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兴京一战。

仅用半日,四万大明新军便将兴京城内的建奴来了个一窝端。

由于之前多尔衮将八旗精锐全部都龟缩到了兴京。

所以,兴京之战基本上是从上到下的给建奴来了个真正意义上的一窝端。

此战,建奴精锐尽灭,奴酋尽亡。

官修史册——大将白无屠率军四万奇袭兴京。

趁其内乱之际长驱直入,一举荡灭建奴酋庭,俘敌酋多尔衮。

歼敌数量无记.............

只知——兴京之战后,建奴无存,自此销声匿迹也。

数月后。

被阉割的多尔衮与鳌拜被押解回京。

当朱由检见到“娘里娘气”的多尔衮与鳌拜之后。

甚感惊讶............

按理说这两位也是建奴那边的两大狠人了。

这气质上好像有些不符吧?

原来,为了给朱由检一个惊喜。

白无屠他们并没有提前告知他们在把多尔衮与鳌拜押解回京之前为其做了点“小手术”。

只是说——两人因出言不逊,已经稍作惩戒。

不得不说,白无屠他们这个“稍作惩戒”四个字用的那是真的好..............

就很到位!

搞的朱由检一度以为多尔衮与鳌拜天生就是俩“娘炮”................

直到“谜底”揭晓,朱由检才恍然大悟。

紧接着,朱由检专门为彻底平定建奴举行了隆重的午门献俘。

并于次月下达了《平奴诏》。

建奴被灭后,泰西诸国大为震惊。

并且立即改变了他们的对明策略。

兴京之战后,泰西诸国立即撤回了罗刹境内的兵力。

制定了全面放弃罗刹战场,集中全力固守经营泰西本土战场的防守作战计划。

依托本土作战的优势,将战争拖入持久战的泥潭,伺机对明军发起防守反击。

防守反击的作战方略得到了泰西诸国的全员通过,并迅速落于了实处。

而且,组成抗明联盟的泰西诸国还再次达成了一份新的补充盟约。

补充盟约中规定——泰西已经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地步。

泰西诸国务必做到摒弃前嫌一致对外。

在这个关乎整个泰西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若有人私底下向大明乞降。

那便是对整个泰西的背叛。

不等明军动手,泰西诸国就会联手将其灭杀!

崇祯二十三年六月。

泰西诸国于弗朗西都城卢泰西亚召开抗明会议。

会议上确定了委任弗朗西名将让·皮埃尔·德·拉瓦勒出任联军统帅的决定。

由拉瓦勒率领泰西联军主力全权负责泰西的陆地战事。

并委任英吉利海军名将奥利弗·布莱克伍德为泰西联军的海上舰队总指挥。

全权负责部署与大明新军的海上战事。

同月,泰西诸国联合发布了《全民抗明令》。

并启动了无限制征兵命令。

号召整个泰西都团结起来共同加入到与大明新军的这场战争中来..............

自此,这场将直接决定未来天下格局的东西大战才算是进入了正式的角逐阶段。

毫无疑问——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大明新军的实力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

更何况还有最精锐的士兵和名将云集的超豪华阵容。

但是,现在他们面对的是整个泰西。

所以,这轻敌之心还是断然不能有的。

自信是好事,但一味的狂妄自大那是很容易吃亏的。

朱由检已经在系统群里重点强调了这个问题。

泰西之战一定要认真对待。

不要以为打了那么多胜仗就想怎么“浪”就怎么“浪”。

切不可出现因为将领的轻敌骄纵而导致己方部队蒙受无谓之伤亡。

以尽可能小的伤亡创造尽可能大的战果才是正办。

强而不骄方显英雄本色...............

对于朱由检的这个态度和认识。

筒子哥表示——很感动!

总算是遇到一个靠谱的宿主了。

这饭碗应该是保得住了...............

-------------------------------------

京师——内城千步廊东,兵部衙门。

“我军海军实力强大,目前拥有各式战船4000余艘。”

“而且,这个数量还在稳步增长。”

“各种新式战船还在各大造船厂有序建造。”

“前几日的御前军情会议上。”

“锦衣卫上报说——根据他们掌握的情报推断。”

“泰西诸国的海军战船加在一起总数大约在2000-3000之间。”

“咱们就给他们算3000。”

“咱们这边在战船数量上至少比泰西多上1000之数。”

“我大明与泰西人的这场战争。”

“初期一定是先在海上争锋。”

兵部职方司郎中宋广才对着巨大的舆图侃侃而谈。

“扫灭建奴,泰西人全面放弃罗刹之后。”

“现在,我们与泰西人之间的博弈才算是刚刚开始!”

“也就是初期阶段。”

“凭借我军强大的海上实力。”

“我认为——我军迅速控制制海权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只要我军可以顺利取得制海权,便可为后续作战提供战略上的优势,封锁泰西沿海地区。”

“切断其海上贸易和补给线路,打击其经济和战争潜力。”

“此阶段,我认为或许需要1-2年。”

“待牢牢掌控海路之后。”

“也就到了中期阶段。”

“战争中期——凭借我军强大的新式火炮和火铳等新式武器。”

“以及训练有素的骑兵和步兵。”

“我大明王者之师在陆地作战中也会占据上风。”

“面对泰西联军,我军可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逐个击破。”

“在泰西之地建立据点,逐步推进。”

“此过程可能需要5-10年。”

“后期——随着战争的推进。”

“我军深入泰西内陆,势必将面临诸多挑战。”

“比如地理环境不熟悉、后勤补给压力增大等。”

“但凭借前期积累的优势和强大的国力支撑。”

“我军继续扩大战果,并最终实现占领整个泰西的目标应该是必然的。”

“这一阶段可能需要5-8年。”

言罢,宋广才环视了一下认真聆听自己分析论点的众人。

清了清嗓子,总结道:“所以,经过我们的全盘研究和推论。”

“我们一致认为,大明新军要取得这场东西之战的胜利。”

“此战预计可能需要10-20年左右。”

“当然了,这只是宋某与诸位同僚根据综合分析所得出的一个粗略估计。”

说到这里,宋广才随即又补充了一句:“但是,我认为我们得出的这个结论——与实际情况应该出入不大。”

“陛下现在正值鼎盛之年。”

“可以肯定的是——此战于我崇祯一朝完结那是必然的!”

“届时,吾皇便是万古以来第一位将整个泰西之地纳入正统疆域的万世之君了!”

宋广才,字茂远,乃兵部职方司郎中。

自幼熟读兵法战策,精通兵事且极富天赋,在兵部有“兵部小诸葛”之称。

所以,兵部尚书李邦华专门命宋广才汇集兵部一众人等对眼下正在进行的东西之战展开了全盘剖析。

因为,前段时间。

朱由检曾在朝堂上信心十足地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放下了豪言。

说是要五年之内荡平泰西,彻底将泰西并入大明疆土。

对于接连创造一个又一个战争奇迹的大明新军。

再加上谁也不想坏了皇帝的好心情。

满朝文武自然是一片恭贺庆祝之言。

但是,身为兵部堂官的李邦华却没有像其他官员那么只顾着恭维圣意。

或者说对这场战争的持续时间问题并没有那么的乐观。

虽然这么大的战事全权由大明新军独立负责。

堂堂大明兵部竟然置身事外................

无论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战最终打成什么样也找不到兵部的麻烦和责任。

但身为大明兵部尚书的李邦华还是命兵部的宋广才等人为这场东西之战做了一番详细的论证与分析。

因为,身为兵部尚书的李邦华听到朱由检说出五年之内搞定泰西这番话的时候。

就产生了深深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