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武彪按照郭嘉的意见,一方面安置从西域迁徙过来的百姓,一面又从内地迁徙百姓到西域。要占领这块广袤而又人烟稀少的土地,没有人是不行的。只让原住民生活在这里,又势必与大夏离心离德,长此以往,必将生乱。

但是,一百万人,加上一百万没有迁徙的原住民,一共才二百万人,也无法填满这片土地。人口问题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事,整个大夏兵连祸结,人烟稀少,还是从长计议吧。

武彪把西部问题全部交由郭嘉处理,这让他压力倍增。这里充满未知、变数无穷。连一张清楚点的舆图都没有。每向前走一步都是走向未知。

春天,正是这里风沙肆虐的季节。他骑在一峰骆驼上,他没有过这样的经验,骆驼大步向前走着,每走一步,他都像坐在船上一样起伏摇摆着。腹中一阵阵地恶心难受。一张嘴,早上吃进肚子里的积食全部吐了出来。

身边的勤务兵见状马上勒停了骆驼,让骆驼跪下,把郭嘉扶了下来,让他躺在担架上。

几个将军围过来,看到郭嘉脸色蜡黄,像是生病了。身边的几个医师过来诊脉,也查不出个结果。只是说,他应该是积劳过度,又加上水土不服,身体严重脱水。应该找个绿洲,让他休息一阵再走。

在沙漠里行进,骑骆驼是最舒适安全的。骑马更难受,马蹄陷在沙里,马上的人颠簸的更厉害。但是骆驼行走,身体起伏大,不习惯的人容易产生失重感,头晕恶心。郭嘉就是这样的人。

几个军长一商量,决定让士兵用担架抬着他走。在沙漠里人也走不稳,他们做了个四人抬的担架,减轻抬担架人的负荷,好在他们人多。

这时他们离开哈密六十多里地,一个带路的哈密向导说:“向西南二十多里有个水湾,他们叫‘哈斯泉’,那里常有羚羊等沙漠动物喝水,沙漠里的行商业常在那里打尖。”

军长派了一个连护送郭嘉参谋长去哈斯泉休息。对参谋长说:“这里离前面吐鲁番还很远,到兴都库什山就更远了,要不你还是回哈密吧,那里的条件能好一些。”

郭嘉无力地抬了抬头说:“我没事,缓一缓休息一阵就会好的。记住我的话,只要我还活着,就抬着我往西走。如果我死了,就把我埋在沙漠里,让我的头向着兴都库什山。”

众军官听闻此言,皆掩泣。

大军还要继续前行。他们留下一个团长带着一个连陪护参谋长。军长对团长说:“我们要满足参谋长的心愿。如果他身体好了起来,就把他抬到吐鲁番,在那里修养一个月,身体养好了再继续前行。”

“万一发生意外,也要把他的遗体抬到吐鲁番,给他选一个好地方建个墓地,让他的头向西埋葬。他永远是我们西路军的一面旗帜!”

军长抽泣着说完这句话,上马疾行。临走又说了一句:“如果真发生那样的事,一定要向总部发急件。”

护送郭嘉的连队,走了两个时辰,终于找到哈斯泉。泉边长着几棵矮小却苍劲的胡杨树。

士兵们在这里搭了个帐篷,让参谋长躺了进去。随队军医身上只有回血生肌丹和健骨回气丹,都是治疗外伤止血的。他身上还有五粒救命的聚灵丹,这是每位军长以上军官配备一颗的药,军长临走时都留给郭嘉参谋长了。

这时,郭嘉身体发烫,嘴唇干裂,已经有些昏迷了。军医让烧了开水,给他服下一粒聚灵丹。他的神色慢慢好了一些,呼吸也匀称了,众人心里踏实了些。

半夜,沙漠上突然狂风四起士兵们起来,风能把人吹跑。众人急忙压住帐篷。把骆驼牵到上风处,但这也抵挡不住肆虐的狂风,不一会儿,上风口就堆满了沙子,似要把骆驼掩埋住。

帐篷终于没能抵挡住狂风,被刮跑了。士兵们臂膀挽着臂膀一排排地坐在郭嘉的上风口,任凭风沙打在他们脸上身上。

终于,东方露出晨曦,风沙小了下来。医生挤了些骆驼奶,点着火热了,给郭嘉喝下去。

郭嘉看着昨夜士兵们抵挡风沙形成的沙丘,嘴唇动了一下,艰难地说:“谢谢战友们。”顽强的毅力支撑着他的生命。

他把团长叫过来,吃力地说:“我不行了,马上给总部去信,让他们派新的指挥员来镇守经营西域吧。”说完,闭上眼睛昏睡过去。

团长按照他的意思给总部写了信,让通讯员加急送往总部。

武彪接到郭嘉的加急信,已经是十天以后了。看了信他大惊失色。他知道,如果不是万不得已,病情到了最后时刻,郭嘉是绝不会发出这样的信的。

他急忙找来武青武辰,把郭嘉的病情说了。武辰说:“他这主要还是精神过劳加环境不适造成的。我请师傅现在马上炼几副丹药,我亲自给他送过去。”武青也同意他的安排,目前这是最快最权威的处理方式了。

武青说:“但愿聚魂丹能帮他延长一段时间生命,能够等到武辰到达。”

武彪找到张子房,说了郭嘉的病情:“他肯定是不能再在西北边陲工作了。现在找谁替换他呢?”

张子房也叹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呀。像他这样胸怀韬略又对国家忠心耿耿的人实在难找呀。”

武彪想了一下说:“我觉得徐茂公最合适,不过他现在在金陵,要赶到那里恐怕要一个月了。”

张子房道:“既然选定就赶紧下命令吧,事不宜迟。”

现在他们都在夏口,马上修书一封,命令徐茂公十万火急,放下手头一切工作,马上兼程赶往长安,有重要的任务交给他。

送走信使后,武彪觉得心里不踏实,又给长安关英龙写了封加急信。让他跟徐茂公交代,一定要按照郭嘉的部署办理西部的事情。这个部署总部经过深思熟虑,认为是最佳方案,要尽可能达成这个部署。这个决心不能动摇。

这个部署包括1.将半数原西部原住民迁往内地,这件事已经在办;

2.从鄂西川蜀及陕西迁徙百万移民进入西部,多征年轻妇女。

3.将来西部大军要屯田边疆,与这些年轻妇女结合,把西部彻底大夏化。

4.将西部防线设在兴都库什山。兴都库什山以东地区要由大夏管控经营。

西部战事虽然还没完结,有郭嘉在,武彪对那里并不担心。现在郭嘉出了状况,武彪不仅担忧起来,一连几天都睡不好觉,茶饭不思。

又过了五天,西北来信,郭嘉在哈密的哈斯泉与世长辞了。

武彪张子房等一众军官皆大恸,总部里哀声四起。武彪令总部下半旗致哀。同时下令,让西北军按照郭嘉的遗愿,在吐鲁番为郭嘉建陵墓,头朝兴都库什山安葬。

郭嘉今年才三十一岁,英年早逝,为大夏一统竟然尚未婚配。家国情怀令人钦佩不已。武彪以国家主席的身份,令西北都督府,为郭嘉树三十一尺高纪念碑。

武彪亲自为纪念碑题字:

国之栋梁

消息传遍全国,武威、辛稼轩、宋世虎、关英龙等一众最初起事的将军们皆痛心不已。

马超这时已经到了兴都库什山,扎下营盘,正在寻找适合建城的地点。听到这个消息,大哭不已,三天未进食。他十分敬佩郭嘉的谋略、胆识和忠诚。他用他拿惯大刀的手,给郭嘉题字:

西路军之光

一个月后,徐茂公到达兴都库什山。从内地一路骑马,他并没有急于赶路,而是仔细地研究了西域的山川地理。

到达兴都库什山去与马超见了面。与马超、张骞等交流了他这一路的思考。

他说:“郭嘉参谋长原来的思考都是非常高瞻远瞩,有战略眼光。特别是他的双向移民政策,对于西域地区千秋万代的平安具有深远的意义。”

“西域地区地域广大,如果由总部在长安的西北都督府管理,有些鞭长莫及。我建议在西域的中心地带建立西域都督府来管辖西域地区。”

“这里地域广大,现在看来人烟稀少,但是放眼未来,这里是可以涵养数千万人的地区。”

“今年对波鲁这一仗,我觉得应该让我们打开眼界。西域之西也许存在更伟大的文明。将来西域应该成为大夏与西方交流的桥头堡和中转站。从长远讲,我们不要与西方战争,我们要与他们交流。”

“这种交流不限于商品的交流,还有精神上的交流、文化上的交流、思想上的交流。敢于敞开大门,迎接异域文明,能够经受住异域文明的冲击,我们大夏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文明之林。”

张骞有过西行经历,对徐茂公的话深有感触,点头称是。马超听着有点懵,但感觉上是对的。

马超问:“那我们把都督府建到哪里合适?”

徐茂公打开它自己画的舆图说:“我一路走来,觉得这个地方不错。”他手指着舆图。这里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临近天池,水草肥美地势平坦,居于西域中心。现在已经是个不小的居民点。

张骞道:“这个地方我知道,听说这里很久以前曾经有个小国在这里建国。”

三人都同意这个建议,徐茂公把这个建议写信报告给中央政府。他们则开始建设西部防线。

徐茂公的这封信还附上了当地的地理图。武彪、张子房和张居盛等看了,一致赞同徐茂公的建议。

武彪说:“这是郭嘉临终前为我们大夏开辟的一片新的疆土。我看这片疆土就叫‘新疆’吧。”

张子房说:“好名字,有创意。那都督府这个城市叫什么?”

武彪沉吟了一下没说话。张居盛道:“叫‘迪化’好不好。启迪民智,开化民风。”

“好!”武彪张子房二人齐声叫好。

武彪说:“那就任命马超为新疆都督府都督,徐茂公为新疆州政府主席,张骞为副主席。让老徐带一带张骞,将来新疆还是要交到他手里。”

二人同意。马上给徐茂公回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