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女士,您真的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吗?”

女主持人到了现场,见到苏锦时,仍然还不敢相信。

之前她多次或直接或托关系想要采访苏锦,都被拒绝。

不只是她,许多媒体都想尽办法采访苏锦,没有一家成功。

前两天她接到电话时,差点以为自己接到的是诈骗电话。

虽然立刻拉着摄影师过来,却还是恍惚。

苏锦道:“我们已经挖掘出四个越朝的墓地,卷轴修复,已经送去国家博物馆,越史有许多可以诉说的。”

当面得到承认,女主持人欣喜若狂,当即迫不及待地采访起苏锦。

苏锦将自己录制的视频给女主持人看,“从墓地挖掘出的信息来看,野史记载许多都是错的,譬如这位沈逾白沈首辅,一个土地改革足以得罪官僚和大地主,却让百姓受益,可算得上好官,并非大奸大恶之人。”

这个墓还在挖掘,媒体是不能进入其中的。

墓地里面的画面算是头一次曝光,女主持人凭着专业,立刻就嗅出节目会大火。

她更是打起十二分精神,跟着苏锦在墓地外围走了一圈,详细介绍着新墓地里面的发现。

虽没下墓,配合着苏锦拍摄的视频和照片,倒也能将整个墓地的位置了解个大概。

视频一经播出,立刻在网上掀起一股激烈的讨论。

越朝的发现对于种花家来说意义非凡,再加上这几年越史研究进展迅速,吸引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注意。

“土地改革”四个字犹如重磅炸弹,在网上炸开了。

“五千年前就土地收归王有?会不会太离谱?”

“这个沈逾白不会是穿越者吧?”

“我赌一包辣条他就是穿越者,二十三岁入阁,太离谱了!”

“最重要的是他在重文轻武的大越,土地改革前竟然还先进行了军事改革,大概是早就料到土地改革会引起大地主阶级的强烈反对,这要不是把历史书吃了,怎么能想得出来?”

“而且他的军事改革跟明朝的军事很像,还有那些玉米、红薯之类的粮食,五千年前怎么会有?”

“盲生你发现了华点!越朝第一个墓地记载红薯的亩产虽赶不上现代,还是比后面几千年的亩产都高很多。”

“你们说,他会不会是穿越者?还是带有农业系统穿越的,不然没办法解释他各种农业种子从何而来。”

由此,沈逾白是穿越者的言论越传越广。

随着事情讨论度越来越高,也有人提出质疑:“谁会认为自己是大贪官?这是沈逾白为自己修的墓地,他当然是把自己往好了说。就算他提土地改革,办成这件事的也是许多其他人,不能把功劳全归到他身上吧?”

“他就算有功,也不能说明他无过。那些权威都没说什么,这位苏女士一个劲地为那个奸臣洗白什么?这样的人为了流量什么话都说得出来!”

“沈逾白连废五个皇帝,还不足以说明他把持朝政吗?这一切都是他为了夺权采用的手段。”

“自他上位之后,越朝是不是加速灭亡了?他就是亡国之臣!”

网上的言论两极分化,而且越吵越激烈,连带着苏锦被人拉出来骂。

杨老一气之下,亲自发了条微博:正式向大家介绍这位苏锦苏女士,她是证明越朝存在的最大功臣,也是我们越史研究小组的组长。迄今为止,她已经找出两座越朝墓,是越史研究的领头人。

这消息一发出,就被许老等人纷纷转发力挺,还艾特苏锦喊她苏组长。

这些人无一不是各领域的泰山,他们一出声,那些质疑苏锦的人连夜删微博。

苏锦并未因为网上的言论生气。

相反,现在网上已经有人认可沈逾白的功绩,她做的事就没有白费。

现在更重要的,是将其他墓地也一一挖出来。

希望其他墓地也能像这个墓地一样保持完整,让她能知道他接下来的每一步。

九月三号,苏锦找到了第五个墓地。

天元十一年,沈逾白任吏部左侍郎,推出官吏考核之法。凡上下官吏,均需将应办之事写明,注明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留底,一本送六科,一本呈内阁。

六部和都察院按时检查,若未完成而不上报,论罪处罚,各机构互相监督制衡。

此法一出,官场风气为之一新,“虽万里之外,朝下而夕奉行。”

同年,棉花、各种农作物由户部推广。

十月八号,苏锦找到第六个墓地。

天元十一年,沈逾白升任工部尚书,南北运河贯通,建船坊、工坊、学院。

十一月十一号,第七个墓地出现。

天元十二年,首辅秦诏归乡丁忧,沈逾白破例升任首辅兼户部尚书,纳女工,棉花纺织逐渐取代麻织品,入各家各户。

削藩,节省财政支出。

十二月十九号,第八个墓地出现。

这个墓地被打开时,让一众考古队员气恼不已。

与其他墓地不同,这个墓地是空的。

只有石门上记载着时间为天元十五年,首辅沈逾白之墓。

“该死的盗墓贼!竟然把墓地都盗空了!”

考古人员气得破口大骂。

这些盗墓贼为了一己之私,却不知道这样一个墓地被盗,会造成多大的损失!

原来兴致勃勃前来的众人,此时失望至极,当然气愤不已。

苏锦拿着手电筒在墙上一一照过去,将整个墓地转了一圈,她回来才道:“这个墓地应该没有修建完,墙上连壁画都没有。”

众考古人员纷纷去看,果然跟以前的墓地截然不同。

仿佛只是刚修建起来就被放弃了。

“为什么不修建完?难道这个时候他已经被行刑了?”

一个人的声音响起,场中为之一静。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有人小声道:“他的改革还是失败了……”

声音在空荡荡的墓地里来回飘荡,久久不散。

众人都是面露不忍。

如果说以前他们因为野史的记载,导致他们认为沈逾白是一个只知玩弄权术的奸臣,随着墓地一个个被发掘,他们知道这是一位改革家,是一位真正在为民与整个官绅阶级抗争的勇士。

可是这样的抗争是极难的,从古至今没几个人成功,就算一时成功,譬如明朝的张居正,在身死之后也落得被清算的下场。

何况这位比张居正的改革更彻底,会受到的反抗只会更激烈。

卷轴里一共只标注了八个墓地,这就是最后一个。

属于一代权臣光辉的一生就此结束了。