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华夏名人录 > 第80章 廉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廉颇的故事

一、简介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中国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廉颇一生征战数十年,破齐败燕,守卫长平,战功卓着。他与蔺相如的“将相和”事迹,更成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后世有说法将廉颇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二、人物生平

1、破齐扬名

赵惠文王在位前期,东方六国中以齐国最为强盛,齐国与秦国各为东西方强国。为了遏制齐国的扩张势头,赵惠文王决定联合其他诸侯国共同对抗齐国。赵惠文王十五年(前284年),赵国名将乐毅同时担任燕、赵之相,联合秦、韩、魏等国,形成五国联军伐齐的态势。在这场规模空前的军事行动中,廉颇也率领赵军参与了战斗。

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廉颇带领赵军长驱直入齐国境内,与齐军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他凭借出色的指挥才能和赵军的勇猛善战,成功攻取了齐国的阳晋(今山东郓城西),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此战不仅展现了廉颇的勇猛善战和出色的指挥才能,也让他在赵国军界崭露头角,威震诸侯。战后,廉颇被拜为上卿(上卿为当时的高级爵位),成为赵国的重要将领。

2、负荆请罪

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赵国得到了一块珍贵的和氏璧,秦国得知后提出愿以十五座城池换取这块宝玉。惠文王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以他的大智大勇成功地将和氏璧完好地带回了赵国,取得了对秦外交的胜利。然而,秦国并不甘心失败,随后多次派兵攻打赵国。

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秦国再次出兵攻打赵国,占领了石城。第二年,秦国又派兵攻打赵国,杀了二万赵军。面对秦国的咄咄逼人,秦昭襄王提出与惠文王在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会盟言和。惠文王害怕秦国会设下埋伏,不愿前往。但廉颇和蔺相如认为惠文王应该前往以显示赵国的坚强和惠文王的果敢。最终,惠文王在廉颇和蔺相如的陪同下前往渑池与秦昭襄王会盟。

在渑池会上,蔺相如凭借他的机智和勇敢为赵国挽回了声誉并对秦昭襄王和群臣产生了震慑。最终使得惠文王平安归来。然而,由于蔺相如在这次外交行动中的出色表现他被赵惠文王封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深感不服他认为自己作为赵国的大将有着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却地位在他之上。他扬言要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多次谦让退避不与廉颇计较。廉颇的门客见状纷纷向他直言进谏但蔺相如却以国家大局为重坚持忍让。最终廉颇得知了蔺相如的良苦用心深感惭愧。他脱下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两人遂成为刎颈之交共同为赵国的繁荣稳定而努力。

3、转战四方

在廉颇和蔺相如的共同努力下赵国的国力逐渐增强。廉颇也继续带领赵军转战四方为赵国的扩张和防御立下了汗马功劳。

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赵惠文王二十三年(前276年),赵将楼昌领兵进攻魏国的几邑(今河北大名)未能夺取。廉颇再次领兵出征成功将几邑占领。赵惠文王二十四年(前275年),廉颇又率军伐魏攻陷防陵(今河南安阳南二十里)筑城而还随后又攻取了安阳(今河南安阳西南四十三里)。这些战役不仅扩大了赵国的领土也进一步提升了廉颇在军界的地位。

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前270年),秦昭襄王不满惠文王违背盟约派中更胡阳出兵进攻赵国重镇阏与(今山西和顺)。惠文王召见廉颇询问对策但廉颇认为道远地险难以援救。最后惠文王派赵奢领兵救援大破秦军。在这场战役中廉颇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他作为赵国的重要将领为赵奢提供了有力的支援和保障。

4、长平之战

赵惠文王三十三年(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其子赵孝成王立。赵孝成王四年(前262年),秦国进攻韩地上党郡(郡治壶关今山西长治东南)。上党的韩国守军孤立无援太守冯亭便将上党献给了赵国。于是秦赵之间围绕着争夺上党地区发生了战争。此时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执掌军事事务的只有廉颇。因此孝成王在赵孝成王六年(前260年)四月命廉颇统帅赵军阻秦军于长平(今山西晋城高平市西北)。

