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 五常政大论第七十(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黄帝陛下闲来无事,就拉着岐伯聊起了天。黄帝抬头望了望天,又低头瞅了瞅地,一脸好奇地问:“岐伯啊,你说这天为啥老觉得西北边儿缺点啥,冷飕飕的,左边冷右边还凉飕飕的;地呢,东南角儿又像是填不满似的,右边热左边还温温柔柔的,这是咋回事儿呢?”

岐伯一听,微微一笑,那笑容里透着股子学问的味道:“陛下,这可是阴阳之气的奥秘,高低位置不同,气的多少也就不一样啦。你想啊,东南方,那是阳光的宠儿,阳气足嘛,就像是大自然把最精华的阳光雨露都洒在了这边,所以右边热乎乎的,左边呢,稍微温柔点,还是暖洋洋的。反观西北方,那就是阴气的天地了,阴气喜欢往上窜,就像咱们冬天家里暖气开足了,热气往上升一样,所以那边左边冷嗖嗖,右边也是凉快的。”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哦~原来如此,那地上有高有低,气温也就不一样了。高的地方冷,低的地方热,怪不得呢!那要是人待在这些地方,会不会有啥讲究?”

岐伯捋了捋胡子,继续说道:“对啊,陛下真是聪明绝顶!人嘛,体质各异,对气候的反应也不一样。比如你去了寒冷的地方,可能会肚子胀气;到了热乎的地儿,可能就容易长痱子、疮啥的。这时候,治疗就得讲究了,肚子胀气得让他通畅通气,出出汗;长疮了就得用温热的方法,加强体内防御,让身体自己调节平衡。这其实就是咱们中医说的‘同病异治’,看准病根儿,对症下药。”

黄帝点头如捣蒜:“对对对,那这样说来,地方不同,人的寿命长短是不是也有讲究?”

岐伯点了点头,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正是如此,阴气充足的地方,人们往往长寿;阳气过盛,则可能寿命相对较短。这就像咱们种花,土壤肥沃、水分适中,花儿自然开得长久;要是阳光太烈,水又少,花儿就容易枯萎。”

黄帝一拍大腿:“说得好!那要是有人生病了,咱们怎么治呢?”

岐伯笑了:“这简单,西北的病人,咱们就用疏散寒气、清凉滋润的方法;东南的病人呢,就得收敛热气,用温热之法。这就是所谓的‘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同样的病,治法可以大不同哦!”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有道理,有道理!那要是整个州的气候、地理环境不一样,人们的健康和寿命也会受影响吧?”

岐伯点头道:“那是自然,地势高低决定了气候的不同,进而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高山之巅,阴气为主,人们体质多偏寒;低洼之地,阳气旺盛,人们可能更容易有热性疾病。阳气旺盛的人,体质好,生命力强,可以说是‘先天优势’;而阴气重的人,则需后天调养,才能保持健康。这就是大自然的法则,也是咱们中医养生治病的基本理念。”

黄帝好奇地问岐伯:“哎,岐伯啊,你说这世上的生灵,他们的寿命长短是不是有啥讲究啊?”

岐伯捋了捋他那长长的胡子,笑眯眯地说:“黄帝啊,你问得好!你看那高山之巅,云雾缭绕,空气清冽,住在那儿的人啊,就像是天天在做深呼吸,他们的气息悠长,自然寿命也就长些,咱们称之为‘高者其气寿’。反观那些低洼潮湿之地,瘴气弥漫,居住的人们呼吸不畅,体质就容易受影响,寿命相对就短些,这便是‘下者其气夭’。这地界儿的大小不同,影响也是千差万别,小地方有小影响,大地方嘛,那影响就更大了。所以啊,咱们当医生的,不仅要会看病抓药,还得懂得天文地理,明白阴阳转换的规律,知道气运的先后次序,以及人的寿命长短和生长周期,这样才能全方位地了解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做到真正的对症下药。”

黄帝听了,连连点头:“哎呀,岐伯,你说得真是透彻!那我又有疑问了,有时候明明一整年下来,天气也没啥大变化,可有的人就是健健康康,一点小病小痛都没有,这又是为什么呢?”

岐伯微微一笑,仿佛看透了世间万物的奥秘:“黄帝啊,这你就问到点子上了。这是因为啊,每个人的身体里都藏着一股‘气’,这股气与天地间的气息是相互呼应的。有时候,虽然外界的天气没有直接影响到某个人,但天地间的‘大气运’却在悄悄地调整着每个人的身体状态。就像咱们常说的‘风水轮流转’,每个人的好运坏运,健康与否,其实都在这股气流的调控之中。有的人之所以一年到头都不生病,就是因为他们的身体与天地之气和谐共鸣,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说到这里,岐伯话锋一转,变得幽默起来:“你想象一下,咱们的身体就像是一个个小宇宙,而天地间的气息就像是那浩瀚的星空。有时候,星星们虽然看起来没咋动,但它们的能量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小宇宙。所以啊,保持身心健康,不仅要靠咱们自己的努力,还得学会顺应自然,与天地同呼吸,共命运!”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嘴道:“那照你这么说,咱们是不是得天天看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啊?”

