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请禁绝滥杀疏》。”
“陛下圣明,臣闻王者之师,以德服人,以仁取胜。”
“今大明将士,征伐四夷,扬威域外,此诚陛下圣德所致,国威之盛也。”
“然臣闻在外征战之师,间有滥杀俘兵、过度杀戮之举。”
“臣以为,此非王者之道,亦非大明之福。”
“夫兵者,凶器也,战者,危事也,不得已而用之。”
“当以止戈为武,不以杀戮为能。”
“昔者,舜舞干戚而有苗服,汤修德政而夏桀亡。”
“皆是以德化人,而非以力服人也。”
“今大明之师,当以仁义为本,以威武为辅。”
“战胜之余,宜加恩于战俘,抚之以德,示之以信。”
“则彼方之民,感陛下之仁慈,慕大明之风化,归心向化,指日可待。”
“若徒恃武力,滥杀无度,则失天下之望,损国家之威。”
“纵使一时得地,恐亦难久守。”
“虽能快意于一时,必留后患于无穷。”
“伏望陛下,严令诸将,禁绝滥杀。”
“凡战俘者,皆当妥善安置,不得加以虐害。”
“其有能悔过自新者,许以生路,赐之衣食,使之归乡。”
“则大明之仁德,播于四海,陛下之圣明,传于千秋。”
“臣不胜惶恐之至,谨拜表以闻..............”
待王承恩将奏疏念完后,朱由检随手拿过奏疏又仔细看了看。
“看来,国内已经有人泛了这“圣母之心”了。”
“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这些没见识过兵事险恶的文人还是把事情看的太简单了。”
“不过,朕也知道——他们上这种奏疏也是出于公心,想要树立我大明仁德之名。”
“但是,他们还是对这些泰西人不太了解。”
“跟他们讲仁德没用。”
“这帮家伙都是一个德性——畏威而不畏德。”
“只有将他们打趴下杀怕了,他们才能消停。”
“跟他们讲道理是行不通的。”
“尖刀利刃,才是最硬的道理。”
“朕不稀罕什么圣名。”
“大明将士现在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给大明的后世子孙开创出一片更好的天地。”
“更不怕被人诟病。”
“如果非得有人来做这“罪在当代,功在千秋”之举,那就让朕来做!”
“什么贤名、圣名留给朕的儿孙们吧!”
“朕不在乎!”
说着,朱由检将那份奏疏往御案上一扔。
随即示意王承恩研墨拟旨。
待研好墨汁之后,朱由检示意王承恩代笔草诏。
“朕说,你写............”
“朕览此奏,知卿等心怀仁德,欲使朕之将士行王者之师风范。”
“此心可嘉。”
“然朕亦有不得不言者。”
“朕之大明将士,征伐于外,所遇之敌,凶悍异常,狡诈百出。”
“其抵抗之烈,阴谋之毒,非朝中诸臣所能想见。”
“多有敌军,假意投降,实则伺机作乱。”
“更甚者,趁将士救其伤患,暗施毒手,致我忠勇之士捐躯。”
“如此恶行,屡屡发生,朕之将士,屡遭残害,血的教训,痛彻心扉。”
“故而所谓“过度杀伐”,实乃出于自卫,为保性命,为护大明之威!”
“朕非不欲以德服人,然身处战阵,形势危急,实难处处周全。”
“朕知卿等公忠体国,所奏亦是出于赤诚。”
“但此中详情,朕不可不使众卿知悉。”
“朕观朝堂之上,诸臣但见捷报连连。”
“然未晓征战在外之将士,其伤亡惨状动人心魄。”
“朕本不欲将征战惨事传于国内,盖恐民心惶惶,致生乱象,危及社稷安宁。”
“然遭误解,不得不为诸卿解惑。”
“诸臣且明,大明将士于外征伐。”
“绝非尔等所意想那般风平浪静、一往无前。”
“战情千变万化,险象环生。”
“其所陷困境之深,所承压力之重,断非尔等身处朝堂所能思量。”
“彼等以血肉之躯,迎锋刃之险,浴血奋战,方得有如今之战果。”
“朕望诸臣皆能深体将士之不易。”
“勿得轻视慢待,当同心协力,共扶大明之江山.................”
经过这几年的历练,朱由检对于如何做皇帝已然是越来越娴熟了。
举止言谈之间尽显帝王之姿。
现如今,朱由检拽起词来也是张口就来,绝对有板有眼.................
“朕的将士朕心疼!”
用过印之后,朱由检随即向王承恩吩咐道:“即刻宣谕明旨。”
“让朝中诸臣都知道——他们现在所享受的岁月静好,那都是大明的将士们在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