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她叫阿凉 > 第59章 阿凉,阿凉,我做到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9章 阿凉,阿凉,我做到了

此时的漳州段家,段文畅看着在座的三位好友。

“吕兄上次说的事真能成吗,那黑旗寨的人能上当?”

吕家二爷是个白白胖胖的年轻人,虽然是排行老二,但最受如今的家主看重,很多大事也交给他,当然他在年轻人中算起来是不错的。

他好像害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钱一样,通身的金啊玉啊,要不是金色和黄色相近,穿这个颜色容易招祸,段文畅相信,他一定会把金色穿在身上。

尤其是脖子的金色项圈,和手上的金色戒指,还有头上的 金冠,看上去就是大型的孩童。

吕家二爷有个和他打扮一样的名字,叫吕金灿。

吕金灿看段文畅质疑自己,有些不高兴,他漫不经心的把玩着手上的金戒指,语气一股看不上段家胆小的样子。

“段家主放心吧,万无一失,我可没告诉他们是谁的车队,只说一支粮食商队,黑旗寨的人不是爱抢商队吗,就让他们去抢吧。”

被看不起的段文畅心里有些不高兴,明明四大家都是差不多,凭什么这吕家就想做他们几家的头?

就因为有吕家有个姑娘是总督大人的贵妾?

不过,这件事还好被吕家好歹办妥了,要不然,他们堆积的粮食可真就要出事。

江南的天气和乾州,柴州相差 太大,容易生虫子不说,关键还爱发霉。

其实屯在粮仓还好点,可这次屯了很多米,粮仓不够用。

要是朝廷不买他们的粮食,那就真要赔死。

曹大人老早就给他们四家通过气,说今年是多事之秋,多屯粮食总没错。

没想到被他给说对了,至于这对了背后的事,段文畅不敢想,他怕自己被吓死,可已经上了这艘船,是万万不可中途下去的。

那样会被摔的粉身碎骨。

至于何家和陆家,从来都是和吕家同气连枝,没什么好说的。

四大粮商还在畅想怎么高价把粮食卖给官府的时候,阿凉和陈路见面了。

看着黑了很多,却更精神的陈路,阿凉心里想,人啊,还是得多干活。

以前跟在燕修然身边的那个眼高于顶的少年,感觉长大不少。

说起来,在肃州真正救自己的其实是陈路。

“阿凉,阿凉,我做到了,我带回来十万石粮食。”

他的声音里是能听出来的愉悦,可见他这一路上除了愉快,还有成就感。

阿凉安排人把粮食运进城,自己拉着他问话。

“有没有见到传说中的 绿林土匪?”

她其实有点好奇的,从小到大,没有见过所谓的土匪,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会在路中间高呼:“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

陈路:“见到了,我还把那土匪窝三当家的右臂给砍了。”

豁!

不愧是燕修然的手下,厉害。

“他们没追上来报仇?”

不是说土匪是最讲义气的吗?

陈路笑着把自己从扔令牌,到把令牌上的字念出来时,土匪的表情,和态度的变化都说了一遍。

阿凉听的直感叹,还是皇权最至高无上啊。

还好不是钱之桃他们送粮。

粮食问题解决了,灾民也妥善安置了,阿凉一时间竟闲了下来。

不过,也在这个时候,工部的人到了,这次来的是个中年儒雅大叔,爱笑又和气。

就连知道阿凉一个女子插手政事,他也没表现出不赞同或者厌恶,甚至还夸她有能力,鼓励她好好干。

据说这位家里也是个了不得的世家,清河崔氏。

崔家在读书这方面很有名,但人家光读书教书,不入朝堂,几百年来一直如此,所以这崔家才能延续至今。

没想到传到了上一代,出了崔高远这么个奇葩。

不爱读书,爱捣鼓东西,什么木工,算学,还爱捣鼓机关。

本来是崔高远的一个小爱好,可当年先帝微服到清河,恰好看到了崔高远高谈阔论,动手能力还强。

就让他进了工部。

做了一个小小的工匠,没想到人家不仅动手能力强,别的能力更不在话下,毕竟是崔氏出来的。

就这样,一路坐到了工部侍郎的位置,人家现在才刚刚四十,如果不出意外,下一个工部尚书就是这位了。

他人不错,阿凉就建议让灾民里的青壮年,去莲子峡的上游引流水,然后参与建造水库,以此来换取相应的报酬,不管是银钱,还是粮食。

总比他们一直把人养在城外强吧。

米粮也撑不住。

“这件事在来的路上,我就考虑过,不过又害怕他们有疫病,就没提,没想到凉姑娘现在提起来,那本官就要找殿下和凉姑娘确定一下。

真的没问题吗?”

他的担忧阿凉能理解,要是真有疫病,到了施工地点再传染开来,那就麻烦了。

她自信一笑:“大人尽管放心,挑选到的人就让大夫专门查看一番,每个人都要诊脉,只要有传染病的一律不去。”

“凉姑娘如此谨慎 ,本官就放心了。”

两人交谈的时候,燕正雅一直端坐在上首,没有插嘴的意思,他本来就是个性子懒怠的人,现在有阿凉做嘴替,他巴不得呢。

他又一次在要是阿凉是个男子就好了,和幸好阿凉不是男子中纠结。

当周子昂把要动用灾民修水库,换粮食银钱这个消息传达下去的时候,灾民们都沸腾了。

“周大人,是真的吗?”

“大人,老头还能干得动,我儿子,我孙子都有一把子力气,能不能都来。”

这老头叫王大山,家里人口多,儿子孙子也多,虽说衙门每天都给发米粥,但到底是数量有限,也就刚刚能填饱肚子的程度。

现在有这好事,他们当然要去,不说能不能赚到粮食银钱,就说自家,人口少了,女眷和小孩总能多吃点。

要是能赚到工钱就更好了,天大的好事这是。

一时间,这个消息在灾民聚集处传开了,大家围成一团在讨论。

最后还是周子昂,让每个负责点的责任人去传达。

当他们知道这件事是 太子手下的人提的时,一时间,个个都面向城门处,跪下高呼太子殿下千岁。

和阿凉一起站在城门上的太子和崔高远,看到这一幕,心情很不错。

只有阿凉没出声,她知道,太子声望过大也不一定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