的身影,心中感到无比欣慰。

他有一种预感,大明会在自己的孙子这些人手中迎来重大的变革。

一想到这里,杨一清的脚步都轻快了些。

他在回文渊阁的路上甚至已经想好了一会该如何向自己的同僚炫耀这火车是自己的孙子和其他人一起设计的。

“大人,陛下怎么说?”

杨慎看着志得意满的杨一清,满脸不解,自己等人不过是让他去皇宫之中问陛下这铁路到底是什么,怎么此时他脸上一股扬眉吐气的表情。

不只是杨慎,夏言和贾咏也都看出来了。

“各位看这个。”

杨一清说着将自己手中的图纸在书案上铺开了。

“诸位请看,这是火车的图纸。”

杨一清说道。

“火车?那是什么?”

杨慎等人看着图纸,顿感一头雾水。

“火车说来话长。”

杨一清喝了一口茶水,随后将自己在南镇抚司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的说给了众人。

不过杨一清看到的很难准确的描述给众人,特别是这个时代,原本就没有蒸汽机,杨慎等人根本没见过这东西,人杨一清口吐莲花,他们脑海之中对蒸汽机也形成不了画面。

“看到没,这蒸汽机,就是我那小孙子和他的一众同僚弄出来的,还有这火车和铁轨,周衡器也把这个东西交给他们来弄了。”

杨一清终于说出了这句话,顿感神清气爽。

他是爽了,杨慎等人看着他装了个大的,顿感无比难受。

虽然他们想不明白蒸汽机是什么,但按照杨一清的说法,这个蒸汽机能带动图纸上的这个钢铁怪物在铁轨上行驶,还能拉货物或者坐人,要真是这样的话,这可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啊。

“有了这东西,山西的煤矿运到京城岂不是轻而易举?还有那草原上的羊毛制品?”

杨慎看着眼前的图纸,说道。

夏言和贾咏听到这话,顿时感到无比后悔,当初那些藩王一起投资草原上的羊毛制品,他们还嘲笑这些人跟着周楚瞎折腾,光是高昂的运输费用,就让他们白玩。

现在他们才明白,原来周衡器一早就想到了要弄这东西,有了这个东西,那些羊毛制品的运输成本将会被大大降低。

一想到这些,无论是夏言还是贾咏都感觉损失了好多钱,当初刚开始投资的时候,他们也是可以进入草原分到份额的,不过他们觉得这其中根本没有什么利润,就没弄。

现在草原上的牧场已经被瓜分的差不多了,现在想要再插一脚?门也没有。

倒是杨廷和,当初在老家得到了这个消息,杨廷和不懂这些,但他懂周楚,他为了主动向周楚示好,将自己的大半家产都私下里献给了皇帝,其中一部分还是单独给周楚的,为的就是拿到草原上羊毛制品的份额。

当然,这些都是通过杨慎和周楚谈的,杨廷和既然如此识趣,无论是嘉靖还是周楚都不打算继续为难他了,草原上的牧场很大很多,分给杨家一些倒也无妨。

不过杨慎对这些倒不是很在意,在他看来,家中的钱财够他花销,够他饮酒作乐就好了。

因此杨慎对于这个消息反应倒不是很大。

倒是杨一清,内心则暗爽,因为当初草原上他们家也分到了一块不小的牧场,这两年他们家的下人专门打理着。

杨一清和杨廷和的看法如出一辙,他们不懂草原上这些东西,也不太懂生意,但他们懂周楚。

要知道周楚可是商人出身,论经商不说无人能及,但如今的大明,生意做的比周楚好的,没几个。

杨一清可是很清楚,周楚手下的产业数不胜数,周楚有多少钱,恐怕他自己都不清楚。

如今的杨一清,可谓是人财两收,一方面自己的孙子让他扬眉吐气,另一方面,草原上的生意在未来恐怕会为他们杨家带来极其可观的利润。

有了这个生意,杨家以后很多代都不用为钱财发愁了。

“下官身体不适,想回家休息。”

夏言脸色难看道。

眼看着杨一清满脸得意,夏言此时无比难受,自然不想在这文渊阁继续待下去了。

所幸此时也已经下午了,倘若没什么事,他们倒是可以提前回家的。

“夏大人,不是老夫说你,你一定要注意节制啊,你才四十多,你看老夫,都七十多了,还老当益壮,老夫倒是懂一些滋补的方子,回头写给你?”

杨一清看着夏言难受的表情,心中更爽了,忍不住调侃道。

“多谢首辅大人好意,方子就算了,下官已经让医生开了方子了。”

夏言此时脸色愈发难看,两年多以前他为了不被毛纪波及,在朝堂上说自己亏了身子,一般的官员自然是不敢提这件事,讳莫如深,但杨一清可不在乎这些,这两年杨一清没少拿这件事调侃夏言。

夏言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毕竟是他自己说出来的。

“夏大人别急,先拟票吧,拟票结束再回家。”

一旁的杨慎忍着笑意说道。

有了杨一清的背书,拟票的过程很快,全票通过,很快圣旨就由内阁送到了户部。

户部接到了嘉靖的旨意,让他们拨款修建从京城到江南、山西太原和大同以西的铁路。

刚接到这个旨意的时候,户部的官员全都一脸懵逼,完全不懂铁路是什么。

直到嘉靖让人将铁路的图纸送到了户部。

户部的一众官员看着铁路的图纸,虽然不明白这东西是做什么的,但这道圣旨是内阁票拟通过的,这就意味着这个工程是上面一致同意的。

户部的官员正愁没什么工程花钱呢,现在大工程来了,他们又怎么会有意见。

户部官员根据图纸大致估算出了每里铁路的建造成本,随后写了个奏疏递给了嘉靖。

嘉靖拿到奏疏之后,当即叫人将周楚叫到了宫中。

“衡器,这是户部给的成本奏疏,你看一看。”

嘉靖说着将手中的奏疏递给了黄锦,黄锦又递给了周楚。

周楚打开奏疏看了看。

“成本高了些,枕木的成本没那么高,还有这些石子,以及钢铁,大规模冶铁的话,成本会再度压缩,陛下可以打回去让他们重新核算。”

周楚虽然很多年不做生意了,但还是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猫腻。

户部给出的成本都是比民间的价格还高一些的,这种大规模成建制的东西,成本价格只会比民间低很多。

户部可以过一手油,但不能从中卡太多。

嘉靖听到这话,顿时了然,将奏疏递给了黄锦。

“打回户部,让他们重新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