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峥雷厉风行,迅速召集麾下将士,简单地交代了青岩山的防守事宜,便带领五百精锐,跟随邓禹踏上了前往昆阳的征程。
一路上,马蹄声急,尘土飞扬。邓禹详细地向沐峥讲述了更始政权建立的经过,以及昆阳当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原来,绿林军在接连取得几场胜利后,势力逐渐壮大。
为了凝聚人心,共同对抗王莽,各路义军拥立刘玄为帝,建立了更始政权。王莽视更始政权为心腹大患,决心调集重兵,一举将其消灭。
王邑、王寻率领的四十三万大军,号称百万,一路上势如破竹,所过之处,城池纷纷投降。如今,大军已将昆阳团团围住,昆阳城内的更始军仅有万余人,双方兵力悬殊巨大,局势万分危急。
沐峥听着邓禹的讲述,心中越发沉重。但他并未有丝毫退缩之意,反而斗志昂扬,不断鼓舞着身边的将士。经过几日几夜的星夜兼程,他们终于抵达了昆阳城外的更始军营地。
城墙上,更始军的将士们严阵以待,神情紧张。邓禹带着沐峥穿过营地,来到中军大帐。
帐内,气氛凝重压抑,众人正在激烈地讨论着应对之策。沐峥一眼便看到了站在地图前的刘秀。
刘秀身材修长,面容俊朗,身着一袭白色战袍,头戴银盔,眼神中透着睿智与沉稳。与传说中帝王的威严冷酷不同,他身上散发着一种亲和力,让人不自觉地心生敬意。
邓禹上前,恭敬地说道:“大将军,沐峥将军带到。”
沐峥赶忙跪地行礼:“末将沐峥,拜见大将军!”
这一跪,沐峥心中五味杂陈,他穿越到这2000年前的世界已经五六年了,此刻,面对眼前这位在历史课本中如雷贯耳的人物,真实感与荒诞感交织。
他竟真的见到了刘秀,那个以少胜多创造昆阳奇迹,开创东汉基业的传奇帝王。
刘秀微微抬手,温和地说道:“沐将军请起,如今局势紧迫,本将军听闻你颇有谋略,特召你来,共商破敌之策。”
沐峥缓缓起身,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他看着刘秀,鼓起勇气说道:“大将军,末将虽不才,但也愿为解昆阳之围尽绵薄之力。”
一番寒暄后,刘秀召集众将,在营帐中商议对策。众人围坐在地图前,神色凝重,气氛紧张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有的将领主张弃城突围,保存实力,日后再图东山再起;有的将领则认为应坚守待援,但援军何时能到,却无人知晓。一时间,营帐内争论不休,各执一词。
刘秀沉思片刻,目光坚定地扫视众人,声音沉稳而有力地说道:“诸位,昆阳虽小,但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若弃城而逃,我军将军心大乱,王莽军定会乘胜追击,更始政权危在旦夕。我们唯有坚守昆阳,同时派人出城求援,内外夹击,才有胜算。”
沐峥听着刘秀的分析,心中暗暗赞同。他起身,抱拳大声道:“陛下所言极是,末将愿率死士守城,与昆阳共存亡!”
其他将领见状,也纷纷响应,士气顿时为之一振。
于是,众人开始分工协作。沐峥负责带领一部分将士防守城墙的东段,这里是王莽军进攻的重点区域。
他迅速来到城墙上,视察防御情况。只见城墙上堆满了石块、箭矢,还有几口大锅,里面装满了滚烫的热油。
士兵们虽然疲惫,但眼神中透着坚定的信念。
很快,时间来到了五月。
王邑、王寻统帅的大军如乌云蔽日般与严尤、陈茂会合后,迅速由颍川向昆阳推进。
短短两三天,十余万大军便如潮水般涌至昆阳城下,瞬间将这座小城围得水泄不通。统帅王邑骑在高头大马上,望着昆阳城墙,眼中满是不屑,毫不犹豫地下令围攻昆阳。
纳言将军严尤望着昆阳坚固的城墙,心中隐隐不安,他想起以往作战的失利教训,深知昆阳虽小,但城防坚固,若强攻必定会损失惨重。
于是,他策马来到王邑身边,劝道:“将军,昆阳小城,坚固难攻,且对大局影响不大,我军当直趋宛城,击破围攻宛城的汉军,如此,昆阳将不攻自破啊。”
王邑听后,不以为然地冷笑一声,傲气十足地说:“我以前围攻翟义时,就因为没有能生俘他而受过指责,现在统帅百万大军,碰到敌人城池,竟绕道而过,不能攻下,这怎么能显示我们的威风!应当先杀尽这个城中的军民,全军踏着他们的鲜血,前歌后舞而进,岂不是更痛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