面对秦军的强大攻势廉颇采取了筑垒固守、疲惫敌军的作战方针。他命令赵军凭借山险筑起森严壁垒与秦军形成对峙态势。秦军虽然多次发动攻势但都被赵军击退。然而由于赵军长途跋涉而至兵力处于劣势态势上也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因此廉颇的固守策略虽然有效但也让赵军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秦国在战场上数战告捷但由于廉颇的固守策略始终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于是秦国便使出了反间计让孝成王相信秦国最担心、最害怕的是用赵括(赵奢之子)替代廉颇。孝成王求胜心切终于中了反间计认为廉颇怯战强行罢免了廉颇的职务用赵括为将。

赵括代替了廉颇的职务后完全改变了廉颇制定的战略部署撤换了许多军官。他轻敌冒进导致赵军陷入了秦军的包围之中。秦昭襄王见赵国用赵括为将便暗中派武安君白起率兵奔赴前线统兵攻赵。九月白起大败赵括军于长平射杀赵括坑杀赵军四十余万。长平之战赵军共阵亡士兵四十五万赵国几乎灭亡。

长平之战的失败对赵国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它不仅让赵国损失了大量的兵力和将领也让赵国的国力受到了严重的削弱。而廉颇虽然因为反间计被罢免了职务但他在这场战役中的固守策略仍然为赵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如果赵孝成王能够坚持用廉颇为将或许赵军就不会遭受如此惨重的失败。

5、破燕拜相

长平之战后赵国的国力虽然受到了严重的削弱但廉颇仍然带领赵军努力抵御外敌的入侵。赵孝成王十五年(前251年),燕王喜派丞相栗腹同赵国交好但栗腹回国后却向燕王提议趁机进攻赵国。燕王喜不听昌国君乐间、大夫将渠的劝阻出动了两支军队共两千辆战车命栗腹率军进攻鄗城(今河北高邑东南)卿秦等率军进攻代地(今河北蔚县东北)。

燕军行进至宋子(今河北晋县南)时孝成王决定派廉颇领兵反击。廉颇在鄗城大败燕军杀死(一说俘获)栗腹;又在代地大破卿秦等军将其俘获。他乘胜追击五百余里包围了燕都蓟城(今北京市西南)迫使燕国启用将渠为相并割让五座城池求和。此战赵军在廉颇的指挥下以少胜多成为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战例之一。战后孝成王把尉文一地封给廉颇赐号“信平君”并授官假相国。

6、悒悒而终

然而廉颇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太久。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前245年),廉颇带兵攻取魏国的繁阳(今河南内黄西北)。然而就在同一年孝成王去世其子赵悼襄王继位。悼襄王一继位就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他。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也离开赵国投奔魏国居于大梁(今河南开封)。

廉颇在大梁住了很久但魏王并不信任和重用他。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悼襄王想再任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于是悼襄王派遣使者去慰问廉颇看他是否可用。然而廉颇的仇人郭开却贿赂使者让他说廉颇的坏话。使者回来报告说廉颇虽然饭量还好但已经老了。悼襄王因此没有再用廉颇。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他说:“我思用赵人。”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起用他致使廉颇抑郁不乐最终在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逝世。廉颇的一生以忠诚于国家和民族为己任他的军事才能和高尚品德将永远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

三、主要影响

1、军事成就

廉颇作为赵国末期的主要军事将领征战数十年战功卓着。他破齐败燕守卫长平为赵国的安全和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在战国末期堪称一流。

2、政治影响

廉颇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还是一位有政治远见的将领。他明白将相和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因此与蔺相如结为刎颈之交共同为赵国的繁荣稳定而努力。他的这种政治智慧也为后世所称颂。

3、文化影响

廉颇的故事和事迹被后世广泛传颂并成为了许多文学作品的题材和灵感来源。他与蔺相如的“将相和”事迹更成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廉颇的形象也因此深入人心成为后世敬仰的英雄人物之一。

四、轶事典故

1、门客反复

廉颇从长平免职回家失去权势的时候原来的门客都离开了。等到再被重用当将军门客们又都聚拢上来。廉颇很是感慨要他们退去门客告诉他:“这没什么奇怪。是以市场上的买卖方式交朋友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您您没有权势我们就离开这本是买卖常理。又有什么埋怨的呢?”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世态炎凉但也展现了廉颇的豁达和明智。

