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重生:从倒数第一开始逆袭 > 第467章 权威的重要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直到有人饿肚子的时候才反应过来,自己一群人讨论的太过于忘我了,忘了还有大金主在旁边坐着呢。

反应过来之后,肚子已经开始抗议了,看了一下时间,从上午一直讨论到了下午三点,早已过了饭点。

老院士不好意思道,“抱歉,我们工作有时候就是这样,大家都想拿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有时候就会忘了时间和场合。”

沈从之微笑道,“没事,只是工作重要,身体更重要。”

“我已经安排好了饭菜,大家填饱肚子,休息一下,有几位昨天晚上才赶过来的,肯定没有休息好,我们明天继续讨论怎么样?”

大家点点头,这位年轻人真不错,怪不得如此年纪就成了首富。

众人去吃饭,沈从之坐在会议室,两手托腮,望着空荡荡的会议室。

这群专家不能说没有一点进展,最起码他们现在熟悉这几个地区的地形了。

从他们的讨论组,沈从之也了解到,他们现在通过多次小地震总结了一些经验。

比如,可以利用某个东西,和地震产生相同的频率,在地震刚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可以知晓。

这和沈从之心中想的差不多如出一辙,既然地震预测不了,那就在地震发生到人们感受到的期间,尽量拉长这个时间段,提供更长的逃生时间。

再比如,他们准备利用什么仪器,对地址板块进行监测,由大陆板块运动时间,推算出什么时间相撞,提前做预警。

这个很难,沈从之知道,哪怕十几年后,也没什么仪器设备可以监测大陆板块的具体情况。

北方大国向地下打洞,打了二十多年,才打到一万多米,一万多米相对于地球来说,就像人身上汗毛扎根的距离。

大陆板块距离地面都有一百多千米。

这个想法基本上不可能实现。

至少未来五十年内不可能实现。

但是!

并不是没有用。

哪怕提前一秒钟,多一秒钟的逃生时间,就意味着无数条人命。

不管是探测器,还是什么可以和地震波引起共振的东西,都可以用。

可以让专家根据地形,放在最深的地方,便于监测观察。

第二天又讨论了一天,确定了这两个方案,根据计算,每深入三千米,便会提前一秒监测到地震波。

所以当前的问题就是,该如何把监测设备放的更深。

沈从之问道,“现在这几个地方,已知的最深处有多深?”

“最深处大约六千六百多米,位于一处峡谷的天坑内,天坑深度五百多米。”

六千多米,两秒钟时间,但是沈从之依然不知足。

“如果请专业的钻井团队,你们觉得可以再下挖多少米?”

“可能一两千米左右吧,毕竟那个地方地形复杂,不太好开展钻探作业。”

沈从之一握拳,别说一两千米,哪怕一两百米也是值得的。

“那麻烦各位帮我联系最专业最先进的钻探公司,给他们一个月时间,能打多深就打多深。”

老院士犹豫道,“这个花费太大了,我们不如换个方向研究吧。”

沈从之微笑道,“不知道需要花费多少?”

“估计最少也要一千万啊,时间紧任务重,地形复杂,施工难度高,一千万是少不了的。”

沈从之淡然道,“尽快联系吧,钱不是问题,我只看结果,”

大家默然,果然是财大气粗,心里很是敬佩,活该人家是首富,看看人家的格局,为了人民的安全,为了社会和国家,视金钱如粪土。

简直就是活菩萨,做这些事对他可是看不到一点好处啊,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赞扬。

老院士站起身,激动道,“沈老板,我代表我们团队,感谢你为科学做出的巨大贡献。”

会议室顿时一片掌声,非常热烈。

沈从之有些害羞,“这是我应该做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我们回归正题,刚才老院士说了,根据你们的这么久的调查结果,越是地形复杂的地区,地震发生的可能性越大,那这几个地区哪里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老院士回道,“那自然是阿坝市,而且那边发生小等级地震的频率也高,我们现在也是把阿坝市作为重点观察对象。”

沈从之一拍桌子,道,“既然阿坝市可能性最大,那我想请各位专家写一份报告,报到上面,然后在报纸和电视上,提醒阿坝市以及周围地区的人们,注意地震的发生。”

众人面面相觑,这是几个意思?大富豪,我们明明说的只是有可能啊。

有可能懂不懂?

就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啊。

不是说了么,地震预测是全球难题。

你这样让我们写报告,怎么写?写一堆的大概?也许?似乎?好像?可能?

老院士站起身道,“这报告就不用写了吧,毕竟这种事情没法确定,就这样写报告,太不严谨了。”

沈从之反问道,“怎么不严谨?大家不是调查了好久了么,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也推断出阿坝市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极大吗?”

“如果不写报告,那我们这段时间做的什么?”

沈从之扫视一遍众人,“我想说,我们是有成果的,而且成果还不小。”

“再者,这不是普通的事情,这是灾难,大家想想,万一发生灾难,而我们本来可以做到的事情却没做,因此导致伤亡惨重,我们良心不痛吗?”

大家神色一凛,可不是,天灾人祸谁知道什么时候发生,哪怕让人们有个心理准备也是好的,万一灾难发生,也可以让他们有活下去,坚持下去的希望。

因为国家早有预防,时刻想着人民群众的安全。

这群专家是沈从之必须搞定的关键因素,必须靠他们的权威性对外宣布。

包括让几个地区的政府自己在电视台报纸上做广告,也是为了让政府背书。

只有这样,人们心里才会更愿意相信地震真的可能会发生。

沈从之没办法大张旗鼓的讲地震要发生的事情,哪怕以前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捐建学校,扛八级地震的事情,也是子虚乌有的编造国外不知名专家的话。

好在现在事情被他处理的差不多了,已经最大程度弱化自己在这件事中的影子和作用。

即使将来被怀疑,也有足够的理由说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