岐伯哈哈大笑:“黄帝啊,你真是太可爱了!虽然天气确实对我们的身体有一定影响,但也没必要那么夸张。关键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无论外界如何变化,都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衡。当然啦,合理的饮食和作息也是必不可少的。就像咱们中医讲究的‘药食同源’,吃什么、怎么吃,都是大有讲究的。”

说到这里,岐伯突然话锋又转,开始讲起了中医的食疗之道:“比如说,春天万物复苏,咱们就该多吃点绿色蔬菜,补充阳气;夏天炎热,可以多喝些绿豆汤,清热解毒;秋天干燥,就得多喝水,吃些润肺的食物;冬天寒冷,则应该多吃些温补的食物,比如羊肉、枸杞之类的,来抵御寒冷。这样顺应四季的变化来饮食,身体自然就能保持健康了。”

黄帝一脸好奇地问:“嘿,岐伯兄,咱继续聊聊那天文气象和人体健康的那些事儿呗!”岐伯捋了捋长胡子,笑眯眯地说:“得嘞,咱们就从‘少阳司天’说起吧。”

“您想啊,要是天上少阳星君掌舵,那火气可就噌噌往人间窜了。这火气一旺,咱们肺里的清气就得往上顶,跟它较劲。您瞅瞅,这天空白云飘飘,金色光芒四射,美则美矣,但草木可就遭殃了,不是被烤焦了就是病怏怏的。人呢,也跟着遭罪,咳嗽、打喷嚏、流鼻血、鼻塞不通气,还有那些个皮肤上的小包包,哎呀,简直是热得让人怀疑人生。更别提大暑天里,走两步都能出一身汗,热得跟蒸笼似的。”

“还有那风啊,刮得地上尘土飞扬,出门不带口罩简直没法活。这风带着火气,吹得人心疼、胃疼,感觉胸口跟堵了块大石头似的,气都喘不顺。这病啊,来得快,去得也急,就像夏天的雷阵雨,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遇到“少阳司天”这种大火炉天气,咱们就可以多吃点清凉的瓜果,像西瓜、黄瓜之类的,给身体降降温。再来点绿豆汤、菊花茶,清热解毒,那效果,杠杠的!当然了,如果身体真的不舒服了,也别硬扛,找大夫瞧瞧,开点对症的药方,才是王道。

“再瞧瞧‘阳明司天’,那可是干燥界的扛把子。一到这时候,干燥之气嗖嗖往下降,肝木呢,就蹭蹭往上长,想要吸收点雨露滋润,结果大地一片萧瑟,草木凋零,就像秋天提前来了似的。人嘛,肝木一受影响,心情就烦躁,眼睛红彤彤的,手还老是不自觉地抖啊抖,跟筛糠似的。站久了腿还软,跟踩了棉花一样。”

“突然来那么一阵热浪,热得土都冒烟了,感觉整个世界都要燃烧起来。这阳气啊,憋久了总得发泄,结果呢,小便颜色都变了,体温忽高忽低,跟得了疟疾似的。心里头那个痛啊,简直比吃了黄连还苦。更神奇的是,河水都不结冰了,冬眠的小虫子也跑出来凑热闹,这世道,真是啥都有!”

“阳明司天”这种干燥天气,咱们就得注意补水保湿了。多喝水,多吃些滋润的食物,比如银耳、百合、梨子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还有啊,别忘了给皮肤也来点滋润,擦点保湿霜,免得干燥得跟树皮似的。

如果太阳大爷突然心情大好,决定亲自下凡来巡个逻,那可是不得了的大事!在中医的世界里,这叫做“太阳司天”。太阳一来,寒气也跟着凑热闹,从天上嗖嗖往下窜,好像冬天的寒流提前来访。这时候,咱们的心火小弟可不含糊,它“嗖”地一下往上窜,要和这寒气斗个高低。于是,天空中仿佛燃起了一把无形的火,照亮了天际,却也预示着大地即将经历一场“冰火两重天”的考验。

这心火一旺,人就开始觉得心里热乎乎的,像揣了个小火炉,烦躁不安;喉咙干得能冒烟,喝水都不解渴;鼻子也不安分,打喷嚏、流鼻涕成了家常便饭;心情还莫名低落,动不动就悲春伤秋,打个哈欠都能连成串儿。更绝的是,这热气在体内乱窜,搞得人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但别急,寒气也不是吃素的,时不时来个“回马枪”,霜冻提前降临,让人措手不及。记性也跟着变差,严重点的,心脏还会隐隐作痛,仿佛在说:“这天气,我也是醉了!”