2、长平传说

廉颇在长平之战中抵御秦军后世据此流传了不少关于他的故事。

赵军运沙:赵国为抗击秦军派廉颇屯兵长平。廉颇发现山腰有大量黄沙便令士卒用牛皮和苇席在山中修起一座座“粮仓”并暗令士卒于夜间拉运黄沙装入仓中。秦兵见赵军军粮积如山不敢轻易来犯。直到长平之战赵军大败后秦军才发现仓中装的全是黄沙。后人便将此山称为大粮山把摩天岭改称营防岭。

巧计退秦军:长平之战时廉颇率军抵御秦军。他出邯郸西门来到离城50里的一座小山下安营扎寨。他令士兵把军中的粮食盛到布袋里都摆到小山上派人严密看守然后四处贴下告示:粮草重地任何人不得靠近违令者斩。白起率大军攻入武安境内探子来报发现赵军粮营大将廉颇带重兵把守。白起亲自前去察看只见赵军营中粮食堆积如山号旗严整于是仰天叹息道:“赵军粮足兵精天不助我也。”急忙下令退兵。从此这座无名小山就被称作粟山。

三村名:

三甲村:据说赵括来到前线接替廉颇时廉颇告诉他秦军千里奔袭利在速战应以守为主。并以“守势图”相托。不料赵括却冷眼相待廉颇大怒之下离开大营骑马驰奔。路过一村百姓跪拜他才发现自己仍然头戴帅盔身披铠甲足蹬战靴。他觉得自己已经卸职无披挂必要便把这三件东西脱在这里。人们为怀念这件事便把这个村叫三甲村。

徘徊村:廉颇越走越不放心他觉得赵括骄傲自大轻敌麻痹若轻率出击必遭惨败。再加上赵军战士和百姓的挽留他心中犹豫在一个村边徘徊犹豫了好长时间。直到邯郸发诏催他回朝他才哀叹一声离去。因此此地就被叫做徘徊村。

换马村:虽然诏书催发使廉颇去意已定但沿途百姓仍拦路乞留。据说百姓之所以能认出他来主要还是因为他骑的那匹体格高大浑身雪白的玉兔赛风驹。廉颇为了摆脱窘境经一村时忍痛换掉了他的宝马。百姓就把这个村叫换马村。

3、一篓油饺

相传河北邯郸的一篓油水饺的创制人王一香早年与父在赵国南门外开一肉包铺。有一天廉颇武灵丛台点兵路过南门外时遥远闻着肉包香味。他赶到肉包铺店购买包子时包子已卖完。廉颇说道:“你的案板上的不是包子?”王小儿说:“那是生的还得蒸。”廉颇说:“那得几个时辰?”王小儿说:“不到一个时辰。”廉颇一听心急了就将案板上的包子统统扔进开水锅里。不一会儿锅里的包子全部漂起来了。王小儿一听是廉颇赶紧把煮熟的水包端上。廉颇吃完后连声叫好:“真是一咬一口油真香。”从此王一香就把包子铺改为“一口油”水包馆生意更加红火。李氏后人继承了“一口油”的精心制作成品汁液丰富包裹馅心吃时流油。后在北宋年间改为“一篓油”传至至今。

五、后世纪念

1、历史评价

廉颇作为战国时期的杰出将领和军事家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他的一生都在为赵国的安全和繁荣而奋斗即使晚年遭到排挤和弃用也依然心系故国渴望再次为国效力。这种忠诚于国家的精神成为了后世敬仰廉颇的重要原因之一。

2、文学作品

廉颇的故事和事迹被后世广泛传颂并成为了许多文学作品的题材和灵感来源。例如《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就详细记载了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故事以及廉颇在赵国军事生涯中的辉煌篇章。此外还有许多戏曲、小说等文学作品也以廉颇为主角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其形象和故事。

3、学术研究

随着历史学和军事学等学科的发展廉颇的军事思想和策略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廉颇的军事生涯和贡献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和观点。这些学术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廉颇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也为我们认识和理解战国时期的军事实践和国际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

廉颇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尚的品德为赵国的安全和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故事和事迹不仅被后世广为传颂更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让我们铭记这位杰出的将领——廉颇的名字和他的事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