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十五分钟后,苏暖拿着毕业证和麦穗朝着停放自行车的地方过去。

“暖暖,你要回去了吗?”麦穗看到苏暖推着车,开口问一句。

“没有呢,我先去一趟供销社,你要去吗?”苏暖摇摇头回道。

不为别的,就是想先熟悉一下自己将来可能上班的地方。

“好呀,我妈正好让我买点棉线。”

“行,走吧。”

烈日炎炎,空气黏稠闷热,苏暖骑了不到一刻钟就出了一身汗。

县里的供销社和副食品商店都在一条路上,远远就能看到转角处老式平房上“国营副食店”的红色大字。商店门口放着个白色的木头箱子,箱子上画着的冰糕、冰棍,上面层层叠叠捂着大棉被。

路过副食品商店的时候,苏暖停下来掏钱买了两支绿豆冰棍。

虽然现在已经是下午了,但是这冰棍从木箱里拿出来的时候,还没怎么化冻。

冰棍是城里才有的稀罕物,在农村是很难见到的。

七十年代的收入不高,物价较低,像绿豆赤豆冰棍也就只卖四分钱一支,更便宜的有白糖冰棍三分钱一支,白糖冰棍就是一块糖水冻成的冰块,但却是夏天孩子们眼巴巴盼着的奢侈品。还有更高级一些的奶油冰棍八分钱,奶油冰淇淋一毛二分钱。

不过苏暖觉得那种奶粉做的奶油冰棍实在太甜了,夏天还是小豆冰棍好吃。

掀开绿色泛黄的门帘,不足百平方米的店里光线有点暗,四周泛黄的墙皮上挂着那个年代独具特色的水粉广告画,店铺入口处立着几口大缸,散发着一股好闻的酱香味。左边老式玻璃柜台上摆着几个塑料盆里面盛着腌黄瓜、腌萝卜干、剁辣椒这些酱菜。

有几个孩子正在排队打酱油。

为了省钱,这个时候大家买酱油、醋、酒什么的,舍不得买原瓶装,都是自带容器散打。售货员拿一个长柄杯型勺子熟练地把酱油、醋从大缸里舀出来,倒进插在瓶口上的漏斗里。那些勺子都不同的容量,分一两、二两、半斤,一斤的。

右边的长排桌是卖肉的柜台,角落里还放着一袋袋开着口的粗粮米面。

一个年纪稍大的售货员坐在玻璃柜台后面扯着一团毛线打毛衣,听见有人问价,抬头看了一眼,不冷不热的报了价,只是不热情倒是没有不耐烦。

副食品店的猪肉是越肥越贵,肉按肥瘦分成三等。一等肉是九毛两分钱一斤,二等的七毛八分钱一斤,三等的六毛三分钱一斤。最贵的是猪板油一块两毛一斤。

城镇居民食用油都有定量,每人每月只有三两,根本不够用,每家都要用肥猪肉炼猪油做菜用,买肉都挑肥的买。

城镇居民的鱼、肉都是凭票供应的。

苏暖手里什么票都没有,现在什么也买不了,逛了一圈后,又空着手出来了。

县里的供销社是早上九点钟开门,七、八点钟供销社门口已经有不少人在那排队等着买东西了。她顺着人流一眼看过去,门口挂着通知牌,今日新到货肥皂、花布。

怪不得今天这么热闹了。

在原主的记忆里,村里的公社也有供销社但东西少,想要买的全还得来县里。有些稀缺的东西如果到货了,也会在门口贴出来。

苏暖跟在麦穗身后,走进供销社,一进去,扑面而来的都是年代的气息。

柜台是一排排连着的半人多高的玻璃柜台,台面上摆放着搪瓷缸子,红双喜的脸盆,售货员站在里面不慌不忙的整理东西,身后面贴墙立着高大的货架有布料,衣裳,暖瓶......

墙上还挂着‘文明经商,礼貌待客’、‘禁止打骂顾客’等字样。

有些柜台前围着一堆人探着身子往货架上看,东西卖出去非常快,有的柜台半天才见人上去问一句。

“同志,多少钱一斤?”

“五毛钱一斤,但得有票。”

苏暖踮着脚尖看了一眼,有水果硬糖、橘子瓣以及奶糖。花花绿绿的糖纸包裹着,还挺好看的。

梳着麻花辫的售货营业员头都没抬,正在一脸不耐烦地收拾柜台。

“到底买不买?”

“不买就走开,不要碍着后面的人。”

苏暖:这个时代的特色真冲。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被凶了,妇人面色尴尬,却出乎意料的没有闹起来,只是慌忙掏钱道,“买买买,同志麻烦给我称一斤。”糖块被牛皮纸包起来,扎个绳拎着就能走。

供销社里面最中间的位置摆放了一块最流行的沪市机械手表,旁边还有收音机和卡带机。

逛了一圈后,苏暖十分清晰的认识到了在这个时代没有票寸步难行。

买粮食要用粮票,买食用油要用油票,买肉要用肉票,买布要用布票,买棉花要用棉花票,买煤要用煤票。小到火柴针头肥皂,大到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结婚三大件,一律凭票购买。

还有烟酒糖盐同样离不开与之配套的各种各样的副食票。

城里居民除了各种票还有购物本,像煤油米面火柴等在购物本上登记,每月都有定量。包含了生活中各个方面,吃喝拉撒,衣食住行。

从供销社出来,望着外面还在排队的人,苏暖思索该怎么把空间里的东西拿出来呢?

那就只有一个地方有了,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