不过,大自然的平衡之道总是那么玄妙。土地因为水汽的充足而变得湿润,河流湖泊也水量充沛,但别忘了,寒气可是个不速之客,它一来,整个世界都变得阴沉沉的,湿气重得能拧出水来。这湿气啊,不仅让环境变得黏糊糊的,还悄悄侵入人体,让人食欲不振,肚子胀得像气球,皮肤也变得粗糙不堪,筋骨不利索,严重的还会肿成“包子脸”,背后还长出个痈来,疼得人直哼哼。

对于“太阳司天”带来的心火旺盛,我们可以按摩心包经上的“内关穴”,这个穴位就像是心灵的开关,轻轻一按,就能让烦躁的心情平复下来。再配上一杯清热的菊花茶,简直是夏日里的清凉小确幸。

说完太阳大爷的热闹,咱们再来看看另一位大佬——厥阴风木。这家伙一上场,那就是“风起云涌”的节奏。它带着一股子不可一世的劲儿,从天上呼啸而来,直接影响了咱们的脾胃大哥。脾胃大哥一看,风这么大,赶紧往上顶,生怕自己被吹跑了。结果呢,这土就堆得老高,一片黄澄澄的,看起来挺肥沃,实则暗藏危机。

水元素一看不对劲,赶紧撤退,生怕被这股子风气给卷跑了。这下可好,水灾变成了旱灾,河流湖泊都干了,土地干裂得像老树皮。人体呢,也跟着遭殃,体重莫名增加,肌肉开始萎缩,吃东西没胃口,嘴巴里还老觉得不对劲。风在天地间肆意游荡,云彩被吹得七零八落,人走在路上都得眯着眼,生怕被风沙迷了眼,耳朵里还嗡嗡作响,像是住进了一群小蜜蜂。

更有趣的是,当火气也加入这场混战,那简直是热上加热,烤得大地都快冒烟了。动物们纷纷提前结束冬眠,出来找水喝;河流即便在冬天也不结冰,仿佛在说:“这天气,我也是醉了!”而这一切的变化,都来得那么突然,仿佛是大自然在跟我们玩一场速度与激情的游戏。

对于“厥阴司天”引起的脾胃不适,我们可以尝试艾灸“足三里穴”,这个穴位被誉为“长寿穴”,能够温中散寒,健脾和胃,让你的脾胃重新焕发生机。同时,饮食上也要注意清淡,多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如山药、薏米等,让身体由内而外散发出健康的气息。

如果天空有个总导演,每年还换班,今年轮到了“少阴”这位大佬来掌舵,天气可就热闹了!少阴这家伙,一来就带着一股子热腾腾的“热气”,直接从天上降临人间,仿佛开了个大号的暖气机。这下子,地上的小伙伴们,特别是咱们的肺脏,可就得忙着应对了。

肺脏啊,它本是个清高的主儿,喜欢凉爽的环境,结果现在被这股子热气一撩拨,嘿,它也不甘示弱,直接“上从”起来,跟那热气玩起了对抗游戏。这一对抗可好,白色的雾气(代表金属性的气息,也就是肺气的象征)开始在空气中弥漫,就像是大自然在提醒我们:“看,这就是金的力量!”

不过,别光顾着看风景,这变化对自然界和咱们人体可都是不小的考验。草木们首先遭殃,不是枯黄就是生病,仿佛在说:“热死我了,水呢?水呢?”而咱们人呢,也开始出现各种不适:喘啊、呕啊、一会儿冷一会儿热,就像是在玩体温过山车;还有那喷嚏、流鼻涕、流鼻血,鼻子堵得跟个猪八戒似的,难受极了。更夸张的是,如果这热气太过嚣张,还会引发大面积的“大暑流行”,热得跟烤炉似的,人走在街上都能听见“滋滋”作响,好像连石头都要被烤化了,真是“金烁石流”,场面堪比科幻大片!

