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惑星君被视为罚星,主司人间火事,掌管战争惩罚,预示兵祸。
传闻中,每当一个国家王朝腐败,民生凋敝之际,荧惑星君便会悄然现世,降下兵祸,引发大规模的战争,以重整凡间秩序。
如今,盛启国的圣女不仅与荧惑星君的样貌相同,就连出现的时机都恰到好处,这自然而然地地引起了梅花和百里言卿的注意。
从布庄老板那里得知,圣女正在昭华国举行巡礼。二人当机立断,连夜启程赶赴昭华国。
抵达都城后,他们又四处打听,却得知明日巡礼才会在都城正式开始。
两人商议后,觉得不必过于匆忙寻找,便在当地留宿,耐心等待了一日。
翌日,昭华国都城。
平日里繁华的街道两侧,此刻已经铺满了艳红的牡丹花,临街的栏杆上随处可见缠绕着的红色祈福带。
天色渐晚,夜幕隐隐低垂,还未到酉时,百姓们便早早自发地涌上街头,围堵起来,每个人的眼中都满是好奇和期盼。
一位脸上带着刀疤的年轻男子,神情中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感慨道:“太好了,这战争可算结束了!不管最后是谁登上皇帝,对咱们老百姓来说,只要往后不再打仗,能过上太平日子,比什么都强!”
“确实是这么个理儿!”旁边的人连忙点头,接过话茬,“我听经商的同乡讲,他因为生意上的往来,常常要去隔壁的盛启国。据他说,那边的百姓对这位圣女那可是崇敬得很,都说是她给盛启国带来好运,希望咱们今后在圣女的庇佑下,也能风调雨顺的。”
站在两人身后,头发花白的老妇也跟着附和:“我也听说了,都说这位圣女有驱邪避灾的神通呢。待会我可得站在最前面,说不定还能沾沾仙气,保我们一家平平安安的。”
梅花和百里言卿没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自昨日夜间直至此刻,诸如此类的言语,他们已经听闻了太多。
起初,他们很诧异,作为战败国的百姓,对待圣女巡礼一事的态度竟如此乐观。
后来,随着听到的议论越来越多,他们从那些零散的只言片语中,逐渐拼凑出了一些关键信息。
原来,昭华国的皇帝昏庸无道,生活极度奢靡,百姓却因赋税过重,时常饥不果腹,民间早已怨声载道。
前段时间,盛启国大兵压境,发动战争。
仅仅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昭华国便土崩瓦解,轻易被拿下,这足以见得昭华国的国力亏空已久,内部腐朽不堪。
再加上,在这南洲大陆上,关于圣女的美谈早已家喻户晓。
故而,盛启国的百姓对于圣女的到来非但不抵触,反而满怀期待,盼望着生活能迎来新的转机。
“给,糖葫芦。”百里言卿轻轻拍了拍梅花的后背,将手中那串红彤彤的糖葫芦递了过去。梅花转过身来,双臂却已经堆满了各种吃食。
“你怎么一下子买了那么多?”她耸了耸双肩,无奈道:“我都不好拿了。”
“你不是一直都喜欢吃这些吗?我怕你等得无聊,就每样都买了一些。”说着,百里言卿低下身,将梅花手中的东西都拢到了自己的怀里。
随后,他将手中的糖葫芦重新递了过去。“我帮你拿着,你先从这个开始吃。”
梅花早已习惯了百里言卿的这份照顾,道了声谢,便自顾自地吃了起来。
她时不时伸长脖子,张望着人头攒动的内道,不知不觉就挪到了第一排的位置。
半个时辰转瞬即逝,夜幕彻底降临。
长街的另一端终于有了动静,隐隐约约传来开道童子清脆的童声。
尽管距离尚远,听不太真切,但这细微的声响,却如同一把火,瞬间点燃了四周的气氛。
梅花身处人群之中,明显能够感觉到身边的人开始躁动起来。
众人似是都迫不及待的地想要一睹圣女的风采,纷纷不自觉地往内道涌动。
沿街的官兵见状,立即出声呵斥,伸开手臂阻拦。
“圣女赐福,泽被四方。祥瑞庇佑,万民安康……”开道童子的声音愈加清晰,原本喧闹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鼻息以待。
在众人的注视下,四位童子开道,十几个护卫簇拥着,一支队伍迎面走来。
一张硕大的轿辇缓缓驶来,四角悬着铜铃,四周红纱帷幔层层垂落,将轿子中光景遮住。
透过满街热闹的灯火,只能隐约瞧见卧榻上有道人影端坐其中。
“这圣女不会不止一个人吧?”梅花的身后,突然传来一道人声。
“什么意思?”有人附和着问。
那人继续说道:“实不相瞒,前年我在盛启国偶然碰到过一次圣女巡礼,当时看到的人影,分明是个女娃娃。可现在这位,这身形对不上啊。”
“你是不是看错了?今年盛启国圣女的画像都出来了,你不知道吗?大概就是这般身形。”
“啊?难道是我当时看错了?” 那人的声音瞬间没了底气。
不见得是看错了。梅花心道。
以五行宫为代表的九重天的神仙,本就因凡人愿力而生,凡人的信仰之力越强,其灵力就越强。
故而,短短的两年内,更代的荧惑在愿力的滋养之下,由孩童模样成长为如今这副模样,是完全有可能的。
梅花正陷入沉思,突然,一个人从她斜后方猛地撞来。
紧接着,人群响起一阵压抑的惊呼。
她脚下踉跄,不过反应迅速,很快稳住了身形。而旁边的路人已然被撞倒在地。
一道身形如疾风般从人群中拼命挤出,几乎是连滚带爬地扑到了行进的轿子前,“扑通”一声重重地跪趴在地上,拦住轿子的去路。
那人高呼:“恳请圣女大人留步!”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出现了刹那间的愣神。
梅花和百里言卿也同样始料未及,目光径直投向轿中的圣女,想观察她的反应。
然而那人却在官兵上前拖拽时,表现出了极为剧烈的反抗与挣扎,嘴里大声呼喊着:“圣女大人,您行行好!请救救我家的孩子吧!”
听到这话,众人的目光,包括梅花和百里言卿的,同时被吸引,齐齐放到她紧紧护着的怀中。
只见一名周岁左右的孩童,小小的身躯蜷缩在母亲怀里,面色煞白,眼皮和嘴唇皆是一片乌青。
“我的孩子好像中邪了!请您救他!”话音未落,母子两人已经被官兵拖拽出半丈。
见状,轿辇中的圣女终于开口说话了:“且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