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韩兵放下电话,笑容满面的对齐志强说“你也听到了,这事基本就成了。”

“咱们和厂长说好以后,单独约一下王部长,王部长是化工厂后勤部部长,正好抓这方面。”

齐志强心里一阵兴奋,没想到韩兵还真办事。

他又恭维了几句韩兵,两人就一起往三楼杨厂长的办公室走去。

来到厂长办公室,韩兵轻轻敲了下门,得到里面的回复。

两人推门进去,杨厂长正在看文件,看到韩兵他们两人进来。

很热情的招呼他们两人坐下。

然后对齐志强说“小齐,韩兵已经和你说了吧,这次多亏了你,但因为你的要求,所以不能在全厂大会上对你实行表彰了,就只能委屈你些,等以后有条件了,我会补偿你。”

齐志强赶紧站起身说“厂长,我已经得到了很多,不敢再要什么补偿,我给你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杨厂长就是欣赏齐志强这种懂进退的人。

他又笑着说“你那些对轧钢厂的改革意见我已递到了去了,上级领导看了非常重视,会在近期先对咱们轧钢厂进行改革试验,如果成功了就会向全国推广,你说说你的功劳大不大?”

齐志强没想到廖立山给的那条几条技术革新意见这么受重视。

不过想想也对,那可是后世人总结了无数年来得出来的结论,对这个年代的轧钢技术肯定帮助很大。

杨厂长又笑着说“今天你们俩来,是不是有事找我?”

韩兵连忙站起来,把齐志强准备从轧钢厂拉电还有他们村子准备办肥皂厂的说了一遍。

最后说道“厂长,我觉得小齐这个建议很好,这样咱们不仅帮助了贫困农村,而且咱们一直都在外面采购肥皂,如果他们真能生产出肥皂,咱们一年能省好多资金。”

齐志强连忙补充“厂长到时候我一定让我们大队对轧钢厂的帮助表达感谢。”

杨厂长听出了齐志强的意思,说实在出点人,出点电线,对县里这么大的轧钢厂真不算什么。

但真像齐志强说的那样,这个事在社会上的反响会很大,如果事情成了,杨厂长真的是名利双收,对他的仕途很有帮助。

杨厂长想了一会,最后拍板决定,对齐志强说“拉电这个事,轧钢厂同意了,你近期先去和你们村沟通好,一定保证这个事做到完美才行。”

齐志强没想到杨厂长这么容易就答应了,心里真是高兴。

他连忙对杨厂长说“厂长你放心,我一定把这些事办完美,不出一丝纰漏。”

杨厂长又对韩兵说“老韩,这件事你持续跟进,小齐这边有什么情况,你直接向我汇报。”

而且你先把咱们厂子这边做好准备,等小齐那边准备妥当,你就和他一起把这件事办好了。”

韩兵当然不敢拒绝,也是非常坚定的做了保证。

杨厂长又鼓励了几句齐志强,齐志强就和韩兵两人就走出了杨厂长的办公室。

齐志强他们走后,杨厂长也想了想这件事,其实杨厂长赞成这件事,不仅仅是齐志强说的那两方面。

主要还是为了感谢齐志强送给他那些轧钢厂机械技术改革意见。

他没有向齐志强说实话,其实那几份技术改革意见,杨厂长交给上级领导,上级领导经过专家评估,一直认为如果轧钢厂的机器和高炉经过技术改革,就会让轧钢厂的生产效率和产能提高好几倍。

上级领导对杨厂长大加表扬,话里话外透露给杨厂长,如果一旦试验成功,杨厂长的级别肯定会上升一个台阶。

这才是杨厂长真正帮助齐志强的原因,对于他来说,一些电线对这么大的轧钢厂真是九牛一毛,比起齐志强给他的那些改革意见,真是小巫见大巫。

杨厂长人品还是不错的,这才投桃报李决定帮助齐志强。

再说韩兵和齐志强又回到了韩兵办公室。

齐志强对韩兵说“韩叔,第二批蔬菜马上就要收割了,销售这方面还得靠您来解决。”

韩兵当然没意见,因为蔬菜的销售还有他的干股。

所以爽快的说道“你放心,蔬菜成熟,你第一时间通知我,我会联系各大厂子,到时统一售卖出去就行。”

既然韩兵给了定心丸,齐志强也放下心来。

又对韩兵说道“韩叔,今天既然没事了,我就先回去和我们大队干部沟通一下,明天上午我再来找你汇报。”

韩兵也没说什么,挥挥手就让齐志强下班了。

齐志强骑着自行车就往村子里赶,他现在心里一门心思的就是说服大队长张建国,同意建肥皂厂。

一旦他同意,他还得去找老廖赶快定制机器。

回到村子里,齐志强也没回家,直接就来到了大队长张建国家。

张建国家的院门没有关,齐志强就直接走了进去,来到屋子里,齐志强才发现张建国家里有好多人,好像在开会。

说话的是村支书,也是他们张家人,比张建国大一辈,叫做张解放,是一个退伍老兵,据说参加过解放战争,以后才把名字改成张解放的的,至于他以前的名字,村里人好像都已经忘了。

这时会议已经接近尾声,大队的几个干部都在,包括民兵连长,妇联会主任,还有两个小队队长。

齐志强站在那里也没有出声,他从他们最后的讨论中听了个大概。

原来公社通知各个村子,开始盖知青点,过段时间就有上面派来的知青来村子里下乡。

齐志强前世也从书上看到过这年代知青的下乡政策。

从66年到68年,这批知青历史上称作老三届,这几年的知青还是以主动下乡为主,大部分都被分到各个建设兵团,是有工资待遇的。

而从69年以后,可以说知青下乡就带有强制性的性质了,城里没有工作的初高中青年家庭,家中只能留一个子女,剩下的都必须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最初上级会给每个人发下乡安置费,而这批安置费,各地也会抽取一部分在各个农村盖知青点,毕竟现在村子里的住房也非常紧张。

像小说和电视上说的那种住地主家里留下的房子,你觉得可能吗?

这个年代村子里人,大多很贫穷,有地主留下的青砖大瓦房,早被村民们都分了,还留着给你知青住,而且还是一人一间,你想的真美,就差再给你配个保姆做饭得了。

大队这些干部正在商量在什么地方盖知青点,最后村支书一锤定音。

就在离牛棚不远的地方盖,那边离村里远,到时省的那些知青和村民闹矛盾,而且和那些下放人员住的不远,也便于管理他们。

等一众人说完,张建国才发现齐志强在门外站着。

笑着对齐志强说“志强,你这是找我有事?”

齐志强一看,大队干部基本都在,这样更好,把事情说了让他们做决定。

于是他笑着对张建国说“张叔,昨天我和你说的咱们村里通电那件事,我已经和轧钢厂说好了,这不我着急回来,想问问咱们大队的意见。”

众人一听东八里村要通电,顿时沸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