但别急,好戏还在后头呢!虽然天空上热得不行,但地面却渐渐变得干燥而清新,仿佛是大自然在自我调节,一阵阵凉爽的风(咱们就叫它“凄沧风”吧,听起来就很有诗意)频繁造访,让人暂时忘却了头顶的烈日。不过,这风也不是省油的灯,它一来,有的人就开始感觉胁部隐隐作痛,还老爱长叹一口气,仿佛能借此把胸中的郁闷都吐出来。这就是“肃杀之气”开始发威了,连草木都感受到了这股力量,纷纷开始换季换装,展现出了秋天特有的风姿。

说到这里,咱们不妨来点实际的,聊聊怎么应对这“少阴司天”带来的种种不适。首先,得学会“顺天而行”,饮食上多吃些清热润肺的食物,比如雪梨、百合、银耳这些白色系的美食,它们就像是肺脏的小保镖,能帮咱们抵挡热气的侵袭。经常按揉“太渊穴”(位于手腕横纹上,桡动脉搏动处),这可是肺经的原穴,按一按,就相当于给肺脏做了个SpA,舒缓又解乏。

至于方剂嘛,咱们可以来个“清肺润燥饮”的dIY教程:取桑叶10克(清肺热)、百合15克(润肺止咳)、麦冬10克(养阴生津)、甘草5克(调和诸药),加水煮沸后小火慢炖20分钟,一杯清甜可口的润肺茶就出炉了。喝上一口,感觉整个人都清爽了起来,仿佛连呼吸都变得更加顺畅了呢!

咱们再来聊聊脉象。在“少阴司天”的时候,如果感觉身体不适,不妨自己摸摸脉,看看有啥变化。虽然这里不能手把手教你摸脉,但简单来说,如果脉象偏浮数(就是摸起来感觉脉跳得又快又浅),那可能就是体内有热了;如果脉象还伴有弦紧感(就像摸到一根紧绷的弦),那可能还有气机不畅的问题。这时候,就更要注意调整饮食、作息,必要时还得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哦!

话说这“太阴司天”啊,就像是老天爷派了个高冷女神来掌管一年的气候大权,她一出手,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整个自然界都得跟着她的节奏走。

想象一下,女神轻轻一挥衣袖,天地间便弥漫起一股子湿漉漉的气息,这就是“湿气下临”了。这湿气可不是一般的潮,它带着点神秘,仿佛能渗透到每一寸土地,每一片叶子,甚至咱们的身体里。这时候啊,咱们体内的肾气,就像是被这股子湿气勾了魂,不由自主地往上窜,这就是“肾气上从”。您还别说,这肾气一乱窜,身体可就得闹别扭了。

您瞧,天空开始变得阴沉,黑云压城城欲摧,仿佛连颜色都染上了水墨画的韵味,这就是“黑起水变”。紧接着,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和雨云交织的味道,就像是老天爷在抽烟斗,不小心把烟灰洒到了人间,这就是“埃冒云雨”。

这时候啊,咱们的身体也开始抗议了。胸口像是被什么堵住了,呼吸不畅快,这就是“胸中不利”。更糟糕的是,有的人还会觉得下半身软绵绵的,使不上劲儿,这就是“阴痿”。这肾气一乱,整个人的精气神都跟着大衰,感觉就像是手机电量瞬间掉到1%,想动都动不了,这就是“气大衰,而不起不用”。

更有趣的是,这时候你要是扭个腰、转个身,嘿,那叫一个费劲儿,就像是老旧的机器零件生锈了一样,这就是“反腰脽痛动转不便也”。更别提那手脚冰凉的“厥逆”感了,简直是冬天提前到来,让人直呼“冻手冻脚”。

再来说说这自然界的变化吧。大地开始悄悄收藏起它的阳气,准备迎接大寒的到来。那些冬眠的小虫子们,一个个都提前找好了温暖的窝,生怕被冻成冰棍儿,这就是“蛰虫早附”。而咱们的心下,也就是胃那块儿,也可能会隐隐作痛,就像是吃了什么不对付的东西,这就是“心下否痛”。再看那地面,冻得跟镜子似的,裂缝里都是冰,走路都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留神就摔个屁股蹲儿。

说到这,您是不是觉得这湿气跟肾气的事儿还挺有意思的?别急,咱们还没说完呢。您知道吗?这湿气要是太过猖狂,还会影响到咱们的五脏六腑。比如说,它要是欺负到肺(金)头上,那肺就得找肾(水)来帮忙镇压。结果呢,肾一忙起来,水就多了,咱们吃东西的时候,就会觉得味道特别咸,这就是“乘金则止水增,味乃咸”。但您也别以为这是好事儿,因为水多了,身体里的水液循环反而会变慢,这就是“行水减”了。

说到这儿,咱们得给那些被湿气困扰的朋友们支几招了。首先啊,得注意饮食,少吃生冷油腻的食物,多吃点健脾祛湿的食物,比如薏米、红豆啥的。还有啊,多运动运动,出出汗,把体内的湿气排出去。当然啦,如果情况严重的话,还是得找专业的中医大夫瞧瞧,开点方子调理调理。

至于穴位嘛,咱们可以揉揉足三里、阴陵泉这些健脾祛湿的穴位。足三里啊,就像是身体里的“除湿机”,多揉揉它,能让身体里的湿气少很多。而阴陵泉呢,则是身体里的“排水沟”,多按按它,能让身体里的水